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尊者:自然的代价 第八十三回

第八十三回

到底小燕是怎么想的?

原来雁儿叔叔的离去伤到了她的自尊心。她以为雁儿叔叔会像上次一样很快就回来,没想到雁儿叔叔一去两年多,让她感觉到被抛弃。

另一方面,她现在当上了女燕王。她不愿意再被雁儿叔叔在大家面前当她是小孩一样对待,她不愿被雁儿叔叔呼作「小燕」!此时她已有了自己的小燕儿,雁儿叔叔或许还不知道吧!

但在心底深处,她还是想听听雁儿叔叔那总是充满智慧的谈话。两年多不见,雁儿叔叔必然在各方面皆大有进步,应该会有许多东西可以与她分享。

但她放不下她的领导威势、女王地位、至高无上的形象。这与雁儿叔叔一再放下雁王的地位,以万千的崇敬去寻求真理完全相反。

理由似乎永远道不完,在无名菩萨的智慧里,只有一个根本的解释:因缘。

「时候还未到。再过十天吧!」

第一晚,什么也没发生,就静悄悄地过去了。

第二天傍晚,雁儿在远处看到小燕在十只雄燕及一大群燕的护卫下,飞出巢在外巡视了一圈,又飞回巢里,接着什么动静都没有。众燕皆正常觅食,只是那十只雄燕后一直在她身边护卫,寸步不离。

第三天傍晚,是群燕集会的日子,小燕──他们的女燕王,给他们讲话训示:

「诸位燕族子民,大家要记得咱们燕族的自然生命。自由是咱们的自然,飞翔在天边,是咱们的自然,从大自然中觅食,是咱们的自然。咱们不可像笼中鸟一样,咱们一定要飞,快快乐乐地飞,自由自在地飞,飞向无边无际的天空。」她的话博得群燕的喝采齐鸣。他们之前从未有一只燕王会对他们演说,会对他们发表这类鼓舞性的谈话。

「诸位燕族子民,我们不只身要飞,心也要飞。身的飞行,大家都很明白熟悉。那什么是心的飞行呢?那就是,心要放下一切心的枷锁,一切阻碍燕子自由发挥的心理障碍,一切的恐惧、怀疑;放下一切我们心里执着、令我们的心不能自由自在的东西!」群燕又再次喝采齐鸣。

「诸位燕族子民,我们不能只空谈理论,一定要实践!我们要把握生命的每一个机会去奋斗!来吧!让我们现在就一起飞!」大家又一阵喝采齐鸣。于是又一起飞了一回,才回到巢里。

这样的演说,她不知说了多少回。但燕族一般的短暂记忆,总叫他们百听不厌。小燕见他们依然兴高采烈地回应,也就百说不厌了。她已很久没有从雁儿叔叔处吸取新材料了。于是今晚她开始怀念起雁儿叔叔来。

这一晚,雁儿叔叔做了一个梦,梦中的内容,就像看「缘起宿命镜」所经历的一样。

他梦见小燕过去有一世曾是他的妈妈,曾经对他很好,教育他长大。他醒来时,心里对小燕生起无限感恩。难怪他总是想着要度化她,纵然她那么刁蛮。于是又对她生起无限的耐心。

醒来时,他不禁想着小燕,唱起一首歌来:

醒来吧,妈!

我忆起您曾经是我妈妈

曾经抚育着我长大

我感恩我思量要怎报答

佛说最好是以佛法

曾几何您迷惑在梦的假

努力在虚妄中挣扎

只为了争取得到点安稳

却付出惨痛的代价

当知因果不假

奋斗要契缘又依法

切莫要欠因苦谋果大大

结果是结个「我」大大

请听我劝说让我提携您

让我教育您真佛法

根本是无我慈悲心踏实

生心要无住才不假

纵然飞行自在

纵然能重复说老法

若没有放下我谦虚求法

终错过明心的方法

醒来吧醒来吧我的妈妈

当下一醒觉就放下

以真心面对自己面对法

放下我最快速净化

(待续)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

信能致富过去好几劫前,有一位全国首富的大长者,一生乐善好施,广行菩萨道,常济救贫苦、利益许多的人。因此,很多人都喜欢亲近他。在大长者的朋友当中,其中有一位原有无数家产的富翁,因为有位不务正业、耽着五...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买次品得大奖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买次品得大奖

A市的百花商场是一家有名的商场,从来没有出售过假货、次品,价格也合理,因此它生意兴隆,并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扬。不料,老王从百花商场买了一台窗式空调,不管怎么调试,这台空调就是不制冷。安装人员很紧张...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舍己护幼鳝

佛教故事:人和动物的感人故事:舍己护幼鳝

舍己护幼鳝对大黄鳝来说,那只小黄鳝不一定是它的孩子。它还是在盐水中痛苦的把它吞了下去,而且在几百度的高温油锅中,拼死保护小黄鳝,这是动物之间的真情...一个家庭主妇一次准备油炸几条黄鳝鱼作为晚餐上面...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

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弄清楚这些,首先就要了解一个问题——什么是“世界”。

《楞严经》卷四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世”为迁流,属于时间的范畴。时间如流水般,处于不断迁流延续中,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再到未来,故称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

而“界”则是对于方位的界定,属于空间的范畴。佛教对空间有六方和十方之说。六方指东、西、南、北、上、下;十方指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经典中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及其中的七山八海,称为一个世界。须弥山的问题,至今仍是佛教学中的谜,一些开明的看法(如日本学者),说是出于印度古老的传说,佛陀在世时,仅是假用传说来阐明佛法,传说中的须弥山或有或无,不是佛陀所要阐明的目的,佛陀的目的,乃是利用须弥山的传说而阐明觉世济民的佛法。

小世界的范围,既是一个日月系,那该是指太阳系或恒星系了,因为每一恒星,均有若干的卫星,恒星都是日,卫星都是月。对太阳而言,月球固是月,地球等九大行星,也是卫星也是月。

积一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每一小世界的范围,是由一个须弥山至色界的梵天;

积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中千世界每一中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净天;

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即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每一大世界的范围,到达色界的光音天。

“以三积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释氏要览·界趣》)

每一个大千世界,都有一位大梵天王,大千世界有无量无数,大梵天王也有无量无数。据经典所说,我们人类等所在的“大千世界”名为“娑婆世界”,由释迦牟尼教化。一个“大千世界”包含十亿个世界,而宇宙中有无数的“大千世界”。(《见法华经·如来寿量品》)

我们所处的地球,乃是大千世界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单位而已,释迦牟尼为了普化他的化区,所以要用千百亿化身,才能应化周全,虽化千百亿身,仍在娑婆世界的一个大千世界中而已。

由此可见,佛教的世界观,非常的广大而又合乎近代天文学的观点。

内容整合自《俗语佛源》等经典

佛教“大千世界”有多大?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世界”一词,很多人不知道,这个词语最初来源于佛教。而佛教经典中,又常提到一个词语——“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是什么?与“世界”概念相同吗?“大千世界”又有多大呢?想要...

年的回味: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年的回味: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

人生如茶需慢品,岁月似歌要静听。一年转瞬即逝,春节蹦着欢快的步伐而来,大家忙着辞旧迎新。哪怕一路坎坷,我们终将释怀,对过往挥手再见。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把你的脸迎向阳光,那就不会有阴影。”累也...

便当里的头发

便当里的头发

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著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著天渊之别。 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