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索达吉堪布: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

问:为什么佛教一谈到幸福,就一定要谈死亡?苏格拉底认为,所谓的幸福只是某一阶段的体验。还有些观点认为,感受快乐的当下即是幸福,之后再遇到什么都无关紧要。为什么幸福不能只涉及当下,还必须考虑将来的死亡?

索达吉堪布答:按照佛教观点,我们的幸福观需要观察。

现在这个时代,人人每天上班、努力工作,就是为了幸福。但如果不知道人身存在的意义,苦苦追求今生的名利,不一定能得到幸福,甚至后世可能更加痛苦。

比如,很多人在追求幸福时,没有满足感,要求不断攀升,一直达不到自己最满意的状态,就痛苦万分。而佛教告诉我们,该争取的可以争取,但没必要过于贪求,追求自己力量以外的东西。

我本人来说,对每天的生活都很知足。知足不是懈怠和消极,而是在努力的同时,对结果并不强求,有一种满足。若能如此,每个人都能得到幸福。要知道,幸福就是内心的满足。

与此同时,幸福又不得不谈到死亡。因为人都会死,对于死,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怕。如果提前知道死是怎么回事,就会早做准备,死亡来时也能从容面对。如同军人先要操练,上了战场

,才能游刃有余地面对敌人。

遗憾的是,许多人对死亡不仅没有准备,反而掩耳盗铃,一听到“死”就不高兴。前不久有个96岁的老人,医生说“你可能不行了”,他火冒三丈去打医生,嫌他说话不吉利。

回避死亡,其实没有任何意义。有生必有死,对死应该有个正确态度,尤其要明白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它只是今生的结束,却是来世的开始。

基于这一点,佛教在谈论幸福,尤其是来世的长远幸福时,不得不谈到死亡。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家人的感应事

家人的感应事

家人的感应事 说说我家人的一些情况。爸妈在诸多感应面前和我的劝说之下,每天也开始拜佛、念佛,每天晚上也都做施食。其感应也是很明显的,爸爸以前脾气很暴躁,现在日渐轻软;妈妈以前体弱多病,现在一年到头基...

不肯供养及不孝之业报

不肯供养及不孝之业报

  《百缘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佛在世时,舍卫城中有一位婆罗门长者,他的妻子产下一个男儿,这孩子肚子饿了要吃奶,但母亲的乳汁一进入他的口中,都变成败奶,吃其他的东西也是这样,于是这孩子就在这种半饥饿...

专家教你三招怎么挽回变心的婚姻

专家教你三招怎么挽回变心的婚姻

很多人会有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自己已经和另一半结婚了,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开始忽略自己与对方的相处。时间久了,矛盾自然就会出现。那么,当矛盾一发不可收拾的时候该怎么挽回婚姻呢?一起来看看怎么挽回变心...

素食初体验 美味瓜果最流行

素食初体验 美味瓜果最流行

流行什么吃什么,为食而不盲目,若你是个现代的饕餮之徒,本着这样的路线总没错。君不见,近年饮食界的流行食材走的是越来越健康的路线,好吃是第一重境界,好吃且能对身体有裨益,方是当下流行美食之道。素食回归...

虚云法师开示录-莫待老来方学道

虚云法师开示录-莫待老来方学道

六月初三日开示古人说:“莫待老来方学道,孤坟多是少年人!”人到年老时,百般痛苦,耳不聪,眼不明,四肢无力,吃不得,睡不得,行不得,这种苦楚,年轻人是不晓得的。我们年轻时和你们一样,看见老来呆,总不愿...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佛教故事:佛祖十大弟子: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

第八节 富楼那尊者(一)归佛因缘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富楼那译为满愿,父于满江祷梵天求子,正值江满,夜梦七宝器,盛满珍宝入母怀,遂有孕,父愿得从,故言满愿。弥多罗尼译为慈行、知识,四吠陀有此品,其母孕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