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世间百态: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有个作家,在旅游时有过一次自认为生命危险的体验,他说在他快要失去知觉的时候,他脑海里浮现的不是父母妻子,而是没写完的故事。

不了解创作者艺术特质的人,听起来好像很无情无义。

创作者大概都能体会其中的意义。凡是人,便不难找出一条生路,但那没写完的稿子,能倚靠的只有写出他的那个人。

他是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然而他在濒死剎那,想到的是自己没写完的故事。那一刻他更加确认自己的职志,写作是他惟一想要发光发亮的舞台,他应该淌血尽力才是。

不是每个人都渴望一样的东西。凡是在精神世界上已经找到方向,总想活得有目标的狂热分子,都喜欢求仁得仁。

对他们而言,最美丽的死亡,应该在他们最热衷的舞台上降临,让他们得以终生奉献,谱出最后一个炙热的休止符。

仿佛是命运的巧合,在阿尔卑斯山发现了冰封了五千多年的冰人欧兹的德国登山家赛门,六十七岁时回到了发现冰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区,只身攀爬超过两千米的高山,失去了音讯,后来有人在顶峰附近的山沟发现他的遗体,那个地点就在他发现冰人、因而扬名世界的山区附近,所以当地的山友盛传,他故意在此走完生命的终点。只有如此,才能死而无憾。

要不,年纪那么大了,为什么还要挑战危险的山区,其实在他心里,狂热与死亡,已是同一义。

不是很久以前,全球十大摄影师之一的理查德艾佛登也在工作中死去。八十一岁的他还在拍照,他说:一天没拍照,就像整天没睡醒一样,连生命的最后片段,他都在为摄影工作。

他在二十多岁时就已成名,此后近六十年,他的朋友说,他用蜂鸟击翅一样的精力,从不间断地在拍照,从来不曾厌烦,也不想退休。

米开朗基罗到了八十几岁,临死之前还为手上未完成的雕刻作品费尽心神,希望那座圣殇像和以前不一样。

毕加索画了一辈子,在他去世之前,仍不断想着,怎样创新他的艺术,他的心态永远是个好动的孩子,不肯玩重复的游戏。

画家雷诺阿晚年得了风湿性关节炎,手指已不能握画笔,他还把笔绑在手上,坚持继续作画。

并不是所有的人到老了都想含饴弄孙,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想安安稳稳死在家中的床上。

求仁得仁,求智得智,求人成人,求佛学佛。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一个虔诚信仰观音菩萨的善士,为何九个儿子都相继夭亡

一个虔诚信仰观音菩萨的善士,为何九个儿子都相继夭亡

一个虔诚信仰观音菩萨的善士,为何九个儿子都相继夭亡  清代王文简是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他的祖先某翁,富有资财。王翁青年时,二十岁就结婚,婚后十多年中,接连生了九个儿子。可是那九个儿子,都是呆头呆脑...

陈胜英:催眠看到的爱情真相

陈胜英:催眠看到的爱情真相

陈胜英:催眠看到的爱情真相 ——累世冤仇,或是善缘的福报 作者:陈胜英(台湾省南投县人,台大医学院医科毕业) 爱情是人世间最眼花缭乱、最令人迷惑的东西。它到底是真?是假?是实在?是幻想?是真正的甜...

佛教因果故事:连死三人:来自狐狸的报复

佛教因果故事:连死三人:来自狐狸的报复

这是听姓李的朋友讲的发生在他姥爷家的一个真实故事,让人可怖可畏。为便于叙事,我以李的口气复述一下这则故事:我姥爷家在长城村,祖祖辈辈都是村里的好户。到了我姥爷,是教书的。在农村,也算个文化人,家里光...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

静波法师:《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 菩萨行品第十一 《维摩诘所说经》讲义十二:菩萨行品第十一 菩萨行品第十一 所谓菩萨行,不同于众生的业感缘起,是随顺法性不假造作的性空缘起。菩萨通达一切法没有主宰...

有茶就不缺少好时光~

有茶就不缺少好时光~

无论如何忙碌,手边总可以有一盏茶,除了解渴,还可以养心在某一瞬间,如坐草木之间,如归远古山林,感受到清风浩荡。有茶的日子就是一段好时光。有一个耳熟能详的说法: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

全身居然显现为一尊金色的佛像

全身居然显现为一尊金色的佛像

很久以前,在日本大阪附近的地方,有一个叫做耳四郎的人,这个人生性凶恶,很坏,游手好闲,是个无业游民。当时,在日本净土宗有一位宗师,一代宗师法然上人,当时这位法然上人正在京都的某个地方为大众说法,经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