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化家庭的修行之道

佛教与一般哲学不同,佛教不只讲知识、讲理论、讲道德,佛教最主要的是重视实践,重视修行。

修行非口号、形式,而是要将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修行在生活中,用慈悲的语言应人,用慈悲的眼光待人,用慈悲的面孔对人,用慈悲的手助人,用慈悲的心祝福人等等,生活中有佛法才叫有修行。

因此,修行并非闭门自修,只求自了;修行应该亲近寺院道场,参访善知识以求法要,同时还要发心护法,并且弘法,这才是大乘菩萨修行之道。

(一)如何求法

在《华严经》最末一品的〈入法界品〉中,叙述善财童子一心勤求佛法,遍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艰辛过程,为今日佛子树立了求法的典范。因此,如何求法?

1.当地道场有讲经说法,应该前往听经闻法,有法会共修,应该时常参加。

2.效法普贤十大愿:请佛住世、请转法轮、常随佛学等。

3.亲近具正见、乐说、随缘、能观机逗教、不自赞毁他的善知识为师。又,求法应该有求法的认识与态度。

(1)求法的认识

*1我们求法的精神--八千里路云和月

*2我们求法的任务--万方多难此登临

*3我们求法的愿心--春蚕到死丝方尽

*4我们求法的功用--万里无云万里天

*5我们求法的耐心--柳暗花明又一村

*6我们求法的悲心--一夜乡心五处同

*7我们求法的方法--心有灵犀一点通

*8我们求法的目标--留取丹心照汗青

(2)求法的态度

*1要坦诚大方*2要感恩说好

*3要虚心下问*4要改过迁善

*5要变化气质*6要勤俭忍耐

*7要虔诚礼诵*8要勇猛正见

*9要求真务实*10要慈心悲愿

(二)如何护法

「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这是护法的首要观念。《涅槃经》云:「法是佛母,佛从法生。」由此可知法的重要性,护持正法,让正法常住世间,导正人心,是佛弟子的当然责任。如何护法?有六点观念必须具备:

1.护教重于护寺:当今佛教信徒,只知道护持某位法师、某个寺院,不知道护持整个教团,形成佛教徒之间缺乏凝聚力,如同一盘散沙。这是佛教长久以来的弊病,因为大家总是自立门户,对于佛教没有任何的关怀。所以,要如何护法?应先认识佛教比寺院重要。

2.护佛重于护神:在台湾的宗教,有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神庙的权威比寺院强大,护神的人多,护佛的人少。原因无他,因为信神是有求,容易满足世俗人的欲望;而佛教却叫人要布施行慈,要牺牲自己,成就大众,要有「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悲心,佛教的道理曲高和寡,一般人根基太浅薄,只能接受神庙有求的廉价宗教,而不懂得佛法才是我们安住身心的不二法门,所以今日正信佛教徒,应该要有「护佛重于护神」的认识。

3.护法重于护人:今日佛教,护法的人少,护师的人多;护佛的人少,护神的人多;护教的人少,护人的人多;护道的人少,护情的人多。现在的佛教,到处以人为中心,不以法为中心。佛法需要的,不易引起大家的注意;师父需要的,信徒们争相护持。对于佛教,这是相当严重的现象。佛教的四依,所谓「依法不依人」,人有去来,法是恒常永住的,所以「护法重于护人」,这一点观念必须建立。

4.护众重于护私:佛教是一个重视大众的宗教,佛陀常说「我是众中的一个」,又说「大众所在,才是佛陀慧命之所在」。没有大众,就没有佛国。经中也告诉我们:「要成佛道,先结人缘。」这说明了佛教重视大众的福利,不重视大众,那一切就都不是佛法了。

5.护道重于护情:一般佛教徒有一种心理,这位师父对我很客气,特别招呼我,我就护持他;那位师父虽然很有修行,但是与我毫不相干,我就不护持他。做为一个正信、正见的佛教徒,应该护持真正有道者才是最重要,因为进入佛门,是为了追求真理,听闻佛法,进趣大道,不可以感情用事,因此,应该护道重于护情。

6.护小重于护老:一般佛教徒另一个共同的心态是,出家人年纪愈大,才有修行,才是高僧,才值得敬重;对于刚出家的小沙弥,往往瞧不起。其实佛经讲「四小不可轻」,沙弥虽小,只要假以时日,就是住持正法的大法王。因此,高僧大德固然要敬重,小小沙弥也应护持,因为小,才有未来性。

(三)如何弘法

弘法利生,是在做救世济民的伟大事业。学佛者应该具有弘扬佛法满天下,普度众生满人间的慈悲心肠,要把自己对佛法的修证、体验,分享别人。

弘法的方式及内容很多,略述如下:

1.发心考取檀讲师,讲经说法。

2.邀请法师举办佛学讲座。

3.邀请法师家庭普照,藉机引渡亲友学佛。

4.护持佛教各项弘法事业,例如助印佛书、捐助奖助学金等。

5.举办各种弘法活动,例如:梵呗音乐会、佛教歌唱比赛、讲演比赛、读书会、素斋谈禅等。

6.身教重于言教,本身具足正知正见,言行举止充份流露出佛弟子应有的风范,例如,待人慈悲柔和、尊重包容、主动亲切,让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好感,进而引发信心学佛,这就是最好的弘法方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19大最佳排毒祛毒的食物

19大最佳排毒祛毒的食物

现在为各位爱美的mm介绍素食当中能够有排毒功效的食物,一定记得要多吃哦!01、地瓜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最好的吃法是烤地瓜,而且连皮一起烤、一起吃掉,味道爽口甜美。02、...

佛说疗痣病经白话文

佛说疗痣病经白话文

佛说疗痔病经这是我阿难于佛所亲耳听到的,正在这个时候释迦摩尼佛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即出家人)有五百个人同时在一起讲经,这时候,有很多比丘身得到痔病,身体瘦弱,痛苦缠身,整天都不舒服,不知整...

辟谷减肥注意事项 想要健康减重一定要看

辟谷减肥注意事项 想要健康减重一定要看

辟谷起源于先秦,后来被道教发扬光大,它能够调理身体、排出毒素、延年益寿,是古代重要的养生方法。辟谷发展至今,人们发现它还有利于减轻体重,因此许多人会辟谷来减减肥。辟谷减肥和节食减肥很类似,也因此常常...

五蕴皆空经

五蕴皆空经

五蕴皆空经 大唐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婆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尔时世尊。告五苾刍曰。汝等当知。色不是我。若是我者。色不应病及受苦恼。我欲如是色。我不欲如是色。既不如是。随情所...

清净法师:《圆觉经》讲记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章

清净法师:《圆觉经》讲记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章

第九章 净诸业障菩萨章世尊在本章为净诸业障菩萨等大众开示觉性本净,但由众生从无始以来,妄执有我、人、众生、寿命,认四颠倒为实我体,妄生瞋爱,生妄业道,不能入于清净觉海。本章学习提纲:众生的觉悟心为何...

索达吉堪布:物质生活为何难以填补内心空虚?

索达吉堪布:物质生活为何难以填补内心空虚?

索达吉堪布:物质生活为何难以填补内心空虚? 问: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却还是难以填补内心的空虚,为什么? 答:如今在这个物质飞速发展的时代,人们内心越来越空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烦恼痛苦也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