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群疑》03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学佛也需要知识和学问吗? 

这问题相当含糊,易于混淆。 

首先,我们肯定孔子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是一般大众,懂得越

少,就越能专心一意地照著老师所教的简单方法,一门深入,专精修行,并获得益处。所

以,知识程度低的人,甚至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并非就不能得到佛法的大受用,例如:六祖

惠能,传说中他是没有读过书的砍柴人,最后却成了中国禅宗史上的第六代祖师。 

不过据《六祖坛经》的内容和学者们的考察看来,惠能大师虽不是一位学者,若说他目

不识丁,则不可能;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传说中的文盲而能成为佛教祖师,并对佛教有

广大而深远影响的人,尚无第二者。从印度佛教的释迦世尊开始,传承以至中国的历代祖

师,都是博通五明、内外学问的知识分子和大学问家。 

上上等人,不须教育,不须文化,而是自然天成,一通百通;他们能够掌握根本的理,

以贯通全体的事,不是从琐碎的万事万物各别认知中见其统一的理,正如《永嘉大师证道

歌》所说:「摘叶寻枝我不能」及「入海算沙徒自困」,那是一了百了,不须琐碎的意思。

学法是明理而穷本,学佛是见性而成佛,当然不需知识和学问;可是见性和悟后,为了利益

众生的方便,必须通达经教,充实知识,做为利生的工具。 

中上等人及中下等人,必须依据经教,参访明师,才有修行的依准和学习的方向,否

则,便会成为盲修瞎练。在未见明师之前,或者见到了明师之后,都需要经教的根据,才能

够抉择明师之真假。如果顺乎经教,深入法理,洞明法义,那是真的明师。如仅以自我的臆

测和修持中的感应、经验来自由地解释经教而毁谤正统历代诸大祖师及三宝的人,即为邪师

而非明师。 

所以,若有人还不知如何选择明师的话,应先深入经教,确认佛法,再去访求明师,做

画龙点睛式的帮助,假使千万疑问能在一语之下彻底点破,那就是你的明师。如果一无所

知,而去参访明师,就你而言,他还是一位普通的凡人;若是已深通经教,纵然踏破铁鞋,

访遍天下,未见明师,也不会误入歧途;并且既已掌握方向,便只是需要层层剥落心中的块

垒,虽无法一时将无明的黑漆桶顿时兜底打通,比较起来,还是安全的。 

修念佛法门的人,如果没有时间或环境不许可,当然,只要抱定一句「南无阿弥陀佛」

的六字洪名就够了。但是历代弘扬净土的祖师,像卢山的慧远,以及唐代的道绰、昙鸾、善

导、迦才,到明末的莲池、蕅益,以及民初的印光等诸大师,都是通达儒、释、道三教的饱

学之士,也都是佛教史上的大思想家,怎么能说念佛不需要经教呢?不通法义而仅念佛,怎

么知道念佛可以往生净土?所谓净土又有几种呢?虽然下下等人,不知发问,只知照著去

做;但是能够发问,而且经常需要帮助人家学佛、信佛、念佛的人,如果也是对于经教法义

一无所知,怎么能够产生劝化的力量?否则,就是以盲引盲,盲修瞎练,邪正不分,心态不

明,目的不纯,怎么能够自利利他,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呢? 

不错,人在正当用功之时,不论参禅、念佛、修显、修密,都要求心无二用,不得一边

修行,一边思考经教,或以经教的内容、法义来时时对照自己修行的情况,那是种扰乱,是

修行的大障。但在修行之前的认清指标及修行以后的印证情况和指导后学,经教的研读却是

不可或缺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这样布施最安全

达真堪布:这样布施最安全

达真堪布:这样布施最安全 有些人不会管理自己的财物,谁都可以用他的。他是不是放下了对财产、受用的执着?是不是真正从心里都能够施舍给别人了?不是,他仅仅是自己不会管理而已。 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自己应...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超高难度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超高难度

学生的指导教授是个极有名的音乐大师。上课第一天,他便给学生一份难度颇高的乐谱。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教授没说什么,只是叮嘱他回去好好练习。学生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正准备让教授验收,没想...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煮沙成饭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煮沙成饭

煮沙成饭有一个人肚子饿了,到河边盛了一锅沙子来煮。他在锅下升火,不久水开了,他高兴得不得了。「快熟了吧?」他心里这样想,于是拼命加火,希望早点把沙子煮成饭,因为他实在太饿了。可是等他打开锅盖一看,锅...

佛教丛书·教理:第六篇 五停心观

佛教丛书·教理:第六篇 五停心观

第六篇 五停心观壹 五停心观的定义五停心观指不净观、慈悲观、缘起观、念佛观、数息观等五种停止、息灭心中烦恼魔障所修的观想方法,又称为五观、五念、五停心、五度观门、五度门。大乘佛法以成佛为目标,因此以...

有些佛教徒认为吃肉是为了度牲畜?

有些佛教徒认为吃肉是为了度牲畜?

首先我们未见佛经中有记载这种“度”众生的方法。下面引述了几段佛教经典,由此可看出此说法是否合逻辑:不吃肉是佛教的首要戒律之一,这在佛经中有大量记载。例如在《楞伽经》中有“佛说:... 大慧,凡杀生者...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六卷

净界法师:《净土十疑论》导读 第六卷

第六卷请大家打开《讲义》第十一页,【路远难到、根缺不生疑】。净土法门的修学重点在于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有二个疑惑,就是我们的心很想跟阿弥陀佛无量光、无量寿的功德感应道交,得到他的救拔,但是这个地方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