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主人

  从前一个大富翁有四位夫人,他最宠爱年轻娇美的四夫人。后来,富翁患了不治之症,临终前他对四夫人说:我平常对你最好,你陪我一同死好吗?四夫人惊叫道:不!生时同在一起当然好,但死后在一起有什么好呢?

  富翁又向三夫人要求,三夫人说:我年纪还轻,以我的美貌还可以改嫁,怎能跟你一道死呢?

  富翁问二夫人,二夫人摇手说:家务事一向是我在料理的,我总不能不顾家啊!

  富翁无可奈何,最后对大夫人说:我过去对你太冷淡,我现在就要死了,一个人到阴曹地府非常孤单,你愿意随我一起去吗?大夫人极其庄重地回答:嫁夫随夫,我当然愿意陪你一道去死,我永远跟你在一起。

这个故事中,富翁生前时刻离不开的四夫人可以喻指我们的身体。每个人都喜欢把身体装饰得年轻美丽,但年轻美丽并无助于我们的未来。想要再嫁的三夫人就是喻指我们的财富,人一旦死后,所有的财富都会变成别人的。照顾家务的二夫人则是喻指曾经患难与共的亲友,在我们即将去世时,这些亲戚朋友在世间还有许多未完成的事,也因此,顶多只能在送葬的行列中送上一程。而那一向不受重视的大夫人就是我们的心识,我们生前只知道贪恋五欲、眷顾亲朋、保养身体,而往往忽略了我们的心识。直到一期生命结束时什么也不能带走,能带走的只有我们的心识,所谓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心不只是这一生属于我们,而是生生世世、永永远远都属于我们,我们却经常忽视它。明知身体顶多用几十年而已,我们却用尽各种方法来保护它。至于金钱的保有,盗贼可以抢劫我们的钱,水火可以吞噬我们的钱,不肖子孙也会挥霍我们的钱;钱财原本是五家所共有而非我们一己所私有,我们却用种种方法来保有它,而不去爱惜远比金钱更宝贵的心。

我们平时看得见别人的脸,却看不见自己的脸;我们有时知道这事那事,却很难知道自己的心。常听有人说你不了解我,其实自己又何尝了解自己?只有了解自己的心才可能认识自己,然而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先从几则中国成语来看对于心的一些比喻。

我们形容心意不定说三心二意;形容心思飘忽散乱说心猿意马;如果濒临疯狂,凶猛可怕,我们就形容为心如狂象;一旦此心突发奇想,妄念迷心,我们说是鬼迷心窍。除了用鬼怪、动物来比喻,我们也用植物、矿物来形容心的无情,如心如冰水、心如铁石,心实在是冷冰冰、硬邦邦的。有时候我们又用心为画师、匠心独运来形容心思的巧妙,能造就种种不凡的事物。有时也说心如怨贼,既占据我们内中的殿堂,又鼓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诸根去做各种坏事。王阳明说得好: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

佛经上常用随色牟尼宝珠来引喻人心神妙、变化莫测而无可捉摸。所谓随色,是说它能随色而变,珠近红色则变红,近黄色则变黄,置于天堂则变天堂,置于地狱则变地狱,置于佛前则变佛,推之饿鬼畜生、男女老幼、贩夫走卒之前,亦皆随类而变。而珠之本色无法得知,心之本形一无可寻,这就是珠所以名珠、心所以名心的意思。

另一种相反的情形在医学昌明的今天也不乏其例,那就是脑细胞已死、分别能力已断绝、仅靠着各式导管输送养分而残存的植物人;因为无心,就算活着,已不是真人了。

大部分时候我们把心看作一位领袖,而有心君、心王之称。心统领了眼耳鼻舌身等五官百骸,好的心王能够领导我们成就许多功德,如果领导不当,便会使我们走人歧途,造成祸害。

心是我们真正的主人,但这主人常亏于职守。元朝许衡在一次兵荒马乱中逃到河阳,几天下来又饥又渴,连水都喝不到。路边刚巧有梨树,众人争先恐后地取食,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襟危坐。旁人疑惑地问他:吃了这梨子,既可解饥,又可解渴,你干吗不吃啊?许衡神态自若地回答:这梨子是别人所种,是有主之物,怎么可以随便摘食呢?众人哈哈大笑,纷纷说:现今人家都在逃难,这梨树的主人不知逃到哪里去了,何必管他呢?许衡正色道:难道说梨树的主人不在了,连我们自己内心的主人也不在了吗?

假如我们的心能够为自己做主,何必去求神问卜呢?如果我们的心有主人,又何必去听信别人的是是非非、谣言谄语呢?

  佛光菜根谭

存好心是

以真诚心对治虚假心,以般若心对治愚痴心,

以慈悲心对治嗔恚心,以感恩心对治怨恨心,

以虔诚心对治轻慢心,以公平心对治偏狭心,

以包容心对治怨惩心,以进取心对治放逸心,

以淡泊心对治虚荣心,以改过心对治执迷心,

以惭愧心对治无耻心,以恒长心对治无恒心,

以律己心对治纵欲心,以积极心对治消极心。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索达吉堪布:学佛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索达吉堪布:学佛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索达吉堪布:学佛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问:我有一位道友,学佛没有多久就获得很大的改变和境界。而自己反反复复蹉跎几十年也进展不大。原因何在? 索达吉堪布:最近,我读了几本藏地特别...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

魏德东教授:论佛教唯识学的转识成智义55-64页---------------------------------------------------------------------------...

简单小动作 告别拜拜肉

简单小动作 告别拜拜肉

伸展肱三头肌紧致拜拜肉动作名称:肱三头肌伸展功效:这是一个锻炼肱三头肌非常简单且有效的动作,在紧致拜拜肉的同时,塑造手臂后侧的优美线条。 分解动作1分解动作1站姿,挺胸抬头,右手握哑铃,并将手臂贴近...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成员自白

佛教故事:佛化家庭:佛化家庭成员自白

佛化家庭成员自白记得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身为一名心理医生的自己,更多的是关注人内心的问题,每个人活着都需要有各种关系,人类生存就是在处理各种各样的...

【视频】詹姆斯•卡梅隆:素食才能救地球

【视频】詹姆斯•卡梅隆:素食才能救地球

詹姆斯·卡梅隆通过《深渊》《泰坦尼克》表达了对海洋的独特情感,用《阿凡达》反思了人类暴殄天物的现实。他被影迷誉为“詹神”。而如今他不仅是经典影片《终结者2》《泰坦尼克》的导演兼编剧,也是一名素食者。...

道教用的符 掌握符咒的概念

道教用的符 掌握符咒的概念

人要有信仰,而我国衍生的宗教文化,道教即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而且,里面包罗的知识体系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神秘背景颇多。那么道教用的符是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跟大家一起看看吧!道教的符咒,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