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摄化众生的四个方法-四摄法

 佛教四摄法,是菩萨在众生中摄化众生的方法,目的是争取并引导众生学佛修习正法,完善善根,走上幸福圆满的大道。

其内容是:第一:布施;第二:爱语;第三:利行;第四:同事,菩萨为了利益众生,必须广学多闻。

1、布施摄:分为财施、法施及无畏施,施予一切众生,宣扬佛法,免除众生之怖畏,令其无惧。“四摄法”中的“布施”与六度之中的 “布施”,是有差别的。前者是以小恩小惠加深与众生的感情,而后者是纯粹的布施,讲究“三轮体空”之境。通过给对方布施一些小财或者小恩,使对方对你产生一定的感情,这是布施摄的目的。有了感情之后,你再去介绍佛法给对方,对方就容易接受。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就匆忙的去给对方介绍佛法,往往是收效甚微的,有时候甚至产生反效果。

2、爱语摄:即是温和柔软、欢喜赞叹的话语,与众生结善缘。爱语摄之中的爱语,并不是说给对方讲他爱听的语言。此处的“爱语”,是指柔和的、有摄受力的爱护之语。你说出的语言,既有一定的智慧,更充满了慈爱之心,这样对方就很容易接受。因为你的慈爱之心,对方其实都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的。充满爱心和智慧的语言,是很有力量的;就如吸铁石一般,可以紧紧将对方吸引住。

3、利行摄,积极修利他之行,得到众生之尊敬与信赖,使更多人欢喜信受佛法。利行摄之中的“利”就是“利益”之意,要让对方看到学习佛法是有利益的。世间的凡夫对于利益是看得很重的,可以说他的一切行动都是奔着利益进行的。因此菩萨要度他,就必须先适应其根性,要让他看到学佛法是有真实利益的。这个利益,有物质上的,更有精神上的。当他渐渐深入,对于佛法信而不疑之时,就可以宣讲更高层次的佛法精髓。  

4、同事摄,与众生同行所好之事,以此方便因缘循循善诱,令众生同法益,趣入道果。上述的三个摄法,相对容易做,大家都可以去实践。但是第四个摄法“同事摄”,就有一定的难度了。所谓的“同事”,就是顺着所度之人的脾性,跟着他做他喜欢做的事。譬如有人喜欢唱歌,你随他唱歌,你唱得比他更好,他对你佩服了,你就能以此引导他去学佛法,他就不会有什么疑虑。以“同事摄”去摄受众生,需要很强的定力。若是自己定力不足,不但度不了所度之人,反而被他度去了,这就是笑话了。

四摄法”就是佛门接引众生的四个法门。若能善用“四摄法”,对于弘扬正法,将大有裨益。其实从古至今,对于对佛法不了解之人,许多高僧大德起初都是以“四摄法”去亲近他们,使他们深信之后,再宣讲佛法。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九节 投木鱼,水边苦修

佛教故事:南海普陀山传奇异闻录:第四十九节 投木鱼,水边苦修

第四十九节 投木鱼,水边苦修煮云法师著人到伤心处,难免泪两行。小沙弥奔波劳碌,茹苦含辛了三年,在此三年之中,吃了人所未吃的苦,走了人所不能走的路,结果还不能引起善信的同情,发心出资为他修建丛林,他就...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门内外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云门内外

云门禅师去参访睦州禅师,到了睦州禅师的道场,正是黄昏薄暮的时分。云门用力敲着两扇紧闭的大门,久久以后,睦州才来应门,云门道明来意之后,正将一脚跨入门槛的时候,睦州出其不意的用力把门关上,云门大叫:哎...

他为17位饿鬼答疑解惑,内容太精彩了!

他为17位饿鬼答疑解惑,内容太精彩了!

这个故事出自《佛说鬼问目连经》佛住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的时刻,有一天傍晚时分,目连尊者从禅定起来后,就到恒河水边经行,看到饿鬼道的众生,每个都受到不合的罪报。这时诸饿鬼看到尊者目连,都起了恭敬心,向尊...

无心之过

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这天,老比丘带著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9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9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49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大德菩萨,大家早上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继续讲第七十四句: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昨天我们学习了安...

《百喻经卷下》:58、二子分财喻

《百喻经卷下》:58、二子分财喻

译文:早年摩罗国有一位刹帝利,得了宿疾,知道必定要死了,便吩咐两个儿子:「我死之后,好好地分财物。」两位儿子依循父亲的遗教,在父亲死后,把财物分作两份。哥哥说弟弟分得不公平。这时有一位蠢老头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