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无礼的果报


过去,在印度,人与人之间因为物质的多少分配不同,而产生等级观念,并且非常悬殊。

其中有一族最贫穷,也就是最最低下的、被人瞧不起的首陀罗族,他们大多以做奴婢、或做奴隶为生,要干最苦最累的活,还受虐待。

在舍卫城中,有一个首陀罗族的人,名叫尼提,他专门替人家挑粪,做最没有人愿意做的活,他为人很诚实善良,平时从不多说一句话。

有一次佛陀在定观中,看到尼提这个人,他的业力已经消得差不多了,应该是让他脱离苦海的时候了。因此,佛陀和阿难上街,来到一条巷口。正巧,尼提挑着满满一桶粪,从巷里走出来。看见佛陀的光临,想到自己卑贱,他想避开或绕道而行,不敢与圣者佛陀相遇。可是小巷非常的窄,根本无处可以躲避,他心慌意乱起来,挑粪的桶子,竟一下子破裂,尼提被淋得满身粪便,他惊恐的不知所措,只好将头深深的低下,不敢见佛陀。

佛陀走到尼提的身边,问他:“尼提,你愿意出家吗?你想脱离苦海吗?”

尼提满面愧色的说:“佛陀是高贵崇敬的,随从的弟子也是贵族的王侯,我的身份低下,怎能与他们相比,我哪来的福报可以出家,脱离苦海?”

佛陀说:“佛法如净水,能够洗去一切肮脏,世间无论什么东西,一旦经过净水的洗涤,马上一新。佛法有如烈火,能够燃烧一切,无论任何东西,一旦被圣火触到,立即纯净。佛法是最平等的,没有富贵,贫贱之分,任何人,只要愿意信佛,脱离痛苦,勤行修持,都是可以出家的。”

佛陀的话,使尼提非常的感动,他就随着佛陀来到祗园静舍,剃度出家。后来他精勤修行,很快证得须陀恒果。

听经闻法,静坐修禅,尼提渐渐开启智慧,对于佛陀的法理,不仅能够悟到,又能去奉行,不久他就证到罗汉果位。

话又回到当尼提出家的时候,很多世间势利的人非常不满,他们认为这样一个出身卑贱的人怎能够做出家弟子且受大众的供养?越想越不平,于是,一直告到国王那里,要国王去告诉佛陀,千万不可以让尼提做他的弟子。

于是,国王乘车,来到祗园精舍来请教佛陀。

车到门前,国王下来要走过一片树林,这时看见一个大石头上,坐着一个威仪端庄的比丘,波斯匿王很有礼貌的说:“我想求见佛陀,请通报一下可以吗?”石头上的比丘答应后,立即消失在石头里,很快又回到国王面前说,“佛陀允许大王现在见面。”

波斯匿王看到这位比丘,从无门无缝的石头中,进出自如,实在惊奇,当他见到佛陀时,顶礼以后,就合掌问佛陀道:“佛陀,刚才为我通报的那位比丘,他的神通罕见,请问他的尊号?”

佛陀微笑的对大王说:“波斯匿王,你今天特地来此的原因,是要问我为什么度化你们以为最卑贱的人,而我度人不论贫穷富贵,一视同仁,你想问的这个比丘正是尼提,他已经悟了罗汉果,你见的就是他。”

波斯匿王非常惭愧。

佛陀接着又说:“世上的每一个人,他们的贫穷贵贱,皆是业力所得,一个人仁慈、谦虚,敬长护幼,修心养德,必定生为贵人。相反,一个人凶恶残忍、骄慢放荡,他的下场一定生为卑贱。”

波斯匿王又紧接着问佛陀:“那尼提为何生得如此卑贱呢?”

佛陀说道:“过去,迦叶如来涅磐以后,在十万人的僧团中,有一个比丘,很骄傲侍势,平时待人接物,也很傲慢无礼,自己的事情让别人代做,有时身体不舒服,就懒起早睡,令他人扫除房间,让别的比丘做他的使者,还不尊敬长者。由于这段因缘,在以后的的五百年中,世世替人除粪,直到今世,业障尽除,遇佛得度,也是当时出家学道的缘起。”

波斯匿王听完佛陀的开示之后,称赞佛陀的威德,佛法的无量慈悲,度众人脱离苦海。

人啊,欺人压人,不尊重别人,甚至出口无礼伤人,最终要付出代价的,可怜的还是自己。五百年的挑粪消业,就是因为骄傲侍势,目中无人啊!

相关文章

我们是该清醒的时候了佛陀和佛母报化敲醒了我当代出了一位巨圣(三)——三十多个领域都取得无可比拟的成就放下“面子”就会失掉尊严吗?看看他们是怎样做的吧!佛陀师父教我修忍辱因果不昧 | 半碗稀饭的故事看出家人怎样改变恶缘曾经为了两分钱,我几乎失去了尊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童言无忌却触动妈妈的心,谁才是被教育者?

童言无忌却触动妈妈的心,谁才是被教育者?

我们常常以大人的身份自居,常常喜欢去教育我们的孩子。可是我发现时常被教育的是我自己。一天,亲戚送了他姨两只小母鸡养在了阳台上,谁想当场下了蛋,如获至宝,捡起放置盒子里,定要孵出小鸡,又是给它画卡片,...

永明延寿:宗镜录卷第六十七

永明延寿:宗镜录卷第六十七

宗镜录卷第六十七夫虽说我相起尽根由。皆是外道凡夫粗重情执。如何是内教修行之人。微细法我之见。答。法执难亡。更是微细。以法执为本。人执为末。所以法爱不尽。皆为顶堕之人。圆证涅槃。犹是我见之者。如圆觉经...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地鼠的豪宅

佛教故事:智慧故事:地鼠的豪宅

在村边的悬崖头上,地鼠以它那尖利的牙齿,灵巧的爪子在地下筑起了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里边有卧室、会议中心、水道、气眼、粮仓、厨房、厕所再看那满满的粮仓里都是好吃的东西:花生、大豆、玉米、还有张悟本吹虚...

【推荐】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

【推荐】阿弥陀佛是怎样一尊佛

目录第一、阿弥陀佛是一尊本愿成就的佛第二、阿弥陀佛是一尊救度众生的佛第三、阿弥陀佛是一尊光明摄取的佛第四、阿弥陀佛是一尊临终来迎的佛附录:莲友的回响各位法师,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我来自台湾,从小...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21-225)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21-225)

221、一位父亲很为他的孩子苦恼。因为他的儿子已经十五六岁了,可是一点男子气概都没有。于是,父亲去拜访以为禅师,请他训练自己的孩子。禅师说:你把孩子留在我这边,3个月以后,我一定可以把他训练成真正的...

知止

知止

李叔同有幅字,就是“知止”二字。我们一般说“知足”,我觉得“知止”比知足境界更高一层。知足是人家给多少,你“虽然不满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着到了某个程度了,伸手去挡住,说:我不要了。知足是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