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结束后带著弟子们游化各地;他们到达某个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见到佛陀都很恭敬。

  当佛陀带著弟子们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时,这些敬重佛陀的民众关心地告诉佛陀说:“那个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据著一条毒龙,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千万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龙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伏龙,佛陀默许。

  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内某个角落,静静地打坐。没多久,毒龙果真出现了,它口吐毒气要伤害善来长老,而善来长老则聚精会神地加以对抗,僵持一段时间后,毒龙终于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随后也来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为毒龙开示佛法要义及皈依意旨,然后带领一行人回到村里。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无恙地回来,都很高兴地欢呼,以为是佛陀的威德降伏了毒龙。佛陀告诉村人是善来比丘降伏的,大家听了,都来到佛陀座前向佛陀敬礼,并向善来长老行礼,表达敬爱和感恩之意。

  村民纷纷表示愿供养佛陀和善来长老,佛陀默然,善来长老也没回答,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很用心地准备好要供养佛陀的斋食,另外也有许多村民请善来长老到他们家中受供,并且以“无色酒”来供养他。

  善来长老喝了很多酒,当他离开村人家里,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著佛陀。

  酒醉中的善来长老,翻来覆去,翻到后来变成脚朝向佛陀。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向著佛陀,感到很惭愧,马上起身顶礼佛陀。

  佛陀问比丘们:“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家回答:

  “是!”佛陀又问:“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恭敬心呢?”大家回答:“已失去恭敬了。”佛陀再问:“他降伏毒龙时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后,有没有办法降伏一条蚯蚓呢?”弟子们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强调:“喝酒会让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僧团中就有了不能饮酒的戒律。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来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龙,但几杯酒下肚后就变得糊里糊涂,酒戒岂可不慎?

  精进奋勇地行持戒律、遵守规范,努力行善、断恶,是人人的本分。如果能把持戒守规的本分做好,则一切的法都容易通达。大家要多用心啊!(证严法师讲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大悲咒修法仪轨

大悲咒修法仪轨

大悲咒修法仪轨(摘录整理于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忏悔 (至诚恳切忏悔三业痛心疾首忏灭罪业)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一切皆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

顾月芹终遭报应,被杜万鹰欺骗到一无所有,使傅函君为他人做嫁衣

顾月芹终遭报应,被杜万鹰欺骗到一无所有,使傅函君为他人做嫁衣

顾月芹终遭报应,被杜万鹰欺骗到一无所有,使傅函君为他人做嫁衣顾月芹终遭报应,被杜万鹰欺骗到一无所有,使傅函君为他人做嫁衣《筑梦情缘》正在热播中,而在最新播出的剧情预告里,杜万鹰的阴谋也是终于彻底达成...

学佛,真能带给我快乐吗?

学佛,真能带给我快乐吗?

人生在世难免有种种烦恼,于是,人们在遇到烦恼时,常常通过各种办法排解烦恼,听听音乐,看看电影,逛街购物,外出旅游,找人聊天,打牌玩游戏,乃至泡酒吧,跳广场舞,所有动作都只为解除内心的寂寞烦恼,然而,...

陈柏达居士: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二)

陈柏达居士: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二)

陈柏达居士:吉凶祸福的根源揭秘(二)(一)十来偈佛经上有一首偈描述人们今生十种现象的由来,这首偈叫做‘十来偈’1、端正者忍辱中来。2、贫穷者悭贪中来。3、高位者恭敬中来。4、下贱者骄慢中来。5、喑哑...

属狗风水摆件 家里客厅摆上这些能够招好运

属狗风水摆件 家里客厅摆上这些能够招好运

客厅在整个家庭的风水中是很重要的,因为不管是自己在家里还是家里来客人,客厅都是主要的活动区域,很多的客厅设计就是一进门就能够看得到,所以,客厅的好坏影响着家庭的形象。属狗的人也是很多的,今天我们就来...

达真堪布:打坐被人碰到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达真堪布:打坐被人碰到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达真堪布:打坐被人碰到身体不舒服怎么办? 打坐念咒观想的时候被别人碰到,身体非常不舒服,怎么办?打坐的时候要在寂静处。寂静处有外在的寂静处,也有内在的寂静处。内在的寂静处是心能禅定、能安住、不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