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的,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贪,知止是不随。知止,简单来说,就是知道什么时候够了,知道什么时候该走,知道“上台靠机会,下台靠智慧”。难不是难在不知道,是难在不舍得,不愿意。

知止,是从心灵出发的;心里这么想,付诸行动,才会成为“行为”。知止,不但是针对“欲壑”,懂得说“够了”;也要对痛苦、烦恼懂得说,行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快乐通常短暂,如果不知止,痛苦往往随之而至。烦恼是无所不在,也是会变的,任其驻留,伤害心灵尤甚。那些走上绝路、自我了断的人,其实也是不了解“知止”。

“知止”,功夫做到细微处。一念起来,“知止”,不被带走;一念消失,“知止”,不动如山。

(摘自《党政论坛》第6期)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宽运法师:无暇人生 从点滴开始

宽运法师:无暇人生 从点滴开始

佛教里头,经常以莲花做比喻,因为莲花是出淤泥而不染。它出水不沾水,而且呢它几乎是无暇的。讲到无暇,就是从点滴开始。事缘有一个小沙弥,有一次出行,被这么一片莲花池的这种花香,实在是吸引了。他觉得太美了...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为何在佛前礼拜出家师父时,师父说“礼佛一拜”

致令俗人轻笑,损灭正法佛弟子若对三宝态度轻慢,就会导致俗人也对三宝轻慢嘲笑。因为作为三宝弟子,对自己应当尊重的境界都这么轻慢,又怎么能让世俗人对三宝生信恭敬呢?结果就会损灭正法。相反的,如果佛弟子对...

清净法师:外界一切都在帮你成佛

清净法师:外界一切都在帮你成佛

在学校里做了个实验,老师说:“这部分都是学习好、智商高的好孩子。”指着另一边孩子说:“这一部分孩子都不好。”过一段时间,这部分孩子学习退步,考试就不行了。当你说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是好孩子,聪明能...

星云法师:没有待遇的工作

星云法师:没有待遇的工作

在泰国法身寺负责国际弘法部门的范淑智小姐,今年(一九九八年)五月代表法身寺陪同世界佛教青年会的会长帕拉普先生将佛牙恭送到台湾的时候,曾经来山住了几天。有一天,她说:「我在法身寺十年了,非常欢喜、安住...

净土大德故事: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净土大德故事: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

五祖新定乌龙少康大师少康大师(?~805年),俗姓周,浙江省缙云县人。母亲罗氏梦游鼎湖峰,有玉女授给她一枝青莲花说:这枝青莲花很吉祥,寄于你所,当生贵子,冀爱护之。大师降诞日,青光遍室,散发着芙蓉的...

李氏

李氏

李氏唐雍州鄠县,有李氏女,素持斋奉佛,甚具信心。家中供养木塑地藏菩萨像,高一尺六寸,颇具灵异。李氏有婢,年五十有余,邪见不信正法,一日,俟李氏他出,移像投诸宅外荒野中,李氏还家啼哭寻求,忽见像在野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