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布施不花钱就能得大果报

七种施因缘第七十六

佛说有七种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一名眼施。常以好眼。视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以恶眼。名为眼施。舍身受身。得清净眼。未来成佛。得天眼佛眼。是名第一果报。二和颜悦色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不颦蹙恶色。舍身受身。得端正色。未来成佛。得真金色。是名第二果报。

佛祖说,有七种布施,不用花钱,就能得到大果报。

  1眼施。

对待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经常慈眉善目,而不是恶眼怒视。这个叫做眼施。

来世就能得到清净眼。未来成佛的时候,能够得到天眼以及佛眼。这是第一果报。

2和颜悦色施。

对待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不会板起脸给对方脸色看,而是和颜悦色,如沐春风,那么来世就能得到端正的肤色,未来成佛的时候,得到真金色果报,这是第二果报。

三名言辞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出柔软语。非粗恶言。舍身受身。得言语辩了。所可言说。为人信受。未来成佛。得四辩才。是名第三果报。

3言辞施。

对待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说话柔和,不会粗声恶语,来世就会得到辩才,所说的话,别人就愿意相信,未来成佛,得到四种辩才,这是第三果报。

四种辩才就是以前说过的四无碍辩:

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

四名身施。于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起迎礼拜。是名身施。舍身受身。得端政身。长大之身。人所敬身。未来成佛。身如尼拘陀树。无见顶者。是名第四果报。

4身施

对待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迎来送往,恭敬礼拜,这个叫做身施。

来世得到端正的身体,高大的身体,众人敬仰,未来成佛,身体如同尼拘陀树,没有人能见到你的头顶,这是第四果报。

五名心施。虽以上事供养。心不和善。不名为施。善心和善。深生供养。是名心施。舍身受身。得明了心。不痴狂心。未来成佛。得一切种智心。是名心施第五果报。

  5心施。

如果你虽然用前面四种方式布施,但是呢,你的心不真诚,皮笑肉不笑,心里不和善,那也算不上布施。

如果你以真诚的善心,发自内心的欢喜去供养,那就叫做心施。

上次说过那个贫女布施仅有的两块钱,她的善心很多,所以果报也很大。

这样的人来世得到明了心,心不会痴狂,未来成佛的时候,得到一切种智,这是第五果报。

六名床座施。若见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为敷床座令坐。乃至自以已所自坐。请使令坐。舍身受身。常得尊贵七宝床座。未来成佛。得师子法座。是名第六果报。

6床座施

对待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为他们安排好的座位和床铺。甚至把自己坐的好座位,让对方来坐。来世常得尊贵的宝座,未来成佛,得到师子法座,这是第六果报。

比如你见到父母尊长过来了,就应当起身为他们安排座位,请他们就坐。

如果你在公交车上,见到有需要的人士,你也应当主动为他们让座。

七名房舍施。前父母师长沙门婆罗门。使屋舍之中得行来坐卧。即名房舍施。舍身受身。得自然宫殿舍宅。未来成佛。得诸禅屋宅。是名第七果报。是名七施。虽不损财物。获大果报。

7房舍施

为父母老师长辈沙门婆罗门安排妥当的住宿,让他们住得方便,叫做房舍施。

来世得到自然的宫殿房屋,未来成佛的时候,得到诸禅定为宅。这是第七果报。

以上这七种布施,虽然不用花钱,却能得到大果报。

经文出自:西土圣贤撰集·第1322部

杂宝藏经八卷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以预产期为前提 不然不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 以预产期为前提 不然不

抛妇产可以自己选时间吗?这是近几天收到的比较多的留言。剖腹产,一种不同于顺产的分娩方式,这种方式对能让产妇和婴儿在分娩的过程中平安。那么,为什么选择了剖腹产,还要自己选时间呢?其实,这是因为出生时间...

达真堪布:在家出家成就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在家出家成就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在家出家成就有什么区别? 问:修大圆满法,在家的居士和出家的僧众在成就的果位上有什么区别? 答:没有区别,成佛了都是一样的。但是以出家的身份修行,更方便一些。若是自己真正好好利用这个机会...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我们观修无常的目的是什么? 达真堪布解答:我们要明白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恒常不变的,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我们修好无常了,不是什么也不要,不是什么也不做。因为我...

《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二譬喻品第三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  妙法莲华经譬喻品第三尔时舍利弗踊跃欢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颜、而白佛言:‘今从世尊闻此法音,心怀踊跃,得未曾有。所以者何。我昔从佛闻如是法,见诸菩...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昙荣·乱世高僧

佛教故事:大德讲故事:昙荣·乱世高僧

昙荣乱世高僧寺院里聚集着一群人,有身穿袈裟的僧人,也有没有出家的俗人。人们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地听一位法师宣讲华严经。 法师叫灵裕,是南北朝和隋时的著名高僧,人称裕菩萨。在听说的人中,有一个刚刚从远...

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六

蕅益大师:大佛顶楞严经文句卷第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文句卷第六】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辛五、观耳根。此门次序。本应在那律后。由其正被当机。故俟众圣各已略陈。乃广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