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箴言:生死轮回是如何形成的?

【经典介绍】《涅槃经》,北凉昙无谶译,经中说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说戒律为常住真心所显现,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是佛临涅槃前的终极教诲。

众生因不能如实见四真谛,所以流转生死轮回

【佛经原文】佛告诸比丘,昔我与汝愚无智慧,不能如实见四真谛,是故流转久处生死,没大苦海。何等为四?苦、集、灭、道。——《涅槃经》

【经典解释】四谛又名四真谛、四圣谛,是圣者所见的真理。佛初成道至鹿野苑,为五比丘始说此法,是为佛转法轮之初。

一、苦谛。三界六道之中的苦报,如老病死苦,如苦苦、坏苦、行苦等三苦,再如八苦等。

二、集谛。贪嗔痴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能集起三界六道的苦报,故名“集”。审查心中的一切烦恼惑业,实能招集三界生死的苦果,所以名集谛。

三、灭谛。即涅槃,灭掉惑业,而离生死之苦,故名“灭”。“灭”即寂灭的意思,灭以灭无为义。结业既尽,没有生死的患累,以诸烦恼结使灭故,三界业亦灭。谛审涅槃实为寂灭,所以名灭谛。

四、道谛。“道”即佛所教导的修行方法,如八正道等,此能通于涅槃故名道。通过此道修行,能够通至涅槃,所以名道谛。

此“苦集灭道”皆称为谛,是因为其实为至极的真理。苦是迷的果,集是迷的因,灭是悟以后的果,道是能够得悟的因,“知苦思断集,慕灭来修道”。四谛既是一个修行的次第,也是最终的所归处——灭谛涅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欣赏比拥有更重要

欣赏比拥有更重要

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富人像平时一样,睡过温暖的一夜,吃过丰盛的早餐,独自到广大的花园散步。正如同所有的富人早上到花园散步,也如同所有的富人都需要有广大的花园,那是一种身分与财富的象征。有广大花园的富...

高振农教授: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

高振农教授: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

高振农教授:菩提达摩禅法是少林寺禅文化的精髓高振农中国禅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对中国传统文化起着重大影响。随着禅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直到今天,中国文化在各个方面仍然反...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禅门公案——哪个不是精底

盘山和尚在街上看到有人正在卖野猪肉。客人对肉店老板说:请切最上等的肉一斤。只见老板放下割肉刀,双手在抱胸前,大大咧咧地会问:那你老兄说说哪个地方的肉不是上等的?盘山听到屠夫这句问话,顿然有所解悟。也...

素食的精神世界

素食的精神世界

素食 以温存的姿态打动人曾经,鸡鸭鱼肉是富足和营养的象征,而今这些却成了健康人士抵触的对象。曾经,我们喊着饮食革命,营养搭配,而今素食主义者提出吃素便可以满足人所需的所有营养。素食主义悄悄地成长,以...

无道心

无道心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爬山涉水不远千里的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 “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

佛陀教你不生气:对待痛苦的态度

佛陀教你不生气:对待痛苦的态度

对待痛苦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我们不会意识到怀孕与诞生所带来的痛苦,但是,它却是真切存在的。胎儿虽然在怀孕的母亲体内,但是他和母亲都拥有独立的心脏,母亲还是不能够完全真切地体会到胎儿的心境与感触。胎儿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