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孝的故事:道丕法师

道丕法师

后周道丕法师,是陕西长安贵胄里人,自幼抱着出世的大志,七岁就出家做和尚。十九岁时,长安发生战事,带着母亲到华山避难,住在山洞中,那时因为兵灾的影响,米价很贵,没钱买米,只得饿着自己的肚子,乞食供母。母亲问他:儿子吃饱饭了吗?他虽饥肠辘辘,但为了避免母亲伤心,回答说:我已经吃饱了。他的父亲是一位军人,在霍山的战役中阵亡,他母亲对他说:你父亲在霍山战死,尸骨暴露在风霜中,你能把它寻回来安葬吗?法师奉了母命,一路赶往霍山,寻取父亲的尸骨。可是他看到战场上东一堆西一堆的累累白骨,无法知道究竟哪一具是父亲的遗骨。他就日夜的诵经,向空中祈祷说:古人精诚的感应,有滴血认骨的事,现在我要寻取父骨,祝愿群骨之中,如果有转动的,那就是我父亲的遗骨。他专心一志的注视着一大堆白骨,精诚祈祷,过了几天,忽然有一具髑髅从骨堆中跳出,摇动了很久,他知道这绝对是父亲的遗骨,不禁高兴得跳起来,把那具髑髅抱在自己的怀中,带回家中见母亲。就在这天夜间,他母亲也梦见丈夫归家,第二天早晨,果然看到道丕法师带着父亲的遗体回来,随即安葬。当时的人,都认为道丕法师的寻得父骨,是至孝的精诚感应所致。后来法师在朝中讲道,常居首席的地位,颇获朝野人士敬重。像道丕法师的孝行,绝粒而饷母饥,诵经而获父骨,真是大孝兼乎存殁,至行超乎古今,可说是佛门中具有孝行的模范人物。(取材自高僧传)

蕅益大师有言:世人病释氏无父,而释氏之孝其亲,反过于世人,传记所载,盖历有明徵。从道丕法师孝行的故事,不仅可以证明至孝的感应,且足以破除世人释氏无父的误解。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五味禅茶: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冲泡

五味禅茶:不同的茶性,不同的冲泡

茶艺师的冲泡手法,是茶在作为饮品之前的最后一步,这最后一个变量,至关重要,这也是茶艺师的价值所在。茶艺师除了让人赏心悦目以外,会不会泡茶,其实才是根本。不同的茶性,冲泡的几个基本原则:刚的茶用刚的手...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一卷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净空法师第一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  今天我们缘份非常殊胜,能够在台视为大家介绍佛法里面一部对启蒙很重要的经典...

欠条的情意

欠条的情意

欠条的情意父亲的爱是无言的,到现在我才有了深刻的体会。大学毕业那年,父亲求亲告友,在家乡小城给我找了份他认为蛮体面的工作,我却毫不犹豫地放弃了,决定到外面闯一闯。那晚,我和父亲深谈,描绘自己的理想抱...

星云法师:剩菜的故事

星云法师:剩菜的故事

剩菜的故事是说:一个小康家庭,父母生了三个儿女,丈夫工作,儿女读书。丈夫一回到家,都跟太太说:「你真幸福,一天到晚在家没有事做,我在外面为公家忙,每日事多心烦。」太太忍受丈夫经常这样的说法,以女人的...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死后去处

净土法门法语:临终最后一念决定死后去处

极乐世界不难去,往生经上面,往生经就是净土的经论,三经一论,都告诉我们,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具备三个条件,信、愿、行。你得相信,决定没有怀疑,信心坚定;第二个要有愿,真想去。能去得了吗?就看你...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古时候,在薄佑国有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