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众人敬仰的沙弥

一道引世利,一道向涅槃。佛弟子比丘,当如是了知,莫贪着世利,专注于远离。

提沙的父亲是舍卫城中名声显赫的人,也经常在家中供养舍利弗。所以,提沙很小的时候,就见过舍利弗很多次。七岁时,他就出家,在舍利弗的座下为沙弥。当他停留在祗树给孤独园时,很多亲朋好友都携带很多的礼物和供养品来探望他,他却觉得这些探视十分累人。所以,得到佛陀给他的观想题目后,他就到森林里的一处精舍去。在那里,如果有村民要供养他任何东西,他只说:“原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然后,就继续精进禅修观想,也因此,三个月后,就证得圣果。

结夏安居结束后,舍利弗、大目犍连和长老比丘多人来探视他。村民也趁机请舍利弗说法,舍利弗予以婉拒,但指定提沙代为说法,村民则说:“提沙只会说:‘愿你幸福,早日解脱生命的苦痛!’”所以他们要求舍利弗另外派别人。但舍利弗坚持指定由提沙说法,提沙於是开始说法。

提沙说完法时,晨曦已经初起,舍利弗击掌赞叹提沙精彩的说法,村民也深受感动。提沙对佛法深入的了解让他们感到惊讶,他们因此庆幸提沙能住在他们村子里。有些人则对提沙不早些出来说法感到遗憾。

这时候,佛陀在给孤独园里,透过神通,明白村民不同的感受,就现身来化解村民的误解。佛陀到达村子的时候,村民正在准备供养的食物,村民就趁机供养佛陀。供养后,佛陀告诉村民:“各位都很幸运,提沙能住在你们村子里。也由於提沙在此的缘故,我、舍利弗、大目犍连、长老比丘和其他众多比丘才会在此与各位相见。”佛陀的这番话,使村民们明白他们是何其幸运,便不再浪费时间去回想提沙尚未说法前的往事。

(註)出离有三 层意义:(1)出离群众 (2)心灵上远离贪爱 (3)远离缘起法,趣向涅槃。

(註)获得世间利益的方法和证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绝对不同,佛陀的弟子应该明白这种道理,不应该贪恋世间利益,应该修习出离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欲速则不达,行慢而失获

欲速则不达,行慢而失获

现在很多人凡事急于求成,而现实是,太想赢的人往往会输,因为急于求成往往欲速不达,很难实现目标。有一个学佛的小故事。小和尚跟随老和尚修行。有一天他问老和尚:“师父,您看以我的资质要多久可以开悟?”老和...

何种情况下,沉默才是金?

何种情况下,沉默才是金?

我曾经把“沉默是金”作为自己的人生格言之一,生活中也常把 “笑骂由人,洒脱做人”式的“沉默是金”作为自己处事的方法。历经世事,回光返照后,我发现有时候“沉默的确是金”,有时候“沉默却是心灵的毒药”。...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好好运用这一生

佛教故事:佛典寓言:好好运用这一生

好好运用这一生在人生路途上,我们假如能好好把握时间,善用良能与人结善缘,那就不至生死迷茫而任生、老、病、死的荆棘所刺伤。同时,应学会如何把握、运用这一世的生命,让生命在流程中发挥它最崇高的价值,显现...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不会关电灯的人

佛教故事:小和尚的白粥馆:不会关电灯的人

不会关电灯的人有一天,寺里来了几个身体很壮实的施主。戒尘说,他们一定不是潜心修佛的,因为看起来不像吃素的人。戒痴说,那也未必。戒言很胖,它是吃素的,智恒师父也很胖,他也是吃素的。几位施主走了后,戒傲...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的渊源

中国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的渊源

素食,不等于素斋,并不为佛教所独有,但中国的素食文化与佛门更为亲近确有其渊源。世易时移,素食文化在社会发展中历经流变,并日趋成为时尚。值得关注的是,“新素食”与佛教文化仍然有着难以割舍的“缘”...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佛教故事:法音集:喜恶

喜恶守成法师著佛弟子中智慧第一之舍利弗,一日入城乞食,途中见一天人,散华于死尸之上,并且极其恭敬。舍利弗问之。天人曰:此死尸是我前身,因在世时,孝养父母,恭敬三宝,广行众善。因此,令我今日享受天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