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什么是魔?魔有多少种?

【 什么是魔?】

答:梵语为魔罗,Mara.又译其为障碍、夺命、扰乱或破坏等。皆因其为行者成就之障阻物,挠乱其心智,破坏人之善事或夺人之命者,故谓其为魔也。

(完整法义请详见《入法门论》) ​​​​

【  魔有多少种?】

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天魔、善根魔、三昧魔(禅定魔)、善知识魔、菩提法智魔等。

蕴魔者,即五蕴魔,众生由无明起痴见,凭色、受、想、行、识等诸蕴而为邪解邪事,致令五蕴成为众生邪恶之渊藪,障蔽正道,害己他之慧命,是故谓其为蕴魔也。

烦恼魔者即诸如贪、嗔、痴之烦恼迷惑事理,障蔽正道,令众生失之正智,无明是非,致其害己他之慧命。是故谓其为烦恼魔也。

业魔者,即众生由业力之驱使而为之善恶诸业,由其善恶业报必感业趣之苦,况恶业为之更障阻成就,无离六道轮回之苦,业力寂净则可远离业果也。

心魔者,即众生由于我慢我疑等心,起之邪念邪见,而障蔽正道,妨碍修行,致其害己他之慧命,故谓其为心魔也。

死魔者,即众生之身亦由六大和合因缘和合而成,缘尽灭时,死亡来至,均必坏灭。  

     

天魔者,即欲界之第六天王作种种之障碍,害人之修道,令众生不易得之正果,故谓其为天魔也。

善根魔者,即诸众生由自身善根深厚而起骄慢执着之心,不求上进,不更增修,不复精进,而障蔽正道,妨碍修行,害己他之慧命,故谓其为善根魔也。

三昧魔者,即禅定魔,有行者执着于自身所习得之禅定,并于耽搁滞留,不思精进,而障蔽正道,妨碍修行,害己他之慧命,故谓其为三昧魔也。

善知识魔者,有行者由悭吝于法故,无与开导他人,自执善法,起执着心,惧他者于己前面,超过自己,而障蔽正道,妨碍修行,害己他之慧命,故谓其为善知识魔也。

菩提法智魔者,即有行者于菩提法起智执着,无与触类旁通,圆融贯汇,起呆板之执着,而障蔽正道,妨碍修行,害己他之慧命,故谓其为菩提法智魔也。

(完整法义请详见《入法门论》)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三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皈依佛法

第三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皈依佛法生为司祭之子在他的最后一世,苟答马佛(Gotama)出世时,马哈咖吒亚那诞生在:中国西南方向阿槃提国的首都优禅尼城(Ujjeni),是司祭(purohita,或译为辅相...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

22.佛陀的爱怜无处不在古时候,在薄佑国有个名叫常悲的菩萨。他对佛法专一精进,可是当时在他的国家里,佛寺里的僧人都表里不一,表面上在供佛,实际上则败坏佛规,背叛佛义。因为这些佛门败类违法非为,很快的...

红尘炼心,练的是一颗平常心

红尘炼心,练的是一颗平常心

​​“平常心”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很多人把它说成是一种处世哲学,对生活中出现的任何意料之外的结果给予客观、冷静的对待,也有人认为是“无为、不争、知足、不贪”等思想与品质,甚至有人误解为对成败消...

什么是因缘故事?

什么是因缘故事?

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道理,称之为因缘故事。因缘是梵语尼陀那的意义,汉译为因、所因、因缘、缘起等,因缘之作用即缘起。因缘是原始佛教的义理之一,用佛教故事的形式来传播这一...

如何挽救感情?感情生变挽救感情的方法

如何挽救感情?感情生变挽救感情的方法

两人相处久了各种感情问题就出来了,有因为一些琐事分手的,又因为感情转变分手的,也有因为第三者插足而分开的等等,不管是哪一种只要一方还想重新在一起,想要重新相处,就想要挽救感情,如何挽救感情?感情生变...

粉蒸猴头菇

粉蒸猴头菇

来源:资料图做法:1、米用微火加桂皮、八角再炒10分钟起锅,炒好的米制成五香米粉。 2、将猴头菇焯水,切成长方块,用布吸干水分盛碗中,3、猴头菇加酱油、四川豆瓣酱、腐乳汁、姜末、白糖一起拌匀,腌渍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