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山穷水尽

山穷水尽

明朝时,有一位小沙弥,他住在普陀山的寺庙里。有一天,他心血来潮,就想到郊外走走。他远眺普陀山的最高峰,心想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感应奇迹很多,就想那最高的山峰说不定有道场或修行人在那里。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就往普陀山最高峰而去。

一路上蔓草丛生,荆棘遍布,小沙弥不畏艰难地爬上最高的佛顶山。他没想到,佛顶山是一片广大的平原,他站在山顶上往下一看,普陀山一览无遗,于是非常高兴地四处走走,想知道到底有没有人在此修行。可是,他走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发现有修行的人。

正在失望之余,小沙弥忽然在地上发现一块石碑,石碑上还刻了四个大字慧济禅寺。小沙弥对慧济禅寺四字感到有点印象,也感到特别地亲切。他想,这山峰以前肯定有人来过,并建过道场,不然怎么会留下这个石碑呢?前人既然能在山峰建寺庙,那我也能在此建寺庙,好让想静修的人有个道场,可以静心用功。就这样,他决定在此修建道场。

小沙弥高高兴兴地回到山下,对师父说:师父!普陀山最高的山顶还有一片平地,以前好像建过道场,弟子发愿想去那里建道场,不知师父的意见如何?

师父本来在静静地聆听小沙弥的述说,但是一听只有十几岁的出家人竟然想在佛顶山辟建道场,不禁大吃一惊:什么!你年纪轻轻就想到佛顶山建道场,你有没有讲错?你要知道光是搬木材上山就是一大难题了,更何况是想在那里建造寺庙了。你真是太天真了,也太不自量力了,要建自己去建。

小沙弥说:弟子已经发愿了,如果师父不帮忙,那弟子只好自己去建了。

师父听了又说:你以为建道场就像砌积木那样简单吗?你好好想想吧,真是乳臭未干的小孩,我不想再听了。

许多师兄看到小沙弥年纪轻轻就想建道场,于是也都来劝说:小师弟!算了吧!修行就修行,还发什么愿,真是自找苦吃,赶快打消这个念头吧!

可是小沙弥并不这么想,他想,既然大家都不相信我,那我就做给大家看吧!于是拜别了师父,走向大殿,跪在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前,虔诚地祈祷说:观世音菩萨!弟子发愿要兴建道场,希望菩萨保佑弟子,使弟子完成誓愿。

小沙弥离开了师父,离开了本可依靠的道场,就是为了完成他宿世以来的心愿,在佛顶山兴建道场。因为小沙弥的前世就是发愿在佛顶山兴建慧济禅寺的师父,又乘愿再来的小沙弥,现在愿力不失,仍然力行宿世的善愿。但是,小沙弥发愿要在佛顶山兴建道场,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小沙弥左思右想:要兴建道场,首先就要去化缘,因为有钱才能买建材、请工人。于是,小沙弥满怀信心地走向人多的闹市,有时候一家一家地化缘,有时候就站在市场门口,可是所得到的钱太少了。有时候他几天也化不到一块钱,还要遭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有时候好几天才得到一些冷饭剩菜,更不要说吃饱了。不知不觉中,三年的时间过去了,庄严灵巧的小沙弥仍然每天在大街小巷敲着木鱼,挨家挨户地化缘。在这三年里,他尝尽人间的冷暖岁月,头发未剪,衣服破旧,乍看之下,很像一位又脏又穷的小乞丐,人见人怕,更化不到钱了。

有一天,他伤心流泪地走到河边,看到潺潺的流水,想起悠悠的岁月,想到三年的时间换来的是理想的破碎,于是悲从心中来,坐在河边号啕大哭。他想,兴建道场原来只是美梦一场空,他已经没有信心再走下去了。

就在此时,他突然灵机一动,看看被他敲了三年的木鱼,早已是斑驳不堪了,不如把它放入河里,求菩萨保佑,看木鱼漂向何处,他就在哪里化缘,不要再漫无目标地化缘了。于是,他就真的把木鱼放入河里,自己也跟着木鱼跑。

奇迹竟然出现了,木鱼流到某个地方,就停在那里打转,不再流下去了。小沙弥心想,这里一定有大护法吧,否则木鱼怎会在此打转呢?于是就赶快把木鱼捞起来。可是当他捞起木鱼后,才看到这里根本看不到什么大户人家,连一个人影也没有,只有一大片的树林。小沙弥心想,木鱼既然漂流到这里停下来,那就在这里敲木鱼吧。

于是小沙弥在河边就念着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观世音菩萨一心念着菩萨圣号,手中敲着木鱼。可是,三天三夜也看不到半个人影。正在他精疲力尽时,事情有了转机。原来,有一户富贵人家住在离河边一里路的地方,家中的老夫人卧病在床已有数年了,虽然儿子在朝为官,也聘请过各地的名医前来医治,服尽了各种名贵中药,但仍然毫无起色。可最近,连续三天来都听到远处传来的木鱼声,使她忘记了痛苦,并感到心情无比地愉快。于是老夫人唤来仆人,并对仆人说:你们赶快去找那位敲木鱼的人,我想我的病体只有那位敲木鱼的人才能治好。

仆人听从老夫人的指示,循着细微的木鱼声寻去,终于在河边看到了小沙弥。他对小沙弥说:老夫人有请,请您跟我走一趟。小沙弥三天三夜没吃东西,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仆人就扶着小沙弥走路。

回禀老夫人,这位就是敲木鱼的人,他已经三年没理发,两年没换衣,三年没鞋穿,三天没吃饭了。仆人向老夫人禀告说。

真可怜啊!快吩咐下去,立即准备斋饭、僧衣、罗汉鞋,并请来剃头师,快替小师父安顿吃穿的问题再说吧!老夫人指示仆人赶快去办。

等这些事情都做完后,小沙弥又恢复了原来清净庄严的模样。老夫人看到小沙弥容光焕发的样子,心里也舒服了一些,于是对小沙弥说:您怎会落到这般凄惨呢?

小沙弥就把发愿兴建道场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老夫人听。老夫人听完之后,感慨地说:真是观世音菩萨感应呀!想不到我花了那么多钱,请来各地名医,服尽名贵中药都不能治好的病,自从听了您敲的木鱼声之后,身体的疾病竟然不治而愈了,这真是不可思议呀!这样子好了,您明天起就不用再化缘了。兴建道场的事,由我来为您处理了。老夫人讲完,立即吩咐仆人去请回在朝为官的儿子,叫他赶快去普陀山的最高峰兴建道场。

在朝为官的儿子,知道菩萨的感应事迹也高兴得不得了,立即命令人上山兴建道场。小和尚的夙愿就这样完成了。

菩提心语:

要真正做成一件事,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很多外在的困难会妨碍你的心志。因此,一定要坚定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行。这样,哪怕已经山穷水尽,但离柳暗花明已是为时不远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

类品述说·三十七道品: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

大架构篇 二、五根、五力 2-2-3 念力何等为念力?谓四念处。 (北传杂阿含 力相应678(六六六))念力(梵 smrti-bala),于五根不断地数数修习及四念处之具修后,于修四念处得五种念处。...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猪作人语求饶命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猪作人语求饶命

猪作人语求饶命伽蓝记上说:有一人,名叫刘胡,兄弟四人,作杀猪生意。在永安年的时候,刘胡杀猪,猪忽然能说话,哀求饶命,声音很大,四边邻居都听得,以为是他们兄弟打架,都来看,才晓得是猪。刘胡从此改悔,房...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02

星云大师《八大人觉经》十讲第八讲 持戒为节欲的根本02以修道来对治五欲,有两种生活方式,一是在家的弟子,一是出家的弟子。在家的佛弟子,要不给五欲的洪流冲没,至少要奉持五戒:一不乱杀而仁慈,二不乱取而...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向学法师:马祖道一禅法之探讨

内容提要:在中国禅宗历史上马祖道一是一位很重要人物,他在南岳怀让的启发之下,对慧能的南宗禅法深有体悟,在继承发扬南宗无相无念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禅学体系,对后来沩仰宗和临济宗的创立和发展产生了...

随缘随力修三学六度,但往生只要称念弥陀佛名,不假他求,名号本身已具三学六度功德

随缘随力修三学六度,但往生只要称念弥陀佛名,不假他求,名号本身已具三学六度功德

显定散二善,不如念佛;定散二行,为归念佛。善导大师释:虽说两门,意在专称。刚刚讲念佛的功能力用,是大利无上,念佛才是真善,超越定散二善。其实释迦牟尼佛在《观经》里面讲定善跟散善,目的就是为了显示这句...

  我们要思惟利益遍满虚空的无量无边如母众生,为了要使这一切众生脱离三界轮回的苦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安乐佛果,我要听闻正法,并依之如法实修。在做任何实修之初,一定要发起如此广大的菩提心。

  一般而言,我们从无始以来到现在都是自私自利的。如想出离轮回证得解脱果位,我们一定要将此自私自利的坚固习性加以扭转、摧毁。通常只要我们有机会念一句“嗡嘛尼呗美吽”,或做些实修的时候,心里总是想到我能发财、得到快乐、离开三恶道或轮回。除了这些想法之外,想到要利益遍满虚空如父母有情的情形是少之又少!

 

  稍微做了一些闭关或善行,所希望的就是广大的名声,希望听到很多人称赞说:“你看,某某某是一做事非常棒的人,非常好的实修者!”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这些。

  如果用这种自私自利的心来做实修的话,无论是何种实修,这种修法都会变得没有力量。因此,我们要随时随地消灭一己自私自利的串习。如果纯然利他的菩提心能任运生起的话,那是极为殊胜的。

  对大多数人而言,要在内心中任运生起菩提心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了解生起菩提心的要诀之后,不断地练习如法熏修,最后是一定可以生起菩提心的。

  在此世界中有各种动物譬如鸟类,牠们在经过训练后竟也能够说人类的语言。我们身而为人,能够讲说思维,且较一般动物聪颖,如果肯学习的话,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

  最主要的就是心里面不要经常想着“我”,为了个人算计,这样子的我执是最糟糕的。在我们经教的学习中有提到,三界轮回之中,最大的怨敌莫过于“我执”了!有了这个“我”的想法之后,接下来对名利、财富等等的欲求都会产生。

  如果如法来观察、观照的话,心里所存的这个“我”的影像,是从本以来根本不存在的。仔细想想--譬如说,生气的时候心里有“我”的概念;烦恼的时候心里有“我”的概念;生病的时候马上想到是“我”生病了;口干舌燥的时候,想到说是“我”的口舌干燥;“我”感到很清凉;“我”感到很痛苦,这一切过程之中都有“我”这个概念的存在。但是如果我们善于观察的话,仔细想想,这个我到底在什么地方呢?在头顶上?在头颅里面?还是在头发里面?在嘴巴里面?这个我是不是在头以上?是否是整个的头?是不是在手里面?或在肚子里面?这个膝盖,脚是我吗?这个五脏六肺是不是我?

  如果仔细观察身体的每一个部分,会发现这些都不是我。譬如说头如果是我的话,把头分割到最后,变成微细的元素。在其中无法找到所谓的“我”。如果身体的某一个部分是我的话,身体是由许多部分组成,那不就变成有很多个“我”?

  如果放轻松慢慢来想一想的话,所谓的“我”根本是不存在的。虽然它自性不存在,但是我们还是会执着有一个“我”的这种想法。世间上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空的,它们并没有实体的自存自性。

  因此,利他的菩提心在自己的内心中要恒常思维修习,终身依止。世俗之中的一切事物,其中包括钱财、名声、亲眷、朋友、权势、地位等,这一切都是执着于“我”与“我所”而产生出来的,执着这些东西的后果便是没有边际的轮回。

  了解这个道理之后,上等的行者会全神贯注在教法的实修上。如果无法做到这种程度的话,最起码对世俗之事,一定要减少贪恋和执着。凡人努力营求、累积钱财之后,对上没有供养佛法僧三宝,对下没有布施贫穷乞丐,中间对自己也没有好好地享乐。在往生时,一毛钱也带不走。

  然而,由于愚昩与烦恼,在累积财富的当中会造作许多恶业,这些恶业却如影随形般恒常跟着我们,且在因缘成熟时,会让我们亲尝苦果。因此,我们要了解世俗营求的过患,而舍世俗心勤修正法。

  在正行专注与无所缘取的阶段,也就是自己在做实修的时候,不要让各种妄念掌控我们的心。经常是嘴巴上念诵经文或咒语,但是心里头各种的妄想、念头像雪花般纷飞,心猿意马。因此不管在什么时候,要经常以正念正知来观察自己的内心,好好的使它坚固、稳定下来。

审慎内省一己动机 对治我执根本大敌

  我们要思惟利益遍满虚空的无量无边如母众生,为了要使这一切众生脱离三界轮回的苦海,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安乐佛果,我要听闻正法,并依之如法实修。在做任何实修之初,一定要发起如此广大的菩提心。  一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