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布施经》

《佛说布施经》

译者:宋西天三藏法师法贤·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众说布施法。有三十七种:

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

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

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

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五、为他施,复得他人行大舍施;

六、依教施,心离取相,得无为福;

七、以妙色具施,得身色端严,众所爱乐;

八、以上妙香具施,恒得栴檀之香,受用供养;

九、以上味施,得味中上味,充益肢体;

十、如法尊重施,得安隐快乐,众人喜见;

十一、以广大心施,得无量广大之福;

十二、以美食施,得离饥馑,仓库盈溢;

十三、以浆饮施,得所往之处无诸饥渴;

十四、以衣服施,得上妙衣,庄严身相;

十五、以住处施,得田宅宽广,楼阁庄严;

十六、以卧具施,得生贵族,资具光洁;

十七、以象、马车辇施,得四神足,无拥妙用;

十八、以汤药施,得安隐快乐,无诸疾病;

十九、以经法施,得宿命等通;

二十、以花果施,得七觉支花;

二十一、以花鬘施,得脱贪、嗔、痴垢;

二十二、以香施,得离烦恼臭秽;

二十三、以伞盖施,得法自在;

二十四、以铃铎施,得言音美妙;

二十五、以音乐施,得梵音深妙;

二十六、以然灯施,得天眼清净;

二十七、以缯彩、疋帛施,得解脱衣服;

二十八、以香水洒如来塔庙;

二十九、以香水浴如来身;

三十、以香油涂饰佛像,共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三十一、以香水施浴众僧,得富贵家生,少病安乐;

三十二、以慈心施,得颜貌和悦,无诸嗔恨;

三十三、以悲心施,得离杀害;

三十四、以喜心施,得无所畏,远离忧恼;

三十五、以舍心施,得离挂碍,证寂灭乐;

三十六、以种种施,得种种福;

三十七、以无住无相心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告诸苾刍:“如是三十七种,智者所行微妙施行,汝今受持。”

尔时舍卫国王白佛言:“世尊!我等云何而行布施?”佛言:“大王!若求胜妙福报而行施时,慈心不杀,离诸嫉妒;正见相应,远于不善;坚持禁戒,亲近善友;闭恶趣门,开生天路;自利利他,其心平等。若如是施,是真布施,是大福田。复次行施,随自心愿,获其报应,或以妙色、名香、珍味、软触,亲手布施,得众人尊重、眷属圆满、富贵安乐之报;或以饮食布施,而得大力;或以酥油之灯布施,而得天眼;或以音乐布施,而得天耳;或以汤药布施,而得长寿;或以住处布施,而得楼阁、田园;或以法说布施,而得甘露。”

佛言:“大王!若以十善行施,复得十种报应。十善者,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绮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而得命不中夭,财无散失,眷属清洁,所言诚谛,离诸嫉妒,人所喜见,亲友和睦,不堕贫贱,颜貌端正,智慧相应,获报如是。”

佛言:“大王!若以上妙饮食供养三宝,得五种利益:身相端严、气力增盛、寿命延长、快乐安隐、成就辩才。如是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父母、妻子、男女眷属,如上布施,随愿所求,无不圆满。”说此法已,皆大欢喜,作礼而退。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弃儿的故事

佛教故事:佛经民间故事:弃儿的故事

弃儿的故事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只好用破布包着,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把孩子扔在街上,还把家中仅有的一点钱,放在孩子身边,希望能碰上个好心人,把孩子捡去抚养。那一天,正好是个...

文润茶叶和会馆东风路店盛大开业

文润茶叶和会馆东风路店盛大开业

露月廿三,文润茶叶和会馆店在这个暖暖冬日开业了!郑州市,东风路东明路交汇处,在河南官府菜第一品牌——和会馆大厅,便是我们的精品茗茶新店。茶是新锐商务高端茶,菜是精品河南菜,好茶好菜,相得益彰。好品质...

地藏菩萨感应录:菩萨加持得安稳 外缘具足尚需修

地藏菩萨感应录:菩萨加持得安稳 外缘具足尚需修

【广东广州】福靖2007-11-14电子邮箱:panjw01@163.com也许是我业障重,自踏入社会以来,工作一直不顺利。自2005年接触《地藏菩萨本愿经》以来,个人状况明显有改善。2006年5月...

达真堪布:随缘和随便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随缘和随便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随缘和随便有什么区别? 问:随缘和随便有什么区别? 达真堪布答:“随缘”是自自然然的,“随便”就有改造和取舍。特意去做一件事情或是特意不去做,若是心里都有分别和执着,那就是随便不是随缘。...

佛陀的女弟子-萨玛瓦谛

佛陀的女弟子-萨玛瓦谛

在佛陀的时代,妇女只能扮演贤妻良母的角色。但比丘尼僧团成立后,妇女终于有机会修行,也有机会证明自己能成为导师及发挥宗教才能,她们所扮演的角色也获得很大的成就。佛陀称赞比丘尼柯玛(Khema)的大智;...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佛教故事:禅宗公案:打骂皆是禅道

有一学僧去拜访越溪禅师,问道:禅师!我研究佛学、儒学二十年,但对于禅道却一窍不通,你能指示我一些吗?越溪禅师并不开口,只是迎面打了他一巴掌,吓得学僧夺门而出,心想:真是莫名其妙,我一定要找他理论。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