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 第二十八卷

第二十八卷

  诸位观众,大家好!请掀开《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记》第六十五页,最后一行经文看起:

  【未当有此。于世何求。念报佛恩。】

  这一句是总说,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做什么?报恩来的,不是报怨来,这一点我们在前面已经跟诸位说了很多。也许有人说,我很想做但是总是做不到,确实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做不到?障碍只有两个,一个是自私,一个是自利。如果我们把私心断掉了,把自己的利害断掉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所以我常我们在这个世间,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把这个念头转过来,为全世界众生想,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想,你的心量就大了,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决定不能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这是属于自利。决定不可以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你对人对事对物有占便宜的念头,有控制别人的念头,你就做不到了。这对你学佛就造成严重的障碍,不管你怎么修、你怎么样用功,你搞了一辈子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说老实话你念佛不能往生。我不愿意被别人控制,我就不能控制别人,我不想别人占我便宜,我就不能占别人便宜,你常作如是观,把自己毛病的要拔掉。《金钢经》是开智慧的经典,那是真实智慧,佛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什么好留恋的?为什么一定据为己有?这个观念错误了。

  我跟诸位说,现在我们在马来西亚古晋建一个道场,报我们台湾四众同修对我的恩德,那个地方风景好,也有一些同修去过,到那边去之后大家都赞叹,人间天堂!但是大环境澳洲好,小环境古晋那个地方不错。我们建一个报恩念佛堂,里面有四个纪念堂,有章嘉大师纪念堂,方东美先生纪念堂,李炳南老师纪念堂,韩瑛居士纪念堂,有四个纪念堂。这个建筑是采取旅馆式的建筑,四层,上面一层是念佛堂跟讲堂,念佛堂、讲堂在一起,是一个大殿;二楼跟三楼是宿舍,跟旅馆里面的套房一样,有六十多个房间,可以住一百多人;下面是餐厅、活动中心,欢迎同修们如果有假期到古晋去度假,在那边念佛听经,我们会有几位法师常住在那边领导大学。这个地区是马来西亚李金友居士他的山庄,他的山庄面积是五千英亩,合台湾的面积两知甲,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我们在他土地里面,他划了一小块给我们,这一小块是三英亩,等于一甲多一点,我们在那里建一个大楼。今年年底就可以完工,完工之后,我请悟道师到那边去做住持,同时我们打七个佛七,七个七,我也请我们培训班的学生,是大陆的一位法师,九华山的,请他到山上讲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觉华法师去讲经,道师去领导念佛,我也会上去看看。这房子建了,我说不卖我也不租,做招待所,你们到那边去念佛去修行,这是做招待所。因为李金友他的旅馆价钱太高,他在那里建一个高级旅馆,每天收的租金是美金三百块,太多了,所以我不得不建一个招待所。这个招待所完全免费,伙食完全是素食,非常好,费用很低,便利我们同修利用假期去度假。

  在澳洲这个环境比较大,道场建立了,现在悟行师拿到永久居留,我很欢喜。本来建校的时候我挂院长的名义,现在他拿到永久居留,有资格担任这个职位,我立刻就让给他了。道场一定让你们师兄弟自己去管理,如果再要麻烦我,你们就对不起我了。我一生不管事、不管人、不管钱,到这么大年岁了,你还要来麻烦我,那就错了,一定要自己掌握自己。到你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我替你们解决,一定要学着办事,学着统理大众。僧团不能和合,原因就是我刚才讲的,自私自利,希望控制别人,有控制别人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这错了。如果你没有自私、没有自利,没有控制人事物的念头,没有占有人事物的念头,一定和合。和合僧团出现在这个世间可贵!一定得到龙天拥护,诸佛护念,我们一定要朝这个目标去做。所以我建立马上就交代了,与我就不相干了。我会不会到那边去?我也是说了,我说得很清楚,我要听其言而观其行。你们很如法我会去,你们不如法我不会再去。我在这个世间,无论在哪个国家地区,告诉诸位,我是受欢迎的。我在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给护照给我。我旅行证件很多,到哪个地方用哪一种证件,我不是一份证件,很多证件。所以告诉诸位,都在自己做人,没有私心,完全是付出的,哪有不受人欢迎的道理?人家不欢迎是你自私自利,你只想占便宜不想付出,这样的人不受欢迎。再看下面经文:

  【当持经戒。相率以道。】

  『持』是受持,应当要受持经戒,受的意思是接受,里面具足信解行。对于佛的经典、佛制定的戒律,我们能信,我们能懂,我们能够依教奉行,要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落实在自己工作之中,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这一门学问叫实学,实实在在的学问,学了真管用,绝对不是所学非所用,不是玄谈。「持」的意思是永远保持,不是我做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不是的,永远保持。用佛的经,经是讲道理,讲这些理论,讲这些事实真相,用它来修正我们对宇宙人生、对一切人事物错误的想法看法,经论的正知见修正我们的知见。不读经,我们决定不会发现我们对某些事情想错了、看错了,不知道;常常读经都会发现自己对宇宙、对人生,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看错了、想错了,立刻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戒律是行为的标准,我们的言语、我们的造作有错误,依照戒律把它修正过来。最基本的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最低限度的戒条,帮助我们修正行为,经戒的作用就在此地。

  『相率以道』,「道」就是指经戒,经戒是纯善纯净的大道,这是佛道、这是菩萨道,我们应当要走。不但自己,我们一生行这一条大道,我们有义务帮助一些有缘的同修「相率以道」,我们要率领他,我们要为他做表率,做好样子。大慈菩萨有一首偈讲得很好,那是讲念佛的,值得我们做参考。你能帮助两个人修行,你的福德就很大;你能帮助十几个人,你的福德就无量;你能帮助几百个人到几千俱,他说你是真正的菩萨。如果你能帮助上万的人,他说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你是弥陀化身。菩萨鼓励我们要懂得「相率以道」,功德福德不可思议。由此可知,障碍别人修道,那个罪过你就能想像而知。障碍别人修道罪过极重,《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面讲得好,这部经我过去讲过三遍,都留着有录像带,还有同修依照音带写成文字,都值得大学做参考。再看下面经文:

  【道不可不学。经不可不读。善不可不行。】

  这三句话非常重要。首先要了解什么叫『道』,如果对这个字的意思都不懂,你怎么学法?在佛陀教学里面,道有一个绝对的标准,那就是性德,真如本性。真性的德能是纯善纯净,我们一般人赞叹万德万能,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这是道,我们一般人赞叹万德万能,凡是与性德相应的这是道,这真正是佛道,是大菩萨道。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跟自性相应,那就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萨,你不是凡人,你不是六道众生、你不是十界众生,人旬明心见性的菩萨,法身大士。我们是凡夫,实在说我们也没有办法见性,也没有办法明心,那怎么办?佛经的戒律,戒律是什么?是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日常生活,他处事待人接物记录下来,那就叫戒律。他的言语、他的造作与自性相应,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我们学他的言语、学他的行为,就是随顺法性,随顺真如,这个道理要懂。我们可不是随顺释迦牟尼佛,被释迦牟尼佛牵着鼻子走,算什么好汉?要懂得,佛决定没有一念控制别人,这是真的,佛也不可能有一个念头去占人便宜,没有,绝对没有!他完全自己做出来,完全是自性的流露。所以十善五戒,现在我们一般讲的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萨戒,都是自性的流露,绝对不是他制定这些戒条来约束人的。佛如是,儒家的礼亦是如是,这叫「道」。为什么?它是自自然然的法则,自自然然的秩序,不是人为的,不是人创造的。像春夏秋冬四时的变化,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

  在儒家讲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自然的秩序,哪里是人为的?人能够随顺这个秩序,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真正做到社会安定繁荣。我们这些年政府提倡的安和乐利,自然就达到了,那是果。因是什么?因是伦理,伦理是大道,天然的秩序。你要不懂,你就不会认真去做,你明白了,你才会认真去做。怎么作法?前面《讲记》里头讲得很清楚,在前面那一段。「道」在佛教里面讲,意思就更深更广了。儒家所讲的人道,做人的道理,但是我们可不能小看。如果人都做不好,你怎么能作佛?佛比人高太多了,作佛先学会做人。所以佛教给我们也是从做人起,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人道。儒家所讲的,人道是佛道的根本,像盖大楼一样,这是第一层,没有第一层哪来的第二层?没有第二层哪来的第三层?因此,学佛第一要重视做人,要把人做好,要做一个好人,要做一个善人。佛道它的中心是破迷的开悟,这是佛道。「佛」这个字是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意思是觉悟,所以佛道就是觉悟之道,这一切经论帮助我们觉悟的。戒律是修正我们行为的,换句话说,你觉悟落实在生活、落实在你日常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那些表现在外面的就叫戒律。佛菩萨彻底觉悟了,他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记录下来叫做戒律。所以戒律是正常的生活行为,是于自性性德相应的生活行为,你怎么能不学?你如果不学,你的思想见解是错误的,你的言语造作还是错误的。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不能出六道轮回,道理在此地。你知道要学道,道在哪里学?不能离开经典,所以第二句『经不可不读』,经就是包括经、律、论,我们现在人称之为三藏经典。实际上释迦牟尼佛每一堂课,每一次的教学,经、律、论的意思都有。所以经典要把它分类,到底哪个是经?哪个是律?哪个是论?很难分。古人怎么分法?看这部经典的分量,哪一方面讲得多。譬如说这部经,讲的理论比较多,这方面教诲比较多,讲戒律这些文字比较少,我们就多的,就把它放到经这一类里头。如果世尊这一堂课里面,对于我们生活行为这一方面讲得多,道理方面讲得比较少一点,这部书就把它放在律藏里面,是这么分法的。严格的分法没有法子分,不能像现在这种科学分类。古人说,经是讲定学的,律是讲戒学的,论是慧学的,我们讲戒、定、慧,律藏叫戒学,戒、定、慧三学。可是我们一定要知道,任何一部经论,统统具足戒、定、慧。从这个地方看,释迦牟尼佛教学苦口婆心,时时刻刻、念念之中都希望大家开悟,都希望大家成就。我们从他一生当中,教学的内容、方式,可以体会到。

  今天我们读经要怎么读法?是不是把《大藏经》请到家里从头到尾来读?不是的,这样去读,你什么都收获不到。你先要懂得你读经的目的是在哪里,是在学道。道是什么?道是觉悟。要怎样才能觉悟?要得定才能觉悟,定心是觉悟的。要怎样才能得定?一定要持戒。因戒得定,因定开悟,这是佛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懂。你要是搞错了,那你学佛学了一辈子学得很冤枉,你不会成就。戒是方法,定是枢纽,慧是目标。应该怎么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一部经就是方法,如果没有得定,没有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问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他要想出新花样,那就坏了。这个责任要自己负责,祖师大德不负这个责任,教给你方法,你不遵守。得定就是我们一般讲「三昧」,三昧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禅定的意思。

  我们现在有许多同修,依照《无量寿经》修学,很好,《无量寿经》里面戒定慧三学具足,经题就好,非常圆满。「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无量寿庄严」是果,我们要想得「无量寿」,要想得「庄严」,「庄严」用现在的话来说是美好,我们世间人讲的真、善、美、慧,这四个字在佛法里是「庄严」两个字。无量的庄严、无量的寿命,是我们所希求的,你要想得这样殊胜的果报,这个经典就教给你。怎么修法?下面是教给你的因,「清净、平等、觉」,你能够得清净、平等、觉,大乘无量寿庄严的果报你就得到。由此可知,清净,给诸位说是戒学,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都在里面。你要修戒定慧三学,你才能得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不但是戒定慧三学,也是佛法僧三宝。觉是佛宝,平等是法宝,清净是僧宝,这部经三学三『』宝具足,不可思议!佛度化一切众生,最极方便、最稳当、最快速无过于这部经。所以我教大家你们得到这部经首先要把它念熟,熟记经文,不要求解,不要想里面什么意思,就是念。一天念的遍数愈多愈好,念久了你就会背,到会背的时候就进入第二个阶段,求解义。一定要懂得它的意思,经典上字字句句它的意思深广无尽。

  这部经我过去讲过十遍,每一遍讲得不一样。最近两年在新加坡讲这部经是第十一遍,因为没有时间限制,我讲得比较详细,听的人很欢喜,要求细讲。细讲两个小时只能讲一句、两句,实实在在讲意思讲不尽。佛在《金刚般若经》上教给我们「深解义趣」,义是义理,趣是趣向、果报,你要是了解得深、了解得透彻,你就懂得怎么修法,你才能得到受用,换句话说,没有到西方世界,现前就过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生活,这是真实的受用。大家都晓得,现在这个世间正是经上所讲的「五浊恶世」,浊恶到极处,众生生活痛苦不堪。我们境界转过来,你生活在五浊恶世,我生活在极乐世界,你有烦恼你有苦受,我没有烦恼我没有苦受。什么道理?佛在经上讲「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原理,五浊恶世你有智慧、有能力把它转过来,再大的灾难你也有办法把它转过来,没有障碍,你才能得大自在!所以经论的受持,一部一部上下功夫。能理解了,第三个阶段是落实,要把这个经里面讲的道理、讲的方法、讲的教训,完全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这个经就变成自己的。你生活在《无量寿经》之中,《无量寿经》是什么?极乐世界,你就生活在极乐世界里头。现在已经生活在极乐世界,你将来不到极乐世界你到哪里去?肯定往生。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士,绝对不是方便士,更不可能生同居士。这个经你会学!

  下面这一句『善不可不行』,这就不必讲了,这一句「善不可不行」就是落实。我刚才说的,你把经典里面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里面的教训、方法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不可不行!此地这个「善」完全是讲经教,完全是对自己,狭义的,就是指学佛,学佛是大善。下面:【行善。布德。】

  这个善是广义的,这个善是帮助一切苦难众生,你自己得道了。得什么道?前面第一个,「道不可不学」,你现在得道了,你现在迷破了、悟开了,你懂得怎样过最幸福美满的生活,你知道如何转变外面的境界,随心所欲!你能够转逆为顺,把逆境转成顺境,把恶境转成善境,你有这个能力,这就叫得道,你得了道。你得道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就是『行善、布德』。「行善」,用我们的财物财布施,用我们的劳力内财布施,用我们智慧也叫内财布施;我们用许许多多的方法,那就是属于法布施;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是无畏布施,这是行善!你成就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全心全力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但是你要知道,你能舍己为人,别人未必感恩你,很可能招致许许多多嫉妒伤害。你要知道,就像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的,内有六群比丘扰乱僧团,外有六师外道,种种的阻挠。释迦牟尼佛表演给我们看,他所遇到的我们都会遇到。我们要晓得,遇到要怎么样?绝不灰心、绝不退转,要有智慧,要有方便。这个地方有障碍,那里没有;那里有障碍,这里没有。老子讲「上善若水」,水这边阻挡,它往那边流去,那边阻挡,它又往这边流去,挡不住。我们要有这种善巧方便、有这个智慧,处处忍让不跟人为敌,我们转方向,另外一个地方走。

  哪个地方欢迎 欠就到哪里去,这个地方不欢迎,我们不怪罪他,为什么?他是一时误会,时间久了,他会看到我们在外面做出的成绩,确确实实是利益社会的、利益众生的,他会知道这是好事,他就会欢迎我们了。所以我们不争,我们也不说话,我们回避,到国外一定做出更好的成绩,国内自然就欢迎了。永远保持着和睦相处,不要把和睦相处破坏了,这都是佛陀教给我们的,「行善、布德」。我们今天在全世界做的行善,对中国我们是布德,就是我们要把在海外成绩拿出去给国内人看,让他觉悟过来。行善是外面做的,布德是内供,布也是布施。布德的意思,诸位要能体会得到,「以身作则」,我要做出样子来给人看,这叫布德,确实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能给全世界人做榜样、做模范,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别人听到、看到、接触到了,他对你就敬仰,他就很乐意接受你的教诲。

  我们教这些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族群的人、不同宗教的人,你一定要懂得,你要有高度的智慧、善巧方便,你可不能劝他学佛。他是基督教徒,你说基督教不如佛教,他马上跟你翻脸,这是大错特错!他是基督徒,我们就认真帮助他生天,帮助他亲近耶稣。我们怎么教他?教他《圣经》。所以《圣经》我们不能不读,我们不读你就不能教基督徒,我们要认真读。我们要能够讲道,讲得比他的牧师讲得好,确实讲的是他的经,教他做一个好基督徒,真正是上帝的儿女。天主教你们也许同修知道,我不久之前接受天主教的邀请,给他们讲《玫瑰经》,有光碟有录像保存下来。《玫瑰经》是天主教的早晚课诵本,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重要了。

我给他们讲解,如何做上帝、圣母的儿女,你要懂才行!你跟回教就跟他讲《古兰经》,他们怎么不欢喜?你要是说那个不好,佛教好,一定是马上翻脸了,你就完全错了。接触哪个国家人赞叹这个国家,接触哪个族群赞美这个族群,接触任何宗教一定赞叹他的教。我们佛门里面也是如此,不同的宗派互相赞叹,「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法音集:梵志兄弟

佛教故事:法音集:梵志兄弟

梵志兄弟守成法师著昔日佛在世的时候,有梵志兄弟五人,一名:耶奢,二名:无垢,三名:憍梵波提,四名:苏驮夷,五名:弗那。前四兄弟素性乐道,不慕名利。一日,四人议会,拟将一切家务和耕地,交与小弟弗那承管...

素食养生汤黑木耳红枣汤

素食养生汤黑木耳红枣汤

黑木耳红枣汤补血排毒,治贫血,体虚材料:黑木耳2两,红枣30粒,红糖适量做法:洗净所有材料,红枣去核。锅中注入8分满水,水开后,放入所有材料,以大火煮20分钟,转至小火煮1小时,熄火前加红糖即可。这...

净土法门法语:相信自己的意思,你就成了魔

净土法门法语:相信自己的意思,你就成了魔

1 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我们亲眼看到许许多多好心学佛的人,魔境跟佛的境界不能辨别,结果落到魔道里面去,想叫他回来,难,他被魔境迷住了,愈陷愈深,不容易回头。2 我们学佛,要相信佛的教诲,决定不能相信...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天真延续我们的寿年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天真延续我们的寿年

天真延续我们的寿年天真是人类的天性。人类幼稚的一面,往往从天真中显现出真实的面貌。天真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限美好的遐想,它的延伸,能让痛苦笑出眼泪,能把复杂的生活变得更为简单。小孩的天真是可爱的;成人...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新鲜健康的五台山佛教素食文化

人们一起吃了顿原汁原味的斋饭,饭菜都很简单,主菜是黄瓜炒西红柿、炒卷心菜、烩菜和凉拌粉丝,主食为米饭和馒头。慈福寺住持能戒说,五台山素食中的瓜果青蔬,特别讲究一个“鲜”字,即强调原料以时鲜为主,如应...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只能独自一人,赤裸裸空手而去。即使你是统治全瞻部洲的国王,最终归属也不过如此。因此,你必须除掉这种只求今生短暂安乐的愚昧思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正法,它是明咒、是医治百病的妙药、是拯救死亡的灵丹。这个无垢的正法,由于被调伏者的界、根、信仰、思想程度的不同,因而修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这里先从加行开始,指点一些正行的入门处以及修养之道。 

  

不会错乱的因果

 

一切有情都想得到安乐、远离痛苦。而种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什么样的果实。如果种下善因或恶因,就会得到安乐或痛苦的果实,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任何一种缘分,都能产生有为法。现在的幸福和痛苦,不一定是今生的因缘造成的。同样,现在的因所造成的果,不一定会在今生得到异熟。因果是无始的,因果的最终也是漫长的。 

 

难得的珍宝 

前世积累的福泽所造就的人生,是有别于其他有情的高级有情。人能创造今生的安乐,又因具有特殊的智慧,所以能分析过去,分析来世,并能找到有益于来世的办法,也能创造有利自他二者的安乐,还能把曾为自己父母的遍天际的一切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因此,人生是无价之宝,是如意牟尼宝。如此难得的人生,如果自己随意糟蹋,那此人不过是一个会说话的动物而已,就像把自己手中的如意宝随意扔进灰坑一样。 

 

刹那间的闪电般的歌舞  

 

在三界之中,没有时间毁灭不了的有情。短暂的人生,不过是上演了一场生、老、病、死的短暂歌舞罢了,如同天空中划出了一道刹那间的闪电,对如此短暂的人生,却作长远的打算,那只能是自己欺骗自己。 

 

罪过的险境  

 

三恶道的地狱、饿鬼、畜生和三善道的天、非天、人成为六道众生,无论在六道中的哪一道,都没有机会得到安乐。在显现中,与恶趣相比,生在善趣似乎有一些安乐,但实际上早已被贪、嗔、痴痛苦的绳索所束缚,连一个针头大的安乐也没有,正如在粪坑里不会有香味一样。就算将三界内的所有财富归于一人,也不能使此人感到丝毫的身心安乐,相反,永不知足的贪欲之苦会无休无止地折磨此人。 

 

究竟安乐之道  

 

有漏的有为法所产生的安乐,不是究竟的安乐,如同搔挠止痒,只是片刻的安乐。只有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进入菩提道,才是究竟的安乐。这是究竟的安乐和究竟的罪过之间的界限,是一个大是大非的界限。 

 

黑暗中的明灯  

 

把众生从各种罪恶的险境中拯救出来,引导至究竟安乐之道者,是具有圆满功德和丰富经验,并具足慈悲和智慧的善知识。必须先寻找这样的善知识,然后拜他为师。他是黑暗中的明灯,是治病的良医,是行人的护送者,是寻求解脱安乐的人们不可缺少的师父。 

 

不会诱骗的依怙  
   

我等徘徊于轮回苦海中的众生,难以相互拯救,如同落入汹涌河水中的人,谁也救不了谁。最佳的依怙是已经脱离苦海的圆满佛陀,佛陀所讲的清静正法,以及持此正法的圣僧,都是三宝。我们应该到成佛为止皈依三宝,这是趣入佛门的惟一途径。 

雄心的承诺  
   

以慈悲为怀,利他思想为本,而发殊胜的行持善法之心,这就是发菩提心。以慈悲心对待众生,以智慧向圆满菩提作回向,誓愿把一切众生置于圆满佛陀的果位,这是愿菩提心。发世俗菩提心后,通过精进圆满的修行,最终把胜义菩提心引进自相续,这是大乘道最根本的修证和觉悟。 

洗净垢污的明镜  
   

业、烦恼和习气遮蔽了一切,就像明镜被污垢遮蔽了一样。为清除这些污垢,就要把一切坛城的放射和聚集之主的上师、金刚勇士修为一体,通过念咒,以四对治力作忏悔。这样,就会象把遮蔽明镜的污垢洗净一样,把无数劫所积累的堕罪全部清除。所有的孽缘罪过必须全部清除,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资粮福泽之云彩  
   

要在自相续中得到特殊而深奥的觉悟,就得先积资粮和忏悔。积资粮很容易办到,并不太费辛劳。最殊胜的方法就是心修三身佛的净土,向三宝献曼茶罗,把四魔打进法界,把身体加持为无漏的甘露,为积修福德而修持殊胜身供施。这是为完成积二资粮,以证菩提果必须的一环。 

 

内心清静的太阳  

 

在佛陀的心相续中所拥有的胜义觉悟之智慧,是难以用思考和举例来理解和表达的。把这种觉悟引进自相续的唯一办法就是修上师。把上师视为佛陀,加以虔诚无伪的敬信,就能把上师心相续中的觉悟满瓶倾泻般的引至自相续。这就需修上师瑜伽的加持,这是修行实践的核心之核心。 

 

心中不灭的甘露 


    我们的肉眼看不到遥远的物像,同样,我们的耳朵听不到遥远的声音。所以,我们拥有的六根能力非常有限。我们从未感受到内心的究竟安乐,即细小的内明与空性无二,是我们难以用语言表述的,它超越我们的心境,是内在智慧的太阳,它一直就存在于内心,实现了它,我们就会有一种现有的凡夫俗根难以体会的微妙感觉,即究竟殊胜的果位,到那个时候,就不会再有厌烦,恐惧和忧苦,不会被生、老、病、死的恐惧毁灭,即便是天翻地覆也不会惧怕。 

 

因地域和时间的关系,有许多有缘的朋友,还没有见过面,愿这些朋友能够从幻像中觉醒过来,踏上究竟安乐的大道。

如雷贯耳啊! 白玛格桑FW给大家的开示

提醒心中的明镜   如此经常忙碌、因缘分而成依他者的所有众生,为了自己的安乐,在彷徨与漂泊中奋斗,结果只能得到暂时的小安乐,并由此产生贪嗔,造成极大的痛苦,到临死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