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便患恶疮求治无门经历此事后病痛事业愈合

舍卫国里有一大富长者,为了祈求后嗣有人,费尽苦心,不只重聘迎娶高门大姓的女子,并以各种伎乐娱乐新娶的夫人。没想到夫人十月受孕,竟生下一个患满恶疮、流脓流血的男孩。可怜的孩子一出世就没有一天好日子,不时痛得呻吟号哭,弄得家中高低无一刻安宁,长者夫妻只好为他取名为“呻号”。孩子一天寰宇长大,看遍国内名医,恶疮照样没有好转的迹象。

呻号长大后,据说城中祇桓精舍,有一良医,能令瞎者明、聋者聪、跛者走、病者健,于是向人问明地点,独自忍痛前往。途中,路人见其描写、闻其臭味,皆仓皇走避。经由一段艰辛的路程,呻号终于来到祇桓精舍,看见舍中端坐着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世尊,就像百千日般光明辉耀,令自己忘却了身上的苦痛。呻号以至诚之心顶礼佛陀后,佛陀即为他说法,剖析色身与受、想、行、识等五蕴有如烂疮与痈疽使人苦楚,又如毒箭伤人致命,真恰是最严重的病根!

被佛陀的慈悲所摄受的呻号,从心底升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懊悔与激动,于是五体投地悔其过愆,深忏此生的恶报;不久,遍布全身的恶疮应时消退,顿感清凉无比,如同再生一般。呻号立时请求在佛陀座下削发修行,佛即告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着身。”呻号削发后,精进修行,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超脱三界之苦。

在众比丘的祈请下,佛陀讲述了呻号比丘的宿因,令大众有所小心。

无量世以前,波罗奈国中有两位权倾一时、富甲世界的长者,两人之间曾有过结,心生嫌隙,常相愤恨,个中一位长者首先采取行动,用无数的至宝奉献给国王,并在国王面前几回再三地毁谤另一个长者,想尽办法让国王信任对方常怀计策,欲加害己。等到国王心意逐渐动摇,便请求国王让自己随意处置另一位长者。一日,恶心长者率领大批人马冲进另一个长者家,捆扎诸人,抢掠财宝,将长者抓回笞杖拷打,令其举身伤破,鲜血迸流,生不如死。

祸从天降的长者趁隙脱逃,捡回了一条命,深感世事如梦,祸福无常,便隐遁至山林中,一心修行求出苦轮,最后顿悟诸法缘起空性之理,证得辟支佛的果位。长者了知一切冤亲悉皆平等,悲悯施害之人将会堕于极苦之处,便在恶心长者面前示现各种神通变更,令贰心生渴慕,并懊悔前愆,从而信敬贤圣、办诸赡养;如斯一来,方转恶业为善种。

世尊告诉比丘们:“当时的恶心长者等于今天的呻号比丘。”众比丘听闻开示后,修行的信心加倍果断,欢乐奉行佛陀的教诲。

典故摘自:《撰集百缘经.卷十》

省思:

贪嫉之害,最为惨毒;一念的私心,能令自己的苦报难有出期。修行当慎“举念”,养成在起心动念之处回光返照的功夫,如同于铁轨前,停、看、听,不令贪、瞋、痴三个毒苗有窜升的可能。在小处能作得了自心主宰,临大节才能稳当不失。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挂号立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明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经由过程邮件xuhua@xuefo.net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急速删除。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爱我,请不要吃我

爱我,请不要吃我

每年,美国有超过16亿的家禽被屠杀,成为我们的“盘中餐”,但是如果这些动物能对您说话,那么它们一定会说“爱我,请不要吃我!” .no-mobile{display: none;} @media (m...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

顶礼八十八佛,消五逆十罪,积福德资粮,你愿意加入吗?今日正月二十四,三尸神上天奏事言罪行,消业除障最佳时机!请各位要重视,一定要及时化解冤亲债主,超度堕胎婴灵,还清累世情债、命债、钱债,才能躲过天神...

索达吉堪布:修行中,怎样才能做到即使遇到恶缘亦不会毁坏自己的修行?

索达吉堪布:修行中,怎样才能做到即使遇到恶缘亦不会毁坏自己的修行?

索达吉堪布:修行中,怎样才能做到即使遇到恶缘亦不会毁坏自己的修行? 问:修行中,怎样才能做到“即使遇到恶缘亦不会毁坏自己的修行”?索达吉堪布答:一是身体能忍耐形形色色的一切痛苦,无论是他人的诽谤、蔑...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能大能小

佛教故事:活得快乐:能大能小

能大能小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小的分别?禅师并未直接作答,告诉信者道:请你将眼睛闭起来,默造一座城垣。于是信者闭目冥思,心中构画了一座城垣。信者:城垣造毕。禅师:请你再闭...

六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判断

六道众生投胎转世的判断

六道轮回是古印度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后来释迦牟尼佛出世,随顺此世界观用以度化世人断诸烦恼永离生死。婆罗门教的世界观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信众带来福报,所以佛称其“多牛,多马,多珠宝”。但婆罗门教不能令众生永...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星光“义工”解释一下《药师忏》的由来

《药师忏》正是说明药师如来的誓愿而离苦得乐的行法,是天溪大觉寺受登在康熙三年(1664)纂集,称为《药师三昧行法》。《药师三昧行法》内容包括:(1)定名,叙述药师三昧名称的缘由;(2)劝修,劝诫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