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惭与愧

惭与愧

守成法师著

昔时印度有一伽蓝,名一松寺,于中止学之僧众,常近二百人左右。去寺不远,有一优婆夷,博学多闻,深信三宝。逐日往寺,依次恭请一比丘,就舍供养,从头至竟,周而复始。其有往者,优婆夷定于斋讫,请求开示法要。由是浅学寡识者,每不喜往应供。

时有一老比丘,名摩诃卢,因晚作沙门,一无所知。可是,威仪齐整,动止安庠。优婆夷见其动静庠序,谓是大智慧者,方有此仪表。遂即礼请供养,食毕施设高座,恭请说法。摩诃卢上座后,因实无所知,无从说起,于此窘迫之时,自惭语道:愚无所知,实苦之本。优婆夷闻是言,便思惟之,愚无所知,乃是十二因缘之本,生死不绝,致诸苦恼,故言实苦。如是思惟反复,即得须陀洹果。

既得果已,即便起身,开藏室门,取毡欲布施老比丘。是时,老比丘即趁机下座回寺。优婆夷取毡出,已不知老比丘何往,寻亦不见,真是圣僧,神足飞去。优婆夷便持白毡诣寺求见,老比丘恐其追寻,遂入房闭门。其师为得六通者,见有人追,谓有所犯,随时入定观察,知优婆夷已证初果,即令摩诃卢出,受其布施。师为说本末,摩诃卢于释疑及惭惶之下,亦证得须陀洹果。

按:凡人修道,要在精诚,精诚相感,自获道果。即如故事中之优婆夷,素来虔诚信奉三宝,逐日斋僧,从无间断,每于斋毕,礼请开示。如是,多闻熏修,思惟功深,竟于学识浅薄之老比丘两句惭愧话下,而得证道果。真所谓精诚至极,金石为开。看来得道似颇容易。

其实工夫非一朝一夕所成,果真工夫至纯青时,不但领悟于三言两语,即使一棒一喝,瞬目扬眉,亦能于之得个消息。至于发惭愧心,本为出家人应有之意念,古德云:出家人,有一分惭愧心,于道才有一分增进力。

所以惭与愧,在唯识学上,为属善心所法。由此可见,学问不管有无,惭愧心不可不发。如故事中之老比丘,可谓一大例证。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达真堪布: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 问:鸡蛋算荤还是素,牛奶乳汁品呢?我戒了一个星期,但有大师对我说除了初一与十五,都可以食之!我刚看了一本(学佛群疑)圣严法师著,说鸡蛋不能食。请问能不能吃...

宽运法师:吃饭睡觉就是修行

宽运法师:吃饭睡觉就是修行

我们芸芸众生每天都要吃饭睡觉。吃饭睡觉,在佛门里也是很大的学问,我记得有个公案说的非常好。他是大珠慧海禅师,这位禅师修的远近驰名,很多很多的弟子都想来亲近他。在《大珠慧海禅师语录》里,记录了这样的一...

星云法师:怎样才能“广结善缘”?

星云法师:怎样才能“广结善缘”?

有人说: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发明,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佛经上也说:“未成佛道,先结人缘。”所谓结缘,就是和他人建立融洽的关系和良好的沟通。人生最可贵的一件事就是“结缘”,为了我们自己的生活愉悦,也为了...

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佛识慧集:六 六度万行

六六度万行六入。眼入色、耳入声、鼻入香、舌入味、身入触、意入法。是六根的别名,入是涉入之义,谓根境互相涉入。六凡。天、人、修罗、畜牲、饿鬼、地狱。因这六者都是凡夫位,故叫六凡。六行。指佛的六行:十信...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讲录笔记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讲录笔记

讲录笔记1、四分律讲记2、大小持戒犍度笔记3、三皈依观初修略法4、禅观随笔5、定道资粮讲录6、舍利弗阿毗昙禅定品学记讲录7、慧行习练刻意成念记讲录8、菩提道次第科颂讲义9、现证庄严论显明义疏清凉记1...

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菁华(三十七)

净土法门法语:2014净土大经科注菁华(三十七)

1.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人生在世总要记住,不跟人对立,不跟人结怨,无论他是毁谤我,是羞辱我,是障碍我、陷害我,统统忍受。佛说了,「一切法得成于忍」,我们今天讲了三种忍。佛还进一步,不但要忍,要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