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饮酒戒”的由来

学佛要懂得把握自己的心志方向,坚持善行,断除恶行;如此才能保持身心清净,成就信实诚正的品格。

  佛陀在世时,曾于某年的“结夏安居”结束后带著弟子们游化各地;他们到达某个人潮聚集的村落,村民见到佛陀都很恭敬。

  当佛陀带著弟子们走出村外,正要朝向拔陀越村的方向走去时,这些敬重佛陀的民众关心地告诉佛陀说:“那个拔陀越村去不得啊!因为村里有一所修道院,院里盘据著一条毒龙,一靠近就会有生命危险,千万去不得啊!”佛陀微笑表示谢意,不过还是向修道院走去。

  佛陀的随从弟子中有一位善来长老,他在皈依佛陀之前,曾是外道教徒,具有降伏毒龙的神通本领。他自告奋勇要去修道院伏龙,佛陀默许。

  于是,善来长老独自一人前往修道院,在院内某个角落,静静地打坐。没多久,毒龙果真出现了,它口吐毒气要伤害善来长老,而善来长老则聚精会神地加以对抗,僵持一段时间后,毒龙终于被降伏了。

  佛陀及其他弟子随后也来到修道院,佛陀慈悲地为毒龙开示佛法要义及皈依意旨,然后带领一行人回到村里。

  村人看到佛陀和一大群人安然无恙地回来,都很高兴地欢呼,以为是佛陀的威德降伏了毒龙。佛陀告诉村人是善来比丘降伏的,大家听了,都来到佛陀座前向佛陀敬礼,并向善来长老行礼,表达敬爱和感恩之意。

  村民纷纷表示愿供养佛陀和善来长老,佛陀默然,善来长老也没回答,虽然如此,大家还是很用心地准备好要供养佛陀的斋食,另外也有许多村民请善来长老到他们家中受供,并且以“无色酒”来供养他。

  善来长老喝了很多酒,当他离开村人家里,摇摇晃晃地走到村口,突然醉倒在地。佛陀和比丘们受供后返回精舍途中,看到善来长老躺在地上,比丘们赶紧将他扶回精舍,然后把他扶到佛陀面前,让他躺在地上,头向著佛陀。

  酒醉中的善来长老,翻来覆去,翻到后来变成脚朝向佛陀。当他醒来,发现自己的脚向著佛陀,感到很惭愧,马上起身顶礼佛陀。

  佛陀问比丘们:“以前的善来长老是不是很尊重佛?”大家回答:

  “是!”佛陀又问:“现在他的脚朝向我,这样是否有恭敬心呢?”大家回答:“已失去恭敬了。”佛陀再问:“他降伏毒龙时很勇猛,可是醉倒之后,有没有办法降伏一条蚯蚓呢?”弟子们回答:“不可能。”

  因此,佛陀强调:“喝酒会让修行者的智慧和毅力消失,失去自持的力量,也会破坏庄严端正的形象。所以,大家绝对不能喝酒,要洁身自爱。”从此,比丘僧团中就有了不能饮酒的戒律。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唯有精神清明、严持戒律,才不会失去杜绝恶行的智慧和毅力。像善来比丘很勇敢,能降服毒龙,但几杯酒下肚后就变得糊里糊涂,酒戒岂可不慎?

  精进奋勇地行持戒律、遵守规范,努力行善、断恶,是人人的本分。如果能把持戒守规的本分做好,则一切的法都容易通达。大家要多用心啊!(证严法师讲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

陈坚教授:是法非喻:理解“文字禅”的一个模型——以圆悟克勤《投机偈》为中心陈坚2010年11月22日,首届圆悟克勤禅师暨“茶禅一味”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昭觉寺隆重开幕。 陈坚在研讨会发表了题为《是法...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药师忏》正是说明药师如来的誓愿而离苦得乐的行法,是天溪大觉寺受登在康熙三年(1664)纂集,称为《药师三昧行法》。《药师三昧行法》内容包括:(1)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的缘由;(2)劝修,劝诫修...

索达吉堪布:学佛时碰到周围的人嘲讽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学佛时碰到周围的人嘲讽怎么办?

索达吉堪布:学佛时碰到周围的人嘲讽怎么办? 问:学佛时碰到周围的人嘲讽怎么办?答:大善知识博朵瓦曾经这样说过:“别人不悦,正合我意,他们不高兴是他们的事,他人冷嘲热讽对我丝毫也无损害,自己哪怕只有一...

星云法师:佛教的忠孝观

星云法师:佛教的忠孝观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感谢佛陀的慈光加被,能够来到宗教信仰至为浓厚,闻名于全省的北港,和各位结个善缘。今天我要和各位谈的题目是:‘佛教的忠孝观’。每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赞美他是忠臣,他是孝子,甚至...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看见佛陀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6.看见佛陀

6.看见佛陀毗舍离国有五百个盲人,他们因为看不见,做不了任何工作,只能各自乞讨度日,受尽人们的歧视。这时,悉达多太子成佛了,佛陀出现于世的消息传到这五百位盲人的耳里,他们心里再也不能平静了。因为凡是...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星云大师:金刚经讲话无为福胜分第十一「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