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养生百字诀

佛门僧侣,素有“苦行僧”之称,他们生活简单朴素,长寿者却比比皆是,正可谓:养生先养心。

人生胜境平常心

佛教看淡生老病死,四大皆空,并不代表否定现实;相反,因为尊重生命,佛教一向有注重养心调身的传统。佛家认为凡事有因果,各人的身体状况与他的心理状况、生活习惯、客观环境息息相关,调整心态是养生的根本。佛家主张“万念归一,清心涤虑”、“少欲而知足,知足而长乐”。“欲望”是与生俱来的,但人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感恩,所以要克己而宽以待人。

佛家对克制欲望的五戒———戒杀生、偷盗、淫邪、妄语、迷幻对普通人也有借鉴意义。戒杀生,可减少残酷之心和对生命威胁的恐惧;戒偷盗,可减少对受到制裁或失去财物的恐惧;淫邪,会对身心、社会、家庭带来危害;戒妄语,才能有诚实正直之心;戒迷幻,才能抵抗心理的空虚和种种诱惑。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如果把人比作琴,琴弦绷得太紧会断,太松又弹不出准音,所以要时时调弦。调好了心弦,身体的弦怎么调?规律的作息是关键。

其次,食素也有利于养生。佛家主张“长养慈心,勿伤物命”。心慈,就会心境平和,身心和谐。对于“食不过饱”,佛家也有特殊的做法。一般情况下,三餐有规律,但当感到肠胃滞胀、消化不良时,有时会不吃晚饭。相应的,要减少晚间活动,以静为主。这样可保持体态轻盈,身体舒适。但工作繁忙时不适宜此法。

为现代人减压:劳身不劳心

说到现代人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竞争激烈导致的种种疾病,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心理压力过大,身体的劳累很容易恢复,但心过于劳累,就会导致身体机能提前衰老退化,疾病乘虚而入。

对自己的利益患得患失,对过去反复追悔,对未来充满妄想,这是现代人工作压力重的主要原因。“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即在现实生活中,勇于承担责任,直面现实,佛家讲求因果,无论悲或喜,都是自己种下的种子,对市井市民来说,在个人心境上,应保持童真,遇事包容,不要斤斤计较,损人利己。

夏季养生:心静自然凉

夏季炎热潮湿,人难免心生烦躁,各种夏季疾病也开始衍生。夏季最要防止心情烦躁,心静自然凉。另外,在饮食上,应格外清淡,多喝汤水;不要图一时痛快吃过多冰食,早起时多喝几杯温开水,适当做有氧运动。饮茶也要根据个人体质,适当为准,不宜过多。铁观音、绿茶、普洱等茶清热解毒,适宜夏季饮用。

佛家养生百字诀

晨起未更衣,静坐一支香;

穿着衣带毕,必先做晨走;

睡不超过时,食不十分饱;

接客如独处,独处有佛祖;

寻常不苟言,言出大家喜;

临机勿退让,遇事当思量;

勿妄想过去,须思量未来;

负丈夫之气,抱小儿之心;

就寝如盖棺,离床如脱履;

待人常恭敬,处世有气量。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精神上的得意与轻松,试问还有何物能够取代?当我们在得与失之间徘徊的时候,只要还有选择的权利,那么,我们就应当以自己的心灵是否能得到安宁为原则。只要我们能在得...

释迦牟尼佛成佛今后背还疼痛的人缘!

释迦牟尼佛成佛今后背还疼痛的人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外,其他人都是具足六神通的大阿罗汉。这时,佛陀向舍利弗说: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名为罗阅只,当时国内正举行一场盛大的节庆,与会大众中有两位力士,一是出...

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

六字大明咒六字大明咒六字真言,汉字音译为:嗡weng、嘛ma、呢ni、叭bei、弥mi、吽hong原文版:嗡嘛呢叭弥吽六字大明咒理广博,略释如后:(一) 嗡: 皈依三宝嘛呢: 如意宝珠叭弥: 莲花开...

你们听到《圣大解脱经》传承的人,应该算是有意义的。此经的功德我们谁都很难想象!【索达吉堪布】

你们听到《圣大解脱经》传承的人,应该算是有意义的。此经的功德我们谁都很难想象!【索达吉堪布】

佛告虚空藏菩萨。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今者。慈悲具足。哀悯众生。而问此事。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善男子。此经境界。非声闻缘觉所知。亦非诸魔外道。凡夫思惟境界。唯佛能知。汝亦得达。善...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仁慈救劫

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图说:仁慈救劫

仁慈救劫     严绍庭述说:“明朝时,有位王居士,前往拜见小洞天尊者,叩问道:‘世界遍地,盗贼猖狂,战争扰扰,亿万生民,遭此浩大灾祸,惟愿吾师慈悲,垂下金臂拯救。’尊者道:‘惟有戒杀放生,方要免遭...

虚名阻碍了我们

虚名阻碍了我们

虚名阻碍了我们往往有很多的虚名,阻碍我们发现自己的幸福,同时也阻碍我们回到最根本的自己。我们要知足,对于欲望的追求不起心动念,唯有如此,才能活在宁静与喜悦之中。一个贪得无厌的人,既使拥有再多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