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化家庭:养生之道

养生之道

世间上最宝贵的不是金钱、名利,也不是权势、地位,世间上最宝贵的是健康,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幸福的人生。因此,一个人尽管事业有成,家财万贯,僮仆成群,大厦千间,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不是我的,因此,平时应该注重养生之道。

以下提供八点养生之道,以供参考:

1.正当的饮食:佛经说:「夫欲食,譬如人身病服药,趣令其癒,不得贪著。」饮食譬如吃药,是吸取其中的养份,以养护身体。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多菜少肉、多淡少盐、多果少糖、多嚼少食,并且要定时定量,使内脏清爽,这是养生第一诀。

2.正当的情爱:佛教不提倡私情乱爱,但鼓励法爱与道情。我们要有奉献的感情、慈悲的感情,要有法乐的感情,也就是真理的、快乐的、般若的感情。

3.正当的工作:正当的工作,是积极性的,利益社会大众的,很多人觉得工作辛苦,有压力,那是因为把工作当成赚钱途径、沽名之道,自私自利,难免厌倦。如果在工作里蕴含了慈悲喜舍,供养了佛心法味,「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把工作当成法布施,工作就很快乐了。

4.正当的生活:对于衣食住行,一切都要如法,不循私、不邪僻,正正当当的过日子。佛教讲修行,就是在生活上修,在行为上修,一直修到身心密密处。

5.正当的行为:行为端正,心中光明磊落,没有烦恼忧愁,这是养生的正途。

6.正当的语言:佛经说:「行怨得怨,骂人得骂。」又说:「祸从口出,千殃万罪,还自缠绕。」言语不正当,就像汽车轮胎没有定位好,任何平稳的路上都会颠簸,徒然增加生活里的怨尤。口齿清净,不说麤言恶语,才能修身。

7.正当的做人:人身,不过是四大所造精血之体,终将坏灭,看得透,看得破,做人便能不贪五欲六尘,不著五蕴三界,有正当的人生观。

8.正当的处世:俗语说:「处世无奇但率真。」这个「率真」就是佛教里面的「心净则国土净」。我们如果能以佛法治心,以佛法养生,那么,处世自然圆融无碍,所谓「浮云任来去,明月在天心」,这就是解脱自在的境界了。

身体方面的保健固然要紧,精神方面的保健也不可缺少。其实,佛教也有很好的保健原则,只要人人有「精神保健」,一定能健康幸福直到老。

1.心宽自在:如弥勒菩萨大肚能容的气量,凡事不斤斤计较,即能自在无碍。

2.放下安然:不比较、不计较,提得起,放得下,即能心中舒畅,百病全消。

3.禅定修行:禅定摄心,精进修行,心清气爽,则事事顺畅,百无牵挂。

4.行香礼拜:修持不懈,礼拜不断,则罪灭河沙,福增无量。

5.数息止观:精神集中,意念专注,则身心收摄,开发智能。

6.喜悦进取:发心发愿,身体力行,则能法喜充满,身心无恙。

这些精神保健原则,可以下面的诗偈总结:

一要心不贪念不讨巧二要意不颠倒自知晓三要慈悲和蔼不减少

四要安然自在不争吵五要数息观心真正好六要宽宏大量是个宝

七要放下名利不烦恼八要心生欢喜不觉老九要禅悦法喜不可少

十要去欲无私不计较

希望佛教徒都能重视身体和精神的保健。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能多为佛教贡献心力,是个人之福,也是佛教的力量。

健康之道--

笑能却病,乐以忘忧,知足知止,不忮不求。

欲勿过奢,适可而止,精神欲望,亦复如此。

一日三分,八时工作,八时睡眠,八时康乐。

从事工作,切忌紧张,忘却年纪,老也何妨。

营养适度,无过不及,清菜豆腐,最为合适。

食勿求饱,饮勿过量,暴饮暴食,有损健康。

水果佐餐,多饮开水,沐浴运动,汗出斯止。

倦来即睡,无妨打盹,袪除杂念,闭目养神。

运动健身,切忌间断,晨兴睡前,至少两遍。

空气阳光,固当接近,山水名胜,亦宜访问。

环境整洁,身心俱舒,常洒药剂,勤加扫除。

服务助人,快乐之本,孜孜为善,造福人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文殊菩萨的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文殊菩萨的故事: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万缘立度—阐教禅师       清朝有位通理法师,字达天,是直隶(今之河北)冀州新河赵氏之子。生于康熙辛巳年间,甫一出生就具有圆满而庄严的身相——有着七处平满的异征、双手下垂时长度超过了膝盖关节、口...

达真堪布:人活的意义

达真堪布:人活的意义

第一个,遇到佛法了,相续中有正知正见了,生命长一点,就可以精进地修行,提高自己的境界,这是最重要的。其实吃喝玩乐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不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吃喝玩乐动物也会。那些动物也有它们自己的活法,...

海涛法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我心中极度的悲伤?

海涛法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我心中极度的悲伤?

海涛法师: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我心中极度的悲伤? 问:儿子到美国读书十二年,却在毕业的时候舍报往生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我心中极度的悲伤?答:这除了他个人的业报之外,可能是你欠他的债...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一)孤漠菡萏

民间佛教故事连载:雾中山奇缘录(一)孤漠菡萏

(一)孤漠菡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年仅七岁的明生在一户姚姓的大户人家门前,端坐着认真的读着《大学》,今天姚家唯一的少爷过七岁生日,此地有“七上八下”的说法,七岁过生日,意...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路宽不如心宽,命好不如心好 心无物,天地宽。 人生在世,既短暂又坎坷、既荣幸又无奈、既辉煌又落魄、既坚强又脆弱、既开心又难过,它们总是相辅相成的纠缠着我们。 若把心中的种种凡尘杂念抛开,就会感觉到...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只要至诚了教理就会透彻?

居士:印祖在一篇文钞中这样开示:“倘有余力,诸大乘经,不妨随意受持读诵,当以志心受持为本,且勿急欲洞彻其义理为事也,果能志诚之极,教理自会透彻。若先欲透彻,不从志诚持诵做,即透彻亦无实益,况决难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