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为弟子讲述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的颠倒妄见

在种种妄见当中,众生自身的见性是从来没有毛病的,是始终清净的。

编者注:此则故事摘取自《楞严经》当中,佛陀为弟子讲述一切众生轮回世间的颠倒妄见的问题。其中当说到同分妄见时,佛陀举了以下这个故事。

佛经中的双日现象

【经文】:“阿难。若复此中。有一小洲。只有两国。唯一国人。同感恶缘。则彼小洲。当土众生。睹诸一切不想祥境界。或见二日。或见二月。其中乃至晕适佩玦,彗孛飞流,负耳虹霓,种种恶相。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翻译】阿难,如果这当中有一个小洲,其域只有两个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人民,共同感受到恶缘,那么这个小洲所有众生,都会看到一切不祥的景像,也许看见两个太阳,或者看见两个月亮,甚至看见日食月晕,或者是慧星飞逝,或许是光晕当空等等这些种种恶相。但是这一个国家人民所看见或听见的景象,另一个国家人民却根本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的。

【后注】:《楞严经》中这一段是佛陀描绘同分妄见的情景。谓诸众生迷失真性,同见一切虚妄境界,同受苦乐,同业所感。譬如一国之人,同见瘴恶不祥之事,是名同分妄见。另外,除了同分妄见还有别业妄见。谓诸众生迷失真性,自起妄见,见有一切虚妄境界,或苦或乐;若人不失本真,即不见有虚妄境界。譬如一人病目,夜见灯光别有圆影,五色重叠;不病目者,即不见灯别有圆影,是名别业妄见。

经文当中的“或见二日。或见二月。”现在看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在古代确有相关的记载。更何况当今世界多灾多难,例如我们在电视中看到邻国发生海啸,自己国家却没有丝毫的海啸发生。这都属于“但此国见,彼国众生本所不见,亦复不闻。”

其实,所有众生生活在各自的境界当中,在佛法看来都属于别业妄见。因为事物本身并没有一个固定的属性,每个人对于同一件事物的看法都有差别,都是各自的妄见。同样的道理,每个团体各自的见解都属于同分妄见,其中种种见解均属于妄见。但是,在种种妄见当中(各种不同的现象当中),众生自身的见性是从来没有毛病的,是始终清净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达真堪布:出家和在家的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布:出家和在家的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布:出家和在家的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出家人和在家修行人各自都有怎样的责任? 达真堪布解答:学佛修行不是必须要出家,也不是必须要在家,这要看缘分。成家生孩子,这是一种缘分;在庙里诵经念佛...

怎样才能在对境面前心平气和?

怎样才能在对境面前心平气和?

面临一切境遇,无论顺与逆,好与坏,善与恶,皆泰然视之为修行的对境,视之为成就的助缘,将一切对境转为道用,即是恒时欢喜。这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那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得到呢?只有依佛法,依智慧、依觉悟的人才...

死刑青年往生纪实及其启示

死刑青年往生纪实及其启示

某青年,广东阳江县人,因犯罪,被阳江县县长李仲振判处死刑,留在监狱等待处决。当时为一九三四年,正好筏可法师到阳江县讲经,被请至监狱向犯人说法,使他们能够改恶向善。某青年知道自己再十日即将被处死,闻说...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森林苦行者

一行禅师:故道白云:森林苦行者

文:一行禅师 15.森林苦行者乌陀面大师已经七十五岁了。众人视他犹如活神,对他十分敬仰。因为乌陀迦要他所有的弟子从最基本学起,所以悉达多也只好回复到最简单的禅修。但不到数星期,他已再次达到‘无所有处...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

佛教故事:南传法句经的故事:尊者的足迹

尊者的足迹「此我子我财』愚人常为忧。我且无有我,何有子与财?【愚品(第 62 偈颂)】从前舍卫城有一位富翁叫阿难达,家财万贯却为富不仁,悭贪成性,从来不肯布施分文,还常对他的儿子慕拉席力说:不要以为...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八、能愿比丘

佛教故事:百业经故事集:十八、能愿比丘

十八、能愿比丘杀害千万众生,累世短命多病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有一位施主财富圆满,但他的儿子在娶妻之后,一直没有小孩,所以他们常常祈求天尊,希望获得一个孩子。好不容易,儿媳终于怀孕了,她非常高兴地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