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动物寓言故事:熊和樵夫

樵夫

一只小熊被困在了荆棘丛生的灌木林走不出来,一位樵夫路过,把它救了。

母熊见到了,便说:上帝保佑您,好人。您帮了我大忙。让我们交个朋友吧,怎么样?

嗯,我也不知道

为什么?

怎么说呢?是不能太相信熊吧。虽然肯定地说,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熊。

对人也不能太相信,熊回答,可这也不适用于您。

于是熊和樵夫便结成了朋友,两人过从甚密。

一个夜晚,樵夫在树林中迷了路。他找不到地方睡觉,就到了熊窝,熊安排他住了一宿,还以丰盛的晚餐款待了他。翌晨,樵夫起身要走。熊吻了吻樵夫,说:原谅我吧,兄弟,没有能好好招待您。

不要担忧,熊大姐,樵夫回答,招待得很好,只是有一点,也是我唯一不喜欢你的地方,就是你身上那股臭味。

熊听了怏怏不乐。她对樵夫说:拿斧子砍我的头。

樵夫举起斧子轻轻打了一下。

砍重一点!砍重一点!熊说。

樵夫使劲儿砍了一下,鲜血从熊的头上迸了出来。熊没有吭一声,樵夫就走了。

若干年后。有一次,樵夫不知不觉地到了离熊窝很近的地方,就去看望熊。熊衷心地欢迎他,又以丰盛的食品来招待。告辞时,樵夫问:伤口愈合了吗?熊大姐。

什么伤口?熊问。

我打你头留下的伤口。

噢,那次痛了一阵子,后来就不痛了,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您说的话,就是您用的那个词,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欲望观

陈兵教授:佛教的人生欲望观欲望,通常指驱使人想望、追求某种东西的内在动力,西方心理学称欲望为人类的本质及存在的核心,拉康以需要、需求、欲望为构成自我主体的三大结构。西方心理学的欲望一词,直接来自拉丁...

星云法师:千锤百炼

星云法师:千锤百炼

明朝的于谦有形容石灰诗云:“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莫等闲;粉身碎骨都无怨,留得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词对于一个人的立志奋发向上,有很大的鼓励。石灰本来是土石的矿物,但是经过烈火的焚烧,虽然粉身碎骨...

达真堪布:清净的布施才能得真正的福报

达真堪布:清净的布施才能得真正的福报

达真堪布:清净的布施才能得真正的福报福报是修来的,功德是学来的。我们真正能学修舍心,真正能做布施,才能得到这些福报。否则即使我们得到了一些暂时的利益,也是一种痛苦,一种压力,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福报,也...

佛观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

佛观一粒米 大如须弥山

  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记载小小一粒米饭的力量相当于一座须弥山。话说有一对贫穷的夫妇住在炭窑洞里,四壁萧条,夫妻俩甚至要共穿一条衫裤丈夫穿出去了,妻子就只好守在家里;妻子外出时,丈夫衣不蔽体,也只好...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净土法门法语:十方诸佛都赞叹念佛法门

1所谓“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在理论上讲,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修觉正净,为什么一切诸佛偏偏赞叹念佛法门?实在是因为这个法门有它度众生特别的方便,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2《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破僧与和僧

佛教故事:十大弟子传:破僧与和僧

破僧与和僧优波离站在他持戒的立场,关心法制的问题,关心男女的问题,关心老病的问题,尤其他最关心的是破僧与和僧的问题。六和敬的僧团,戒和才能同住,一个持戒的比丘,最关心的就是僧团和合的问题。有一次,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