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福、惜福、再造福

在日本的大本愿寺,有一天清晨,僧众早课下殿之后,方丈于回寮房的途中,在走廊地上看到有样东西,由于当时天色昏暗,看不太清楚,于是他弯下腰捡起它。

  方丈回头告诉弟子:“是一张纸。”

  弟子说:“师父,这张纸好像用过了。”

  师父说:“虽然写过字,但它还有再使用的功能。”

这位方丈就是大本愿寺第八任住持──莲如禅师,他领导寺院大众,在当地弘扬净土法门,教化人民。

莲如禅师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困,六岁时,有天晚上,母亲哀伤地告诉他:“我们家很穷,我已无能为力扶养你了!贫穷是很痛苦的事!希望你能用心学佛,将来弘扬佛陀的教法,化解人们心灵的苦难和欲念的烦恼。无论环境多么困难,一定不能放弃。”

母亲又说:“你要将佛法存于内心,并时时应用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广为宣扬,让心灵受苦的人都得到自在、轻安。为了使普天下众生离苦得乐,一定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精进于道。如果妈妈不在你身边,也要记得妈妈的话!”

  六岁小孩听了这些番话,似懂非懂。

隔天清晨,大雪纷飞,他的母亲竟然失踪了,而且没有人知道她的去向,于是小男孩被送至大本愿寺当小沙弥。

  他失去母亲的怀抱,常常躲在没人的地方,偷偷地流眼泪,呼唤著「妈妈、妈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一直记得妈妈的叮咛:“为了要救天下众生,不论多么辛苦,也要忍苦耐劳!”小男孩擦干眼泪,勇敢面对逆境。

大本愿寺物质很缺乏,生活困难。当时没有电灯,比较富有的人都买棉线和油,藉著火光照亮四周,年轻的莲如禅师精进阅读经藏,可是没钱买灯油,只好常常在煮饭时,利用大灶的火光来念书。

在晃动、微弱的灶火下努力阅读佛典,确实十分吃力。有时候他读累了,闭上眼睛,仿佛又听到妈妈温和的话语:“要忍耐啊!”所以,无论多么艰难的逆境,他都能把握当下、珍惜时间,并及时精进、及时付出。

莲如禅师二十多岁时,老方丈传位给他。虽然他已学有所成,并身为大本愿寺的第八代住持,常常对广大的信众讲经说法,但是,年轻的他,仍然持守勤俭爱物的原则,不断地力行惜福、惜物的精神。

学佛、修行必须尊重一切生命,这是大爱,也是慈悲。如果每个人都有“惜福”观念,懂得疼惜生命,甚至连一切的物质也能爱惜,社会上就不会有过多的“消费”与“垃圾”问题了。

(证严法师讲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星云大师:第四十一节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星云大师:第四十一节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

第四十一节 提婆达多叛逆遭报佛陀自从证得正觉以来,无论甚么人,都可以皈依佛陀。出家的男子叫做比丘,女子叫做比丘尼;在家的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究竟有多少人做佛陀的弟子,佛陀从没有计算。佛陀在灵...

养生的五难与六害

养生的五难与六害

清代著名学者程杏轩在所著的《养生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养生保健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断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用现代的话来说,图名贪财,喜怒过度,迷恋女...

九华山的“观音感应碑”真实故事

九华山的“观音感应碑”真实故事

山东省高唐县城关镇有个叫吴玉堂的老中医,1986年10月15日下午黄昏时分,家中异香满堂,接着只见门口站着二个僧装打扮的女子,手上拿了把伞,赠观音菩萨像一张,说是化缘修观音寺,此时,吴老先生正在家中...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

鳝鱼报恩 店主改行南京人很喜欢吃鳝鱼面。城南河边有一间面馆,生意比别家好。店里有一位学徒,看见鳝鱼不容易死,虽然被砍断,还能动,心里很不忍心,每天偷拣一条肥大的鳝鱼,放入河中。学徒期满后,他被升为伙...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

佛的故事圆音寺的蜘蛛:从前,有一座圆音寺,每天都有许多人上香拜佛,香火很旺。在圆音寺庙前的横梁上有个蜘蛛结了张网,由于每天都受到香火和虔诚的祭拜的熏托,蛛蛛便有了佛性。经过了一千多年的修炼,蛛蛛佛性...

医生,救救我的婆婆!

医生,救救我的婆婆!

文/俞 彪在一个村落里,一位年轻的村妇和她的婆婆关系异常不好。她认为婆婆一向都和她作对,处处为难她。她心里老是想着若何对于她的婆婆。一天,年轻的村妇来到一家病院,问一位很慈祥、年长的女医生说:“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