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身安道隆

身安道隆

守成法师著

佛五百弟子中,有二须菩提,一为解空第一须菩提,一为著好衣第一天须菩提,前出长者种,后出王者种。所谓天须菩提者;因其五百世中,常生天上,受胜妙乐,而今下生王家,食福自然,未曾匮乏。其出家后,因不惯佛制出家众之约身守节,粗衣恶食,草蓐为床等淡泊生活,意念退返王家。

一日,佛受波斯匿王请,天须菩提即诣佛所,辞退而还。阿难见此情况,即语之曰:君何辞意坚决,且住一夜,明日再论。天须菩提曰:尊者屋舍,尤为简陋,如何可止?且至白衣家一宿,明当还归。阿难曰:但愿君住,今当装饰住所。于是,即往王宫,借用种种座具,幡盖香华,严饰皆备。天须菩提便于中止宿,由是以适身心,意便得定,加以反复思维四圣谛法,至后夜时,即证得阿罗汉果。

翌日,阿难白佛,一夜之间,天须菩提已证圣果。佛语阿难:夫衣有二种,有可亲,有不可亲,若著好衣,益其道心,此可亲近。若损道心,此不可亲近也。是故阿难,从好衣得道,或从弊恶衲衣得道,所悟在心,不拘形服,所以称天须菩提,为著好衣第一也。

按:修学佛法者,著衣之好恶,并不在其道心之有与无,山林水边之苦行僧,游方参访之云水僧,其衣著等,诚够得上所谓衣云带竹,帽海鞋江,随身二斤半,一钵千家饭,并不亚于佛世比丘之生活。观夫城邑聚落之布教师,大寺小庵之住持僧,其衣食住之富丽,与前者对比,何啻云泥之别。因之,有一份重外表者,赞叹前者道隆,讥嫌后者放逸,其实真明佛法者,了知道悟于内心,非拘泥于外表,如因衣物之好恶,有调摄身心。增进道业,则不妨随各人之所好,以应所需。所以佛化众生,观机设教,所谓法无定法,定法非法,目的唯在了悟自心也。

《涅槃经》上有某比丘久行苦行,不得道果,后至佛所,佛命阿难,将其安住精舍,听任所需,未久即获圣果之故事,与此天须菩提之故事,可谓无独有偶。总之,修道者之资身之物,当崇尚随缘,勿以贪求为是。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太上感应篇图说122: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太上感应篇图说122:紊乱规模以败人功

经文:紊乱规模,以败人功。【原文】堪笑狂夫妄意为,不循古法逞才思。后人若比前人胜,孔圣而今未足奇。注:规模,大而律令政教之所设施,小而一身一家之所措置,凡已成将成之局,皆是也。彼嫉人之功者,必巧计败...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二)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二)

大树仙人护栖怀鸟古时有一仙人,在深山修道,时常静坐在一棵大树下。屏除杂念,修习禅定。是时,正值冬天,气候非常寒冷,时近黄昏,有一只饥寒小鸟飞来,就栖息在仙人怀中,希望获得一些温暖能延续它的生命,仙人...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佛教故事:温暖之家: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

第三章 家庭的团结精神一、如何加强家庭的凝聚力近几十年来,我们把生长在破碎家庭里的孩子与独居的老人唤为问题儿童的孩子,有的是来自破裂的家庭,因他们的父母时常争吵,甚至打架,闹得鸡犬不宁,从来没有好好...

家常蒸菜叶

家常蒸菜叶

原料:新鲜芹菜叶、面粉 做法:1、芹菜叶洗净,撒入适量干面粉拌匀。 2、上锅蒸7-8分钟,取出放凉。3、加入适量酱油、盐、蘑菇精、香醋、熟油拌匀即可。心得:1、芹菜叶洗好后要趁叶面还有水分就立即裹面...

宝光寺素菜

宝光寺素菜

人们在宝光寺游览之余,常要去品尝一下别具风味的素席。在素席上,令人惊叹的是,那些荤筵席上常有的椒麻鸡块、宫保肉丁、糖醋鲤鱼、清蒸全鸭等川味名菜,吃起来却油而不腻,似荤非荤,清爽可口,齿颊生香。谁相信...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钟茂森:《俞净意公遇灶神记》学习心得 第2集 尊敬的各位居士大德、各位朋友,大家好!请坐。昨天我们一起开始学习《俞净意公遇灶神记》,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为什么要学习这篇文章的因缘,而且跟大家讨论了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