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

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

当你决定放下时,你就不会再失去,消失的只有烦恼。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源于放不下的执著。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坛经》在这里点明了若著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放下、懂得放手。佛语中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的放意为放弃,而屠刀则泛指恶念。不论是放弃与放下,都是让人们将某些该放下的事情要敢于放下、勇于放下。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唐代的寒山禅师针对这一现象作过一首《人生不满百》的诗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此诗可以这样解释: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尽管人生非常短暂,但是人们却都抱着长远规划,全然忘记生命的脆弱;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不仅应付自己的烦恼,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操劳;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生命中劳劳碌碌都是为衣食生计奔波,哪里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人生的轨迹就如同掉进水里的秤砣一样,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

寒山禅师以此诗提醒世人: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能放下的事情不妨放下,若是等待完全清闲再来修行,恐怕是永远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从前有个国王,放弃了王位出家修道。他在山中盖了一座茅草棚,天天在里面打坐冥想。有一天感到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起来,感慨道:如今我真是快乐呀。

旁边的修道人问他:你快乐吗?如今孤单地坐在山中修道,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国王说:从前我做国王的时候,整天处在忧患之中。担心邻国夺取我的王位,恐怕有人劫取我的财宝,担心群臣觊觎我的财富,还担心有人会谋反现在我做了和尚,一无所有,也就没有算计我的人了,所以我的快乐不可言喻呀。

人生往往如此: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因为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凡人却试图牢牢把握让它不变,于是烦恼无穷无尽。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话虽如此,又有谁能放下呢?

许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毛病,正因为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结果患得患失,徒增压力、痛苦、沮丧、不安,一无所获,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有个孩子把手伸进瓶子里掏糖果。他想多拿一些,于是抓了一大把,结果手被瓶口卡住,怎么也拿不出来。他急得直哭。

佛陀对他说:看,你既不愿放下糖果,又不能把手拿出来,还是知足一点吧!少拿一些,这样拳头就小了,手就可以轻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勇气与智慧。普通的人只知道不断占有,却很少有人学会如何放下。于是占有金钱的为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为情所累佛家劝人们放下,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著于事情的得失成败:钱是要赚的,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强求付出的感情一定得到回报,更何况什么天长地久。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利益周围的人,更是从根本上解脱了我们自己。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的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

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

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您还要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地放下执著。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著、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著,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在我们寻常人的眼里,世间的万法往往被认为是实有的,加之我们以固有的观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因而在我们主观的视角中便产生畸形的人生观,当做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尺度,因而使我们深深地被是非、烦恼困扰住了。于是人生就平生起了许多的痛苦,而我们自身又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缠绕。显然,我们要摆脱世间各种烦恼的缠缚,单纯地依靠世间的智慧,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比方说我们对某些事求不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争取实现其目的,而当这一目的被实现之后,新的欲求又将会接着产生,由是转而产生新的烦恼,如此则永无了期。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心中能够产生一种放下的勇气,这个烦恼也就有了期限。

懂得放下,是一颗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放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二郎传说】3.二郎遇圣僧,解开身世迷

【二郎传说】3.二郎遇圣僧,解开身世迷

上回说到,白胡子神仙密授二郎金口玉牙的绝招,让他保住了性命。二郎凭借金口玉牙的本事差遣地界上的小神们供应自己的吃穿用度,没成想二郎非但不感激白胡子神仙,反而恩将仇报,把白胡子神仙和小神们全部都关押到...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化鸡偿债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化鸡偿债

化鸡偿债沈媪言:里有赵三者,与母俱佣于郭氏。母殁后年余,一夕似梦非梦,闻母语曰:明日大雪,墙头当冻死一鸡,主人必与尔,尔慎勿食。我尝盗主人三百钱,冥司判为鸡以偿。今生卵足数而去也。次日,果如所言。赵...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达真堪布:早晚课坚持不了怎么办 问:早晚课坚持不下来怎么办? 达真堪布答:还是没有明理。我们上早晚课,其实你真正明白了,你真正能够表里如一地做,那是多大的享受,多大的快乐啊!世间的任何一种享受都比...

索达吉堪布: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

索达吉堪布: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

索达吉堪布: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 问:一般人都难以观察和体悟如来藏,宣说又有什么用呢?索达吉堪布答:宣说自他相续中存在如来藏有五种必要:一、是为了断除自己的怯懦心,了知修...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四十三)

大寂尼师:净土探究(四十三)

十四、声闻无数愿前题法藏比丘说:当我成佛的时候,如果三千大千世界中的所有众生,都修成了缘觉果位,以缘觉圣者的殊胜智慧,纵然运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衡量我佛国中声闻弟子的数目,也不能够知道有多少。关于...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普通人的快乐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普通人的快乐

普通人的快乐我们的失败,每每来自过高的期望值,从一个虚无的空间跌下来后,才明白做一个普通人快乐的道理。学会寻找做普通人的快乐,这比挖空心思寻找做一个非凡人的梦想要容易的多。可是,我们常常都在违背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