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精诚相感

精诚相感

昔时印度有一伽蓝,名一松寺,于中止学之僧众,常近二百人左右。去寺不远,有一优婆夷,博学多闻,深信三宝。逐日往寺,依次恭请一比丘,就舍供养,从头至竟,周而复始。其有往者,优婆夷定于斋讫,请求开示法要。由是浅学寡识者,每不喜往应供。

时有一老比丘,名摩诃卢,因晚作沙门,一无所知。可是,威仪齐整,动止安庠。优婆夷见其动静庠序,谓是大智慧者,方有此仪表。遂即礼请供养,食毕施设高座,恭请说法。摩诃卢上座后,因实无所知,无从说起,于此窘迫之时,自惭语道:愚无所知,实苦之本。优婆夷闻是言,便思惟之,愚无所知,乃是十二因缘之本,生死不绝,致诸苦恼,故言实苦。如是思惟反复,即得须陀洹果。

既得果已,即便起身,开藏室门,取毡欲布施老比丘。是时,老比丘即趁机下座回寺。优婆夷取毡出,已不知老比丘何往,寻亦不见,真是圣僧,神足飞去。优婆夷便持白毡诣寺求见,老比丘恐其追寻,遂入房闭门。其师为得六通者,见有人追,谓有所犯,随时入定观察,知优婆夷已证初果,即令摩诃卢出,受其布施。师为说本末,摩诃卢于释疑及惭惶之下,亦证得须陀洹果。

按:凡人修道,要在精诚,精诚相感,自获道果。即如故事中之优婆夷,素来虔诚信奉三宝,逐日斋僧,从无间断,每于斋毕,礼请开示。如是,多闻熏修,思惟功深,竟于学识浅薄之老比丘两句惭愧话下,而得证道果。真所谓精诚至极,金石为开。看来得道似颇容易。

其实工夫非一朝一夕所成,果真工夫至纯青时,不但领悟于三言两语,即使一棒一喝,瞬目扬眉,亦能于之得个消息。至于发惭愧心,本为出家人应有之意念,古德云:出家人,有一分惭愧心,于道才有一分增进力。

所以惭与愧,在唯识学上,为属善心所法。由此可见,学问不管有无,惭愧心不可不发。如故事中之老比丘,可谓一大例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杖太短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杖太短

有个新来的和尚对赵州说道:我从长安来,横扛着一条拄杖,却不曾碰着一个人。赵州答道:不是因为没人,是因为你的禅杖太短。和尚顿时就傻了眼。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

艾草泡脚对身体的好处

艾草泡脚对身体的好处

如果身体出现寒气重或是湿热的状态的话,身体的状态也很难调节到最佳的,现在很多人都是经路不通,容易感冒还有上火的,需要及时的调理体质才行,艾草泡脚对身体有很多好处,像是缓解经络不通还有祛湿气等都有效,...

近日抄写《僧伽咤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

近日抄写《僧伽咤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

近日抄写《僧伽吒经》的一连串神奇感应末学 于连俊末学初次学念《大悲咒》发愿每天诵21遍。大约念到10天左右,梦到自己拔自己的鼻子毛,很使劲的拔了一根下来。因为我有轻微鼻炎已经5-6光景,虽不疼但有时...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一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一集)

钟茂森: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第十一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菩萨,大家晚上好,阿弥陀佛!我们今天晚上继续来学习《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请看经本第十六面第一行,我们先读一下...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童心启示

佛教故事:禅理故事:童心启示

童心启示法云法师礼拜天,放下繁琐的工作事务,与来访的小朋友共同欣赏一休和尚录影带,我们时时开怀大笑,友人戏称我童心未泯。确实,我很乐意同孩子们交朋友,与他们一起,仿佛重返美丽的童年时光,感染其朝气,...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4、杀师祭神

佛教故事:百喻故事广释:14、杀师祭神

14、杀师祭神世间一切学问一切智识技艺,都需要老师的指导,而且各人有各人的专长和智识。欲学某部份智识,或欲依某行的生活,都必须依识者的指导,是故对老师对识者先知先觉都必须有尊重和恭敬心,才能获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