佛教故事:法音集:虔施

虔施

佛在世时,舍卫国有一妇人,某日虔诚恳挚的奉施佛一钵饭,佛遂记其福德甚多。其夫在傍,听到佛的说话,心中顿起疑念,以为布施一饭岂能得福如是?时佛知其所念,即对他说:汝见过尼拘陀树否(此树生于印度)?见过,世尊啊!该树高有四五丈许,结实每数万斛。佛又问:其核大小?答曰:仅如芥子。佛遂开示他说:地本无心,下一芥子,尚能于每年收数万斛的果实。况人既有心,又能至诚奉施如来一钵饭呢?由是夫妇二人皆疑团冰释,心开意解了。

按:现代人布施财物于三宝门中,对自则多存傲慢心,对他则多存怜悯心,毫无虔诚的意念,因此,也就难怪近代的众生福薄了。

死不可避

从前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梵志兄弟四人,均已各得五通。一日,各人自知再过七日,皆当命尽,于是,大家聚首,商讨治死之方法。因为凡得五通者,其力量能移山住流,手扪日月,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现大身,或现小身,甚至反覆天地,靡所不能。梵志自以为神通广大,宁当不能避此一死。一人言:我入大海,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无常杀鬼,安知我处。一人言:我入须弥山中,还合其表,令无出现,鬼使神差,无奈我何。一人言:我当轻举,隐虚空中,届时无常,寻我不得。一人言:我当藏至大都市中,人多广众,无常鬼子,如何寻获。四人共议,主意已定,遂相偕至王所辞行,异口同声曰:我等寿限,只有七日,为避死故,特来告别,俟过期后,再来觐省大王,王遂首允。于是,梵志各诣避死之地,当七日期满一天,市监忽来报王,今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闻是言,自思惟曰:前四梵志避死,今已一人死于市中,谅余三人,岂得幸免。于是,王即往诣佛所,作礼问安后,即将来意启白如来。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一、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已生不得不变老。三、已老不得不受病。四、已病不得不受死。犹如树果,熟时必定会落。尔时世尊,即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按:人之有生,必归于死,生为人之起点,死为人之终局。出曜经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死既不可免,我人当早为之准备才是。比如有昼必有夜,于昼时即要准备夜间灯火,有春必有夏,于春时即要准备夏季衣物,若待临渴掘井,则于事无补矣。如何为死准备?最好将死字时刻挂在心头,著为念佛工夫之前方便,死念愈切,念佛工夫则愈有进益,如是累月积年,即使三十夜到来,亦无用著急与恐惧矣。古德云:闲时准备应时用,免得临期手脚忙。印光大师于生时住处,总书一死字挂著,并且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国王拒美人(2)

佛教故事:国王拒美人(2)

国王拒美人(2)长者知道自己的女儿没有当王后的福气,便把她嫁给全国第一大元帅做妻子。除了王后的地位以外,她是全国第一位权贵夫人了。可是她仍然贪心不足,素志未遂,自作多情的暗恋着国王。希望着有机会给国...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三) 前世今生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三) 前世今生

因果不昧, 傻娘与如归法师的前世今生(三)再过些时日,先生突然找到了傻娘,就问狗娃姓啥?傻娘用笔写下娟秀的字:张。先生说就叫狗娃“张知恩”吧,让她知道母亲的养育之恩!看到先生为儿子赐名,傻娘连忙跪下...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5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55】药师禅:人总是在企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而佳人也自当配才子。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是一种美丽,随兴更能怡情。太过精致,太过完美,反而要惊心度日。既是打...

海涛法师: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海涛法师: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海涛法师: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问:请问生活很痛苦怎么办? 答:学佛,拜佛我也很痛苦,我这两只手每天洒水,各位你看我这样加持我一直换手我好痛苦,我坐着也很痛苦,然后脚也很痛苦眼睛也很痛苦,医生说你不...

阿弥陀佛赐的大悲水,太灵验了

阿弥陀佛赐的大悲水,太灵验了

阿弥陀佛赐的大悲水,太灵验了 感谢吴秀师兄,教给我们“向弥陀老爸求大悲水”的方法(是弘愿寺的一位法师,出家之前教给吴秀兄的)。这几天有机会实践了三次,连续三次,都非常灵验! 求了大悲水,给母亲喝下,...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五】大唐罽宾国三藏般若奉诏译无垢性品第四尔时智光及诸长者既出家已。齐整法服五轮着地。礼如来足合掌恭敬。白佛言。世尊。我等从佛闻所未闻。在家所有种种过失。发菩提心厌离世间。剃除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