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基础知识--什么叫菩萨?

其实菩萨二字当做梵语「菩提萨埵」,菩提是觉悟之意。什么叫菩提?觉悟叫菩提。什么叫觉悟?察见般若的道理叫觉悟,六识五蕴空寂无相,无相之相,得其妙有,叫做觉悟,找到自己的妙明真心而不着其所找,就叫觉悟。萨埵是有情,有情就是有情识、有生命的一切,不管是人、是虫、是其他的众生,扁毛或圆毛,或者看得到、看不到,胎卵湿化等等,有情识就叫有情,简称众生。《成唯识论述记》:「梵云萨埵,此言有情识故。」萨埵就是有情识的众生,就叫萨埵,觉悟呢就叫菩提,菩提萨埵,就是觉悟了的圣者,愿意帮助一切有情识的众生解脱,就叫菩萨,没有半点迷信观点的。此指萨埵即是一切有生命情识的生物和人的总称,你们好好听啊,这里指的萨埵是一切有生命的、有情识的生物或者是人,它们的总称,合之一句乃觉有情,合起来称为觉有情,即以佛说之法去教化渡脱众生。菩萨就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凡称菩萨者即是指发大乘心,修大乘法,其愿均建立於自觉觉他,以菩提心为务。你说菩萨好不简单啊?自觉觉他,以菩提心、以渡脱众生为一切任务的才是菩萨呵!菩萨是真伟大,不能是普通人称菩萨啊。故菩萨二字并非小乘罗汉、辟支佛所能有资格享受的称誉,连罗汉都没有资格享受这个称誉。罗汉辟支佛自己解脱、自己成就,证得一个六通,唉呀就敢称菩萨?那个算老几哟!菩萨要渡一切众生,所以就不是什么小乘罗汉、辟支佛享受的,什么天人,神仙啊,鬼神啊,他们沾不上边呵,切记不能称菩萨两个字。

完整法义请详见《藉心经说真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3」“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03」“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今天12月17(农历十一月十九)日光遍照菩萨圣诞日,药师坛城文化集团和中国泥灸集团恭迎日光菩萨圣诞。[蜡烛][蜡烛][...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

陈星桥:论宗教在防范邪教中地位作用法轮功是一个主要打着佛教旗号招摇撞骗的邪教,自1992年出笼以来,发展迅速。也因此,从1994年开始,就引起了佛教界的关注和批判。例如,浙江台州佛协主办的《台州佛教...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和尚变金币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和尚变金币

和尚变金币很久很久以前,波罗奈国有个国王名叫梦誉。夜里睡觉时,他经常听到远处的坟墓里,有个声音在叫他:喂!大王!喂!大王!有一天夜里他刚刚睡着,就被这个声音吵醒;睡着了,又被吵醒。这样连着三次,梦誉...

本起经

本起经

本起经 后汉西域三藏竺大力共康孟详译现变品第一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尼拘陀树下。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阿罗汉。已从先佛。净修梵行。诸漏已尽。意解无垢。众智自在。晓了诸法。离于重...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阿弥陀经讲记(十)四正勤主要说不犯戒,好事要做,坏事不做。出家人要把五戒守好,连五戒都守不好当啥出家人?出家人起码守好五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努力好事要做,坏事不做。戒就是兑...

 在开始实修任何大乘教法时,最重要的是观察一己的发心与动机是否为菩提心。菩提心的对象是如父母般的众生。为什么说众生就像父母一般呢?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漂流无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在受胎的四种方式:卵生、胎生、湿生与化生——其中除了化生不需仰仗父母亲外,其它的方式一定是藉由父母亲赐与我们生命的。

 而这些众生在作我们父母亲的时候,除了赐与我们珍贵的人身宝外,同时也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提供我们最好的衣食、护佑及教育等一切所需,对我们实有难以言喻的恩德。累劫父母们心里想要的是安乐。哪怕是一点点的食物,也希望是好的食物;所不想要的是痛苦——即便如星星之火触身的痛苦也不想经历。但是安乐之因是善行,没有善行之因便不可能有安乐之果;痛苦之因是恶行,不弃舍恶行之因便不可能有远离痛苦之果。

 累劫父母们虽希冀安乐却没有种下善行之因,畏惧痛苦没有舍弃恶行之业。这种对离苦得乐之道一无所悉的昏昧情形,就好像一个没有眼睛的人,独自无依地走失在广大的荒漠中一般,茫然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

 由于过去无数生以来所累积福德善因的缘故,我们现在得到暇满的人身宝。我们要留意的是,一般的身体不能够称为人身宝。唯有正确地依佛法来做实修的人身才可称之为人身宝,否则,只能称之为普遍人的身体。此殊胜的暇满人身宝,就好像黎明时的星星一般地稀少。因为唯有仰仗暇满人身宝我们才有机会证得佛果,其它的身体不论是天、龙、干达婆、地狱、饿鬼、畜生等都不能够证得佛果。

 因此之故,现在我们得到殊胜人身宝的时候,一定要痛下决心,正确地实修正法。

 我们大家都是佛弟子,只追求自己的快乐而漠视他人利益不是佛弟子应有的行径,因此我们应当趋入殊胜的大乘菩提道。所谓的大乘,并不是因为自己身体非常高大,或所住的房子非常的宽广,才被称为大乘。大乘之所以被称为大乘是因为行者在因地修行时心量非常地广大,所以得到果位成熟时,威德与成就也自然地极为殊胜。

 譬如在无量的诸佛菩萨众中,莲花生大士、观世音、阿弥陀佛等,他们的摄受力与加持力特别地强大。就所有佛菩萨而言,他们证得佛果这一点上是相同的,但是由于这几尊佛菩萨的大悲、大愿有不共殊胜之处,因此利益众生的时候就自然地显现出超胜的力量来。

 譬如在一块肥沃的土壤上撒下种子,将来果实当然会长得非常地硕大甜美;如果土地只是普普通通的话,将来所结的果实也是普普通通的。因此,在实修之初,具有广大的心量是极为重要的。

在实修之初,具有广大的心量是极为重要的

 在开始实修任何大乘教法时,最重要的是观察一己的发心与动机是否为菩提心。菩提心的对象是如父母般的众生。为什么说众生就像父母一般呢?这是因为我们无始以来在轮回中漂流无量劫,在生生死死的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