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加沙王得道缘

佛陀时代,弗加沙王与摩揭陀国的瓶沙王非常友好。一天,弗加沙王将一朵由金、银、琉璃……等七宝装饰而成的花送给瓶沙王,瓶沙王知道弗加沙王未曾听闻佛法,于是将花转供养佛陀。瓶沙王告诉佛陀:「弗加沙王是我的好友,他送给我这朵珍贵庄严的七宝花,现在我将它转供养佛陀,希望他能藉此功德,放下成见,心开意解,并且前来拜见佛陀,听经闻法,从此敬重三宝。但是我现在有一个困惑,就是不知要准备什么东西来回报他的馈赠?」佛陀告诉瓶沙王:「你就书写《十二因缘经》送给弗加沙王,他得到此经,一定会开始信受佛法。」

瓶沙王听了之后,回去马上抄写经卷,另外又附上一段话给弗加沙王:「你送了这么珍贵的宝花给我,我也以佛法之花回赠,若能思惟其中义理,必能明了因缘果报的道理。希望你收到后,可以马上诵读,以便同尝法味。」

果然,弗加沙王读诵经典后反复思惟,当下便信解法义。他赞叹地说:「佛法实在是微妙精深,能够使人心神安定、国家兴荣,而昔日所追求的财、色、名、食、睡等五欲之乐,原来就是烦恼的根本。累劫以来我执迷不悟,今日才看清人生的真相,世间的一切并没有什么值得好贪恋享乐的。」于是弗加沙王召集群臣,宣布将王位交给太子后,便自行剃发出家。

出了家的弗加沙王,欲向佛陀求授教法及戒律,便着衣持钵一路行脚前往王舍城。到了城外,由于天色已晚,弗加沙王决定在制陶人家过夜,以便第二天一早入城托钵后,即可前去精舍向佛陀乞戒。

佛陀以神通力知道弗加沙王明日进城托钵时,将会意外身亡,不但无缘见佛,更遑论听经闻法。于是佛陀心生悲悯,化身为寻常比丘,前往制陶人家,欲求寄宿。主人说:「稍早也有一位沙门前来寄宿,现在正在窑窟里,你可以跟他同住一晚。」于是佛陀抱了一捆干草前往窑窟,找一个角落坐下。佛陀问:「这位沙门,请问你从哪儿来啊?你的老师是谁呢?是什么样的因缘让你想要出家?你是否见过佛陀呢?」

弗加沙王回答:「我从未见过佛陀,只是看了《十二因缘经》后,便发心出家修行。我准备明天入城托钵后,就去求见佛陀!」佛陀听了,告诉他:「人的生命是非常危脆的,朝夕之间变化迅速,根本无法预知无常何时会降临身上。我们平常就要观照身体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假合,一旦死亡败坏时,只是四大组合归还本位,毋需惊慌恐怖。同时,也要保持觉性,远离妄想,一心专念佛法僧三宝;平时也要多做布施、严持净戒,体会无常的真理,若能如此,则如同亲见佛陀一样殊胜。如果你只是想着明天要见佛陀,是没有什么益处的!」于是,佛陀又说了一首偈子:

 「夫人得善利,乃来自归佛,是故当昼夜,

  常念佛法众。己知自觉意,是为佛弟子,

  常当昼夜念,佛与法及众。念身念非常,

  念戒布施德,空不愿无想,昼夜当念是。」

接着,佛陀又为弗加沙王开示苦空无常之理,弗加沙王一心思惟,摄心入定,即证得阿那含果。佛陀知道弗加沙王已契悟真理,于是恢复本来光明庄严的佛身。弗加沙王看了惊喜万分,马上顶礼佛陀。佛陀再次叮咛他:「无常来临时,千万不要害怕!」弗加沙王则敬诺将依教奉行。

隔天一早,弗加沙王进城托钵,结果在城门附近,被一只刚生产完为了保护小牛的母牛,以牛角刺腹而亡,因为已证悟道果,死后往生至阿那含天。佛陀知道后,便派遣弟子为他火化,并且造塔。佛陀告诫弟子们:「罪业产生的根源,不可不谨慎小心啊!」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8231;卷一》

省思

--------------------------------------------------------------------------------

《无常经》云:「有生皆必死,造罪苦切身,当勤策三业,恒修于福智。」当我们一揭开生命的序幕时,就注定了死亡的结局,是永恒不变的常理。然而,贪着世间种种享乐的我们,要如何坦然面对这必然的结果,以及下一出未知的戏码呢?唯有相信自己本具的清净觉性,思惟无常、空性之理,勤修善法,累积福慧资粮,才能真正超越无常,达到永恒。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选择吉日结婚目的 不是一个好日子这么简单

选择吉日结婚目的 不是一个好日子这么简单

男婚女嫁时通常回听说需要择吉日,而家中的父母长辈在新人结婚之前,会通过双方的生辰八字从而推算选择合适的黄道吉日,从古到今流传到现在关于嫁娶都要择吉日,但是选择吉日结婚目的是什么呢?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群狼出洞

佛教故事:海涛法师故事:群狼出洞

群狼出洞一群狼被猎人赶进了一个洞里。猎人在洞口安放了一只兽夹,哪只狼先出就会被兽夹夹住。不过,其余的狼就得救了。狼群在洞里饿了一天一夜,他们讨论谁先出洞的问题。老狼说:「我年岁最大,我先出洞不大合适...

大安法师:根本原则:自念自听

大安法师:根本原则:自念自听

问:我学佛有十年了,近来一年经常耳中有念佛声,有时家中也有念佛声,请问法师这个现象是不是魔障?我有些疑惑,请开示。答:对这个耳边出现的念佛声音,包括梦中出现的声音,包括其他出现的声音,有的是由于我们...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四

隆莲法师:阿弥陀经讲记 十四阿弥陀经讲记(十四)西藏有四皈依,先皈依上师,上师代表三宝,先念皈依上师,再念皈依佛法僧,皈依就是投靠依靠,一般人到了没办法时就要投靠别人,要听别人的指挥,皈依佛常随佛学...

语言行布施

语言行布施

语言行布施日常中,若能隐恶扬善,欢喜赞叹他人,即是以言语行布施。不仅能舍掉心中的忌妒心、悭吝心,使自心清净,亦能广结善缘,获无量福报。一日,佛陀与常随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人前往舍卫城弘法。佛陀尚未进城,...

迷途知返,为子孙谋

迷途知返,为子孙谋

迷途知返,为子孙谋 田文是齐国丞相田婴的儿子。他在少年时就开始显露卓越的才华。有一次,田文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田婴随口回答道:“孙子。”田文又问:“孙子的孙子叫什么?”田婴回答:“玄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