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06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什么是佛教徒的饮食观? 

佛教出现于印度的时候,佛教徒并没有特殊的饮食习惯和规定,因为印度是一个宗教信

仰普遍的国家,凡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一定有大同小异的饮食观念。所以,原始时代的佛教

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过的是沿门托钵,所谓「一钵千家饭」的饮食生活;他们不选

择托钵的对象,也没有所谓洁净或不洁净,神圣或不神圣的饮食禁忌,为的是一律平等、广

结善缘。相沿迄今,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上座部的佛教区域,还保留著当时的古风,也

就是供养者供养什么就接受什么,没有选择、挑剔的余地,只要不是特为某一些托钵者而

杀,纵然鱼肉等食物,也不拒绝,这就是为什么小乘佛教不规定必须素食的原因。 

素食是佛教所强调和鼓励的,如果能够办到的话,这是基于慈悲的立场,不是现代人为

了健康和经济的原因。事实上,肉食既伤慈悲,也的确有损健康,所以,大乘经典如《梵网

经》、《楞严经》等都强调素食,严禁肉食。 

至于荤腥,应有分别,所谓「荤菜」,是指具有恶臭味的蔬类,例如:大蒜、葱、菲

菜、小蒜等。《愣严经》说:荤菜生食生嗔,熟食助淫。在比丘戒律里面则规定:吃了荤菜

要单独住,或者距离他人数步以外,并位于他人下风而坐,或者必须漱口至没有恶臭为止。

这主要是为了不扰乱大众,所以,不得食荤。并且在诵经之前,为了不使听经的鬼神发嗔和

起贪,最好不吃荤菜。所谓「腥」就是指肉食。辣椒、胡椒、五香、八角、香椿、茴香、桂

皮等都算是香料,不算荤菜,不在戒律所限。 

至于不得饮酒,在印度乃是佛教徒的特色,其他宗教不仅不戒酒,甚至认为酒能通神。

本来酿酒不须杀生,并且可以成为药物之一种,不应列为宗教的禁忌;但因为佛教重视智

慧,若多饮酒容易乱性,而饮酒之后还能够自制而不致昏乱的人不多,所以,为了保持经常

清醒,利于精进的修行,特别是为了达成修定的目的,必须戒酒。至于一般大众,若据孔子

所说的「饮不及乱」,无伤大雅。所以若受五戒而不能戒酒,也可以舍掉酒戒或不受此一酒

戒,还不失为三宝弟子。 

若将酒当做菜的佐料,如已没有酒味,失去醉人的力量,应该不在酒戒之限。故在中国

的新兴宗教──所谓理教也戒酒;当在必须用酒的场合,以醋代理,例如以醋代替烹饪的佐

料,因为此时的醋已无酒性。 

如果进入荤菜馆或居家时家人之中有人吃素,也有人吃荤,能够使用荤素两种不同炊具

和餐具,是最为理想。因为荤素的气味不同,对于饮食者的感受也不一样,为了习惯上的理

由,保持清净是必要的。可是禅宗的六祖惠能大师,在开悟传法之后,隐于猎人队伍之时,

仅吃肉边菜,而避菜边肉。不吃肉是为了慈悲众生,还吃菜是为必须生存,因此在生活条件

不许可强求的条件下,用肉食的炊具来煮素食,那也不是不能接受的事。 

对于烟、麻醉品的观念,在佛制的戒律,可因病而由医生处方使用;不仅是烟,乃至于

酒,在不得不用的情况下,不算犯戒。当然,不能假藉治病而贪口腹之欲去吸饮烟酒和麻醉

品。抽烟是为防止瘴气,在瘴疠发生和弥漫的地区,出家人可以适量地吸烟;否则,为了威

仪,应该戒除。若是为了刺激、嗜好、无聊等原因而抽烟,那就不为佛戒所许。在南方热带

地区,嚼槟榔也是为了防止呼吸器官感染疾病;但是在不为治病的情况下,那就成了有失威

仪和损伤形象的一种恶习。 

烟、槟榔都非饮食中的必需品,对人体少用是为了治病,多用则有害无益。例如:酒精

过量者中毒;烟的尼古丁则伤肺损气并为致癌的原因;槟榔的液汁,有损牙齿的健康,令珐

琅质受到腐蚀,佛教徒能够不用最好不用。 

至于蛋类,应该是属于腥类,因为它可以孵成为雏,而且它的味道,就是腥味,如果持

素清净的人,最好不吃。虽然现在养鸡场所产的鸡蛋,是无性的,在消费市场所买到的都是

属于无生命的;但它很显然地并非植物,若从杀生的立场,吃无性卵,不算犯戒,也无损于

慈悲,若以素食的习惯而言,便应当避免了。 

最好,关于乳制品,不属于肉食,也不属于腥食,因为牛羊吃草及五谷,所产的乳汁也

不含腥味。饮乳既未杀生,也不妨碍牛犊、羔羊的饲育,而且是由人来饲养、控制乳量的生

产,不会影响雏儿的生长与发育,所以,在佛的时代,普遍饮用牛乳,而且将乳制品分为

乳、酪、生酥、熟酥、醍醐等五级类,是日常的食品,也是必需的营养品,不在禁戒之列。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一切的烦恼

佛教故事:心生菩提树:一切的烦恼

一切的烦恼一位满脸愁容的生意人来到禅师的面前。我急需您的帮助。虽然我很富有,但人人都对我横眉冷对。我感觉生活真的像一场充满尔虞我诈的厮杀。那你就停止厮杀好了。禅师回答他。生意人对这样的告诫感到无所适...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选择时间的时候 要综合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选择时间的时候 要综合

怀孕生子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人生中的头等大事。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中国人们一直都下降繁衍子嗣看作是人生中的重中之重。虽然有一部分的年轻男女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对于婚姻和孩子的态度发生了改变,想要当丁克,...

印光大师文钞

印光大师文钞

印光大师文钞(民)印光汪含章夫人往生记汪含章夫人者。江易园居士之德配也。宿根深厚。赋性淑贤。其事父母。奉翁姑。相夫教子。律己持家。皆足为闺阁法。而且居心仁慈。故于惠施贫乏。救放生命。每每行之。易园多...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怎么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怎么学佛修行

达真堪布:学生应该怎么学佛修行 问:学生应该怎么学佛修行? 答: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就是修行。好好上学,认真学习,这都是应该的。同时,你一定要发一个好心。你是为了什么学习的?现在很多人发心都不正...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0)

大佛顶首楞严经讲记(卷第八)-海仁老法师(10)

二者贪习交计,发于相吸;吸揽不止,如是故有积寒坚冰,于中冻冽。如人以口吸缩风气,有冷触生。二习相陵,故有吒吒波波罗罗,青赤白莲,寒冰等事。是故十方,一切如来,色目多求,同名贪水;菩萨见贪,如避瘴海。...

梵志计水净经

梵志计水净经

梵志计水净经 失译人名附东晋录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郁鞞罗(摩竭附边)水岸上。独在树下初成等觉。彼时有计水净婆罗门过中食后彷徉。行至世尊所。世尊遥见计水净婆罗门从远而来。世尊见计水净婆罗门已。为彼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