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海文集:于法无住


过去在唐玄宗开元年间,有一位沙门,法号马祖道一。他励志苦行,在衡山常常整日坐禅,用功不辍。当时,怀让禅师见他气度不凡,专心向道的志气可嘉,知道他是一个可造之法器,就设法想开导他。

有一天,怀让禅师问马祖说:“你整日坐禅,是为了什么?”

马祖回答说:“为了成佛呀!”

怀让禅师听后,便拿了一块砖头,在他庵前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一开始,马祖并不在意怀让禅师的奇怪举止,等到磨得时间久了,马祖才忍不住问对方说:“你磨这块砖头作什么呢?”

怀让禅师说:“我要将它磨来作镜子。”

马祖说:“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笑着说:“既然我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你坐禅就能成佛吗?”

马祖听了非常迷惑,便很恭敬的请示说:“那么,我应当怎样做才对呢?”

怀让禅师没有回答他,反问道:“比如有人驾牛车,如果车不走,到底是要打车呢?还是打牛?”

马祖无法回答。

怀让禅师为了要唤醒马祖的执迷不悟,便进一步对他说:“你是学习坐禅?还是学习坐佛?如果学习坐禅,禅并不是坐或卧等等的形式;如果学习坐佛,佛又不是固定的外相形状。对于现象世界的任何形相,不可执着,不应有所取舍。因此,你如果想要由这样坐禅成佛,就是杀死活生生的佛;如果你固执于坐相,决不是超越生死的正路。”

马祖听了恍然开悟,如饮醍醐,便放弃了苦行坐禅的法门。

我们的身体就像是一部车,心里的思想就等于是拖车的牛。坐禅身不动,好像车子是停住了,可是思想的牛还是在心中乱跳,那纵然坐禅坐到死,又有什么用呢?禅宗一向非常重视坐禅,但是怀让禅师却又说坐禅成不了佛,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坐禅确实不能成佛,不过一般人还是得坐禅。释迦牟尼佛是坐禅成道的,过去的修行人也都在打坐。如果说,不论学佛或未学佛,只要打坐皆可成佛,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成佛或者是开悟,都是在于心,不在于坐。是在于心能不能明净?是不是能够没有执着、没有挂碍?不在于坐的姿势好不好?坐得久不久?腿痛不痛?这是了不相关的。如果只固执于坐禅的外在形式,心执著于外在的现象,那是不能使我们心灵达到清净空明,自由无碍的境界。同样的,如果固执于成佛的外在形相,那么必然失去了佛所启示的终极目标。

自古以来,佛教的各宗派都不反对坐禅,也确认打坐可以产生安定心的功能,但是心的安定,并不等于就是开悟成佛。如果像马祖那样不断的坐禅,是无法开悟的。所以,怀让才以磨砖作镜的行为,来点醒马祖。马祖放下了对坐禅的执着,转由心上去用功,所以最后他果然得到大成就。

佛教常以“镜”作比喻,人心如镜,对外境生出了种种的色相,如不对境,色相即不生。如果自己能够明白心如镜的道理,进一步就可了知镜本无色,无论对或不对外境,其实镜体的本身都无色相,所以心中如果不执著于外在一切相,自然就法体清净,能够体证一切法空,这就是用心的方法。

所谓“于法无住,不可取舍”,关键在于心,心灵对于一切万法,不可有肯定或否定那种绝对化的分别。心即是佛,佛即是心。若要成佛,只要直指心性,在心性上用功,因为心地就是道场,即是修行下手处,心外无法可修。

但是,我们千万要小心,不可误解祖师之意,以为明白心性就可以成佛,不用坐禅了。因为明白心性并不等于证到了佛性,住于佛性之中,所以达摩初祖见性后还在嵩山面壁九年入定,为的就是能如如住性境。

现代的学者一点静坐的工夫都没有,便拿“坐禅非道”的口头禅,为自己辩解,这是自己耽误,不是开悟。要实证佛法,除了学习坐禅以外,还要融汇佛法的心印。当心中灵光一闪,把过去现在未来人我是非一齐放下,此时自然就显现出光明的心体和万里晴空无私的境界了。

(以上内容仅代表笔者的个人学佛知见,一切法义应以佛陀说法为准。)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乐想经

乐想经

乐想经 西晋月支国三藏竺法护译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彼时世尊告诸比丘。诸有沙门婆罗门。于地有地想。乐于地计于地为我。彼言地是我。我说彼未知水火风。天神梵天阿婆天阿鞞婆天。净有净想...

放生文库:众生的平等 才是真正平等

放生文库:众生的平等 才是真正平等

众生以各自的业力而显现不同的生命形态,佛经上说,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等。形态各异,而同样是有情,所谓有情,就是有能力感受苦乐的一条条性命。轮回六道中的每一个众生,上至天界,下到地狱,以及这之间...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89」“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289」“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常用的药师佛手印,供修学药师法门结手印!1.药师如来根本印(用印):双手内缚,两食指并竖,手腕相距二...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家的方向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家的方向

一个离家出走的少年,饥饿交加,趁着夜幕偷偷地窍开了一家的房门,他没想到这家里有人,更没想到的是个瞎了眼的老婆婆。看见老婆婆的时候他楞了,抄起椅子就想砸向老婆婆。就在这时老婆婆说了句:大孙子你怎么才回...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佛教故事:谈佛说禅悟人生:寻找真正的禅心

寻找真正的禅心修禅修心,倘若自己心中对禅理一知半解,只凭嘴上空说,没有任何意义。对于禅机的参悟需要一颗玲珑的禅心,与佛学融为一体。小和尚问老和尚: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怪树神

佛教故事:佛教与拜拜:怪树神

怪树神在赤水河畔的大路边,有一株大瘣木,老树干上,隆起许多树瘤,尫伛瘿肿,奇形怪状,大小不一,有似人头,有如异兽。树旁有一条小溪,清泉流水,每日早晨,村中的妇女多在此处洗衣洗物。许多年前村上有位新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