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问:很多人在生活中不断感受痛苦而受尽折磨,这种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索达吉堪布:我们所感受的这些苦,若从外境中寻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个“苦难创造者”,那对他恨之入骨也无可厚非。但往外去苦苦寻觅的话,结果必然是徒劳无获。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实际上是内在的魔王。他阴险地藏在我们心里,轻易发现不了其踪迹;他时时与我们形影不离,所以摧残我们非常方便。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毫无自由可言,不断遍尝着各种苦楚。

但极为可悲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谁在捉弄自己,所以想要灭掉他,可以说难如登天。

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不断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当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们的心,就能引发令人颤抖的大苦。所以,这五支花箭,又号称魔王幻变出来的五大魔。对此,我们应细心辨认,不要掉以轻心。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叫傲慢魔;对男人或是女人,乃至外境一切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等,生起爱念,内心因此而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可以把我们引入三恶趣的,是吝啬魔;将自己和别人的善根全部摧毁的,是嗔心魔;对别人生起竞争心,希望他不要得到名声财富,嘴上也经常对他说是道非,这叫嫉妒魔。

这五大魔的首脑,就是魔王——愚痴魔,只有睁开了智慧的双眼,才能完全摆脱他的诱惑。或者,还可以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部斩破,这时魔王只能乖乖就擒,无力反抗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释门法戒录:舍道还俗 受大罪报 (唐 明解)

释门法戒录:舍道还俗 受大罪报 (唐 明解)

舍道还俗 受大罪报 (唐 明解)唐朝人姚明解,本是普光寺沙门。他生性聪敏,爱好文学,又会书画,音乐也很出色。因为他对这些世俗事很留恋,便无心学道。于龙朔元年(公元661年),赴洛阳参加科举考试,考中...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我们还是在讲第一句,「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安士先生在《阴骘文广义节录》里面为我...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九、德行成就

佛教故事:能海大师传:九、德行成就

九、德行成就修行成就,以成就上师功德为第一。欲成师德,必重承传。得承传者成就易,承传殊胜者成就大,此一定之理。师其得汉禅藏密殊胜承传,曾自谓:临济正宗传至能海四十四代,康公所传之法于某二十九代。又曰...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承担的力量

佛教故事:处世哲理:承担的力量

一天,孩子和父亲在朋友家做客,主人等客人就座后为他们沏好茶,把暖水瓶放在桌上,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就离开客厅到里屋去了。当。当父子二人正欣赏着窗外美丽的景色时,突然听到一声炸响,两人回头一看,原来是暖...

法云法师文集:希望如花

法云法师文集:希望如花

春光明媚,繁花似锦,争妍竞艳,游人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赞叹。正如庄子的名句: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虽无言,我却深切感知无尽的深意。清晨,沐浴朝晖,凝望绚丽的群花,心情格外宁静,恬然。多么纯洁、美好、清...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1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理论上讲,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修觉正净,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法门?实在是因为这个法门有它度众生特别的方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2《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