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宽恕他人就是给他新的机会

有一天晚上,慧明禅师正在室内读书时,突然听到墙壁上有声响,猜想可能是个小偷,于是就叫弟子道:拿些钱给那凿墙的朋友吧!

弟子走到邻室,大声地说道:喂!不要把墙壁弄坏,给你些钱就是了。

小偷一听,吓得转身就逃走了。

慧明禅师以责备的语气对弟子说道:你怎么可以大声吼叫呢?一定是你的声音太大,把他吓着了,可怜他连钱也没有拿到就跑掉了。这么冷的天气,可能还没有吃过晚饭,你赶快追上去把钱拿给他。

弟子没办法,只得遵从师命,在寒冷的深夜里,到处寻找那个不知躲在哪个角落里的小偷。

又有一位安养禅师,有一天半夜睡觉时,小偷潜进来偷窃,把他唯一的一条棉被偷走了。安养没有办法,只好把纸张盖在身上取暖。

小偷在惊慌之间,被负责巡视的弟子撞见了,慌乱中,他将偷到手的棉被丢在地下。弟子捡到这床师父的棉被,赶紧送回师父的房间。只见安养禅师身上盖着纸张,缩着身子直打哆嗦,看到被送回的棉被,他说:哎呀!这条棉被不是被小偷偷走了吗?怎么又送回来了呢?既然是小偷拿去了,就是他的东西,赶快!拿去还给他。

弟子无奈,在师父的百般催促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逃得很远的小偷找到,表明师父的意思,坚持把棉被还给他。小偷受了感动,特地跑回寺院向安养禅师忏悔,并因此皈依,从此改邪归正。

菩提心语:

对待犯错的人,如果能以宽容的心来对待,那他自然会感动,从而反省自己,改正错误。反之,如果不依不饶,则可能会让其自甘堕落。所谓的救人,不仅在救身,更重要的是救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宗茶道:茶在品茶神出释门 禅在参茶道养心

禅宗茶道:茶在品茶神出释门 禅在参茶道养心

茶可延缓衰老   喝茶是份享受,心情烦躁时,身心疲乏时给自己泡一杯清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身体和枝叶,在忙碌生活中学会享受生活,便有了放空心灵的禅意。 暂时放下日常生活的困扰,在修心过...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回

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七十回

第七十回归心似箭。雁儿一直向前飞,除了觅食与休息片刻以外,他一直都在飞,大部份时间都在海洋上空。这是他离开雁群的第三天。飞了一整天,他真的很累了。飞到傍晚时,正好经过一个小岛,小岛还寂静安全,除了几...

瑜伽师地论-总

瑜伽师地论-总

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分为十部:弥勒菩萨说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瑜伽师地论 一部分:01之10瑜伽师地论 二部分:11之20瑜伽师地论 三部分:21之30瑜伽师地论 四部分:31之40瑜伽师地论 五部...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为什么皈依之后要有一个法名? 问:“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答:这种观...

星云法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星云法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要有人需要佛法,我便不分是闹市或是深山,都发心前往传教。那时候,我一个月中,乘着平快火车,北至宜兰,南至凤山,南北往返的次数不计其数。虽然十几个小...

  这个颂词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但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成熟,不像用刀割身体即刻会出血一样,立竿见影。有些人到寺院里供养1000块钱,就希望生意立刻有所好转;有些人一辈子行持善法,但重病缠身,做什么都不顺,就怀疑因果不存在,这些想法十分愚痴,业力成熟需要一个过程,果报不可能马上降临。但它过了千百万劫也不会耗尽,就像智悲光尊者比喻的那样,高空飞翔的金翅鸟,虽然暂时看不到它的影子,但并非没有身影,一旦它落下来,影子就会顿时出现[智悲光尊者在《功德藏》中说:“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

 

  很多人今天杀生,明天没什么感觉,就认为因果不存在,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所造的业,有些是现世现报,今生造业,今生成熟果报(顺现法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下一辈子感果,就像造五无间罪一样(顺次生受业);有些是今生造业,再过几百年、几万年才成熟果报(顺后受业)。业的差别非常非常大,虽然业力不会耗尽,但也不像人们所想象的,做了善事就马上现前果报,造了恶业马上感受痛苦。

  有些人看到贪官污吏无恶不作,可是他的事业、家庭样样顺利,造恶业似乎没有报应,而有些行善的人,做什么都不成功,生活也是一贫如洗,于是就对因果产生怀疑。实际上,造业如同播种,学过植物学的人都知道,春天种下去的种子,秋天才可以收割粮食,有时候因为水分、土壤、化肥等关系,本来该今年成熟的,明年才会结果。我们在院子里种花时,种子的说明书中说,过一年就可以开花,但有些种子两三年后才发芽,这种情况也有。所以,对因果的奥秘,我们没有研究、没有了解的话,很多道理都不懂。虽然佛经中说:“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但如果道理上没有通达,则根本不知其所指为何。

  造罪业马上没有感觉,并不代表它没有果报。今生中造业,也许死后中阴身时出现果报,也许来世出现果报,也许来世的来世才出现。有些人用一个比喻说明前世后世存在,我觉得用它来证明业因果也可以。比如,我拿手机拨一个人的号码,拨通了以后,通话时虽然没有线来连接,但通过无线电波可以传入对方耳中。这个过程具体是:我对着手机说话,被耳朵能接受的声波,即被转换为电波,经发射器处理放大为无线电信号,再由天线发射至卫星。通过卫星的传递,对方天线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将此信号送到接收器,把电波转变为原来的声波,再由扩音器放出来,此时就可听到原来的声音。这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

  造业受报也是同样,比如我今天杀了生,这是用今生的身体造的,离开人间时,昏厥一会儿后变成中阴身,这个肉身也随之舍弃,只剩下一个意识形态,就像是做梦时的身体。此时杀生的恶业,存在于阿赖耶上,也变成了意识形态,就像声波转化成电波一样。再过一段时间,我投生为下一个身体,业力又在那个身体上复现,如同电波又转变为原来的声波。所以,佛陀在经典中说业力之网极大,有些人前世身体上的痕迹和习气,经常会在后一世的身体上出现,原因就是这样。

  如今证明前世后世存在的报告非常多。前段时间,我看了一个人转生到泰国去的经历,叙述他是中阴身时如何、最后怎么样入胎,跟《中阴教授》所讲的一模一样。只不过现在很多人非常迷茫,根本不知道因果,不相信今生造业、来世会成熟,这就像不相信你在手机这头说“喂”,经过山河大地重重阻碍,对方仍能原原本本听到“喂”一样。其实,这一切依靠的都是缘起力,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

  大家对业果规律一定要了解,若能了解,对佛陀的教言会生起极大信心。《无量寿经》云:“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譬如,你给别人打电话,打谁的号码,谁就能接到,这中间不可能错乱。同样,你以自己的身体造业,将来定会在你身上感受,不可能让别人代受,《百业经》也说:“众生所造之业,不会成熟于外界地水火风上,也不会成熟于其他相续中,而是成熟于自己的界蕴处。”

  当然,对这个问题若没有研究,不一定会很清楚。很多人不愿意提“死亡”,觉得很忌讳,但不提并不能避免这一条路,在这个世间上,无论你有钱、没钱,有智慧、没智慧,统统都是“死路一条”,这只不过是早晚而已。在人类历史上,永远不死的人一个也没有,我们就像监狱里的死囚,早晚有一天会被枪毙,你怕死也没有用,这就是你的命运。但学习佛法之后,如何面对死亡、死时怎么样、死后不是一了百了而是有延续,在佛教中讲得明明白白,不像世间的很多解释,能把无数人引入歧途。

  所以,大家对因果取舍一定要小心谨慎,活着的时候,尽自己的能力造善业、止恶业,虽然做不到连一刹那的恶心也不生,但比较严重的罪业,有生之年千万不要做。同时,对佛教中关于死亡、为后世做准备的道理,平时尽量多串习,若能如此,死时就不会万分恐惧。为什么佛教徒死时那么安详,有钱人或科学家死时那么悲惨?关键就是你是否对死亡做好了准备。倘若你即生中没有造恶业,即使造过也做了忏悔,那么面对中阴和来世时,自己会有一种把握。所以,大家在这方面应该多修持,我们不死是不可能的,业因果也一定会存在,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不承认只是表露你的愚痴,除此之外根本抹杀不了真理。

有些行善之人为何一贫如洗?

  这个颂词对当今时代的人来讲,非常非常的重要。有些人作恶多端、罪大恶极,但所造的罪业并不是马上成熟,不像用刀割身体即刻会出血一样,立竿见影。有些人到寺院里供养1000块钱,就希望生意立刻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