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法音集:死不可避

死不可避

从前佛在世时,王舍城中有梵志兄弟四人,均已各得五通。一日,各人自知再过七日,皆当命尽,于是,大家聚首,商讨治死之方法。因为凡得五通者,其力量能移山住流,手扪日月,入地如水,履水如地,或现大身,或现小身,甚至反覆天地,靡所不能。梵志自以为神通广大,宁当不能避此一死。一人言:我入大海,上不出现,下不至底,无常杀鬼,安知我处。一人言:我入须弥山中,还合其表,令无出现,鬼使神差,无奈我何。一人言:我当轻举,隐虚空中,届时无常,寻我不得。一人言:我当藏至大都市中,人多广众,无常鬼子,如何寻获。四人共议,主意已定,遂相偕至王所辞行,异口同声曰:我等寿限,只有七日,为避死故,特来告别,俟过期后,再来觐省大王,王遂首允。于是,梵志各诣避死之地,当七日期满一天,市监忽来报王,今有一梵志卒死市中。王闻是言,自思惟曰:前四梵志避死,今已一人死于市中,谅余三人,岂得幸免。于是,王即往诣佛所,作礼问安后,即将来意启白如来。佛告大王:人有四事不可得离,何谓为四,一、在中阴中,不得不受生。二、已生不得不变老。三、已老不得不受病。四、已病不得不受死。犹如树果,熟时必定会落。尔时世尊,即说偈曰:非空非海中,非入山石间,无有地方所,脱之不受死。

按:人之有生,必归于死,生为人之起点,死为人之终局。出曜经云;命如果待熟,常恐会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死既不可免,我人当早为之准备才是。比如有昼必有夜,于昼时即要准备夜间灯火,有春必有夏,于春时即要准备夏季衣物,若待临渴掘井,则于事无补矣。如何为死准备?最好将死字时刻挂在心头,著为念佛工夫之前方便,死念愈切,念佛工夫则愈有进益,如是累月积年,即使三十夜到来,亦无用著急与恐惧矣。古德云:闲时准备应时用,免得临期手脚忙。印光大师于生时住处,总书一死字挂著,并且说:学道之人,念念不忘死字,则道业自成。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中国夏至护生节】周一请吃素

【中国夏至护生节】周一请吃素

俗谚云∶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向来最讲究吃的艺术,有人餐餐吃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身体却依然是百病丛生;有人虽是粗茶淡饭,反而身体健康长寿,因此本文将从佛教的观点,对素食做一番探讨。就佛门而言,尊重生...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37种布施的果报,对照自己看有了几种

《佛说布施经》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常行施。得心适悦,无散乱失。亲手施。得手...

索达吉堪布: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索达吉堪布: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索达吉堪布: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大学老师:大师您好,刚才的演讲当中提到,您特别笃信前世和今生。我就想问一个跟感情有关的问题: 在感情世界中,一对恋人喜结连理,步入婚姻;大龄剩男剩女寻...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达真堪布:在家居士要吃全素吗? 问:在家的佛教徒是不是也要吃全素食? 答:也不是所有的学佛的人都要吃素。比如说小乘,当时佛在世的时候也是吃三净肉的,也不是必须都要吃素。但是作为一个大乘修行人,作为...

海涛法师:损坏的佛像如何处理?

海涛法师:损坏的佛像如何处理?

海涛法师:损坏的佛像如何处理? 问:他说有一天在电脑旁,跟着师父做仪轨,不小心将手拍到释迦牟尼佛相片,碰翻了,结果倒在酥油灯上,结果佛陀的头烧了一半,不知道如何是好?请问师父,该如何圆满?弟子犯了滔...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袁母姜太夫人往生记

佛教故事:净土往生:袁母姜太夫人往生记

袁母姜太夫人往生记灵岩山,遇一位陈太太者,湖北人也。近年皈依本寺妙公和尚,现住上海,因厌家居繁杂,有碍修行,常来山上静居念佛。一日听然所说念佛功德不可思议,许多愚夫愚妇,一字不识者,平常看他只会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