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戒--是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佛教五戒: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

《杂阿含经》卷三十三载:云何名为优婆塞戒具足?应远离杀生、不与取、邪淫、妄语、饮酒等,而不乐作,是名优婆塞戒具足。可见五戒是学佛者,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应持守的戒律。

一、杀生戒:佛教的基本观念是众生平等。佛说众生皆具佛性,皆可成佛。佛所说的众生,不单是指人,而是胎卵湿化,四生之属皆包括在内。因此杀生戒不单是不伤害人的性命,进而亦不得伤害畜生、虫蚁等性命。不但戒直接的杀害,而且戒杀因杀缘;如渔猎者为直接杀害,而贩卖猎具渔网者亦为间接的助杀。

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不杀生有十种利益,是一、于诸众生,普施无畏。二、常于众生,起大慈悲;三、永断一切嗔恚习气。四、身常无病。五、寿命长远。六、恒为非人所守护。七、常无恶梦,寝觉快乐。八、灭除怨结,众怨自解。九、无恶道怖,十、命终生天。

二、偷盗戒:社会上的偷盗,有直接、有间接,有有形、有无形。例如小偷窃取、强盗抢劫,是直接的盗,贪官污吏的贪污舞弊是间接的盗,勒索诈欺、抵赖债务,是有形的盗,假公济私、浑水摸鱼是无形的盗。总之,不与而取,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物,都叫做盗。

佛说不偷盗也有十种利益:一、资财盈积,王贼水火,及非爱子,不能散灭。二、多人爱念。三、人不欺负。四、十方赞美。五、不受损害。六、善名流布。七、处众无畏。八、财命色力安乐,辩才具足无缺。九、常怀施意。十、命终生天。

三、邪淫戒:佛门四众弟子,有出家在家之分,出家者根本戒淫,在家者只是戒邪淫。所谓邪淫,是指正式配偶之外的交合,及非时、非处的交合。此外凡足以为邪淫因缘的如舞榭歌场、娼寮妓院亦禁止涉足。

佛说如离邪淫,亦有如下数种利益:一、诸根调顺。二、永离喧掉。三、世所称叹。四、安莫能侵。

四、妄语戒:未见言见,见言不见,虚伪夸张,藉辞掩饰,皆为妄语。妄语不但欺人,而且自欺。

佛说若离妄语,有下列诸种利益:一、口常清净,优钵花香。二、为诸世间之所调伏。三、发言成证,人天敬爱。四、常以爱语安慰众生。五、得胜意乐,三业清净。六、言无误失。七、发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胜,无能制服。

五、饮酒戒:有人以为以净财沽酒而饮,无损于人,为何也列为戒条?殊不知酒能乱性,人间许多罪恶。莫不以酒为媒介。四分律载饮酒有十过三十六失,如坏颜色、无威仪、损名誉、失智慧、致病、耗财、无耻、不敬、坠车、落水等等。智者举一而反三,由此可知酒之为害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当钞票遇上卫生纸

当钞票遇上卫生纸

在一间又脏又乱的卫生间里,一卷卫生纸静静地躺在马桶旁边。他已经习惯了被人随意丢来丢去。他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只有当人们内急的时候,才会想起他该死,卫生纸又跑哪儿去了?墙角的洗衣机上堆满了待洗的衣裤,...

净土法门法语:懂的因果的人是不会去占便宜的!

净土法门法语:懂的因果的人是不会去占便宜的!

其实欺负别人、迫害别人,他不懂得因果报应。如果真正懂得因果报应,不敢干这个事情,他要报偿。把因果参透了,才真正晓得,这个世界上有没有占便宜的人?没有;有没有吃亏的人?也没有。为什么?他要偿债的,杀人...

工厂废水致生物自杀

工厂废水致生物自杀

英国普兹茅斯大学的研究已经发现,药厂排放的废水(特别是含有抗忧郁症药物成分的)已经影响到虾子等甲壳类动物的行为,导致牠们的死亡率异常增加。根据研究,接触含有抗忧郁症药物成分废水的虾子更容易朝向光源前...

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染布师傅转儿讨债

江苏崇明岛南埠镇,大兴染店,有一位染布师傅,是浙江绍兴人,在该店当染手多年,月薪侗钱二串,民国初庚申年,正月十三日闹兵变,军人大抢,地面无人维持秩序,一般流氓地棍,也趁火打劫,该染布师傅竟起了贪心,...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达真堪布: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 怎样区分专修和杂修?答:真正的杂修杂念和专修专念是什么?有分别地修,有分别地念,是杂修杂念;没有分别地修,没有分别地念,是真正的专修专念。念佛,念一尊佛也行,念一千尊...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心无物,天地宽。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它们总是相辅相成的纠缠着我们。 若把心中的种种凡尘杂念抛开,就会感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