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生活故事:两个世上无人知道的字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人有这个想法了,淼镇上有户人家,家境富裕,一直想要个儿子,甚至不惜罚款超生,生了第三胎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这样的孩子自然溺爱了些,儿子见到好吃好玩的,出手就要,索性家中挺有钱的,几乎都可以办到。儿子有点任性,但也不是极坏的那种。

有一年夏天,那家人带着刚上三年级的小施主一起上天明寺游玩,他们在佛堂前求佛,父母求佛的内容几乎都和小施主有关,比如希望小施主的学业有成,身体安康等等。

小施主看到和他年纪差不多大的戒尘和戒痴在院子里跑来跑去,无人管束,也不用读书,忽然心生羡慕,对他父母说,想在天明寺里待上一段时间,他父母力劝无果,只能找师父们商量,师父们起先也不同意,挨不住小施主父母的苦求,便同意了,答应让小施主在寺里住上十天,但有个要求,既然在寺里就要守寺里的规则,小沙弥所要遵守的戒条,一条也不能犯。

小施主一心要住在寺里便满口答应了下来,他的父母还有有些放心不下,便请求师父多多照顾小施主,下山后,又差人买了很多东西,送上山来,怕小施主有所需要。

智缘师父让送东西把东西带回去,说小施主在寺里的十天将没有特殊化。

晚上时分,智缘师父领着小施主在禅房里,一一向他讲述寺里的规矩,小施主在房间里好奇的东张西望,只是一个劲的点头,也不知道是否把这些话听在心里了。

智缘师父讲完,小施主正准备去我们的房间睡觉,智恒师父忽然对小施主说,寺里还有一个规矩,如果戒律满了十条,就要用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来处罚。

戒嗔很奇怪,因为在寺里那么长时间了,也没有听过有什么严重的刑法是用来处罚僧人的。

小施主从第二天早晨就开始不习惯了,四点钟的时候戒尘和戒痴怕他受处罚硬把他从床上拉起来。

他在上早课时,一下子倒在蒲团上打瞌睡,被智恒师父狠狠的打了几下板子。师父讲故事的时候让他倒茶,他又打破了香客的杯子。

渐渐小施主发现原来寺院的生活和想象中并不一样,不仅在生活上,小施主饮食也不习惯,因为我们一天只吃两顿素斋。

那天傍晚,智恒师父还赶走了他家里人派来的给他送零食的人。

晚上小施主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睡着觉,连续几天,小施主的戒律一条条的犯着。

第四天的时候,戒傲忽然小声对戒嗔说,让我多看着点戒言,戒嗔疑惑的问他为什么?戒傲告诉我,小施主刚才在院子里一直看着戒言,边看边流口水。

第五天,小施主已经犯了八次戒律了,其他各式各样的小错误更是不断。他父母下午时候来看小施主,小施主扑在他的怀里痛哭,一定跟他们下山,他母亲搂着小施主痛哭,父亲也在旁边不断的叹气。

小施主下山的时候,他父母叫他和我们道别,他也只是胆怯的向我们挥手,然后紧紧的抓着母亲的手,不愿意放开。

据说小施主以前在家里不听话的时候,他父母会说,再不听话让小拐子来把你拐走,但是效果也不是很好,不过现在只要说,再不听说就把你送上山去,小施主就乖乖听话了。

有次,戒嗔问智恒师父寺里最严重的刑法是什么?智恒师父笑着说,我只是怕小施主一直待在寺里不走,所以吓吓他,实际上是多虑了。

有人只看到密林中翠竹清雅,却忽略了树叶下蛇吻浮现,有人只想到有林地间花瓣满地,却不知下面沼泽陷人,有人只听得细雨潺潺,却不知惊雷闪现。

茅山半山腰有香火飘渺,但那不是你想象中的静土。属于你自己的生活一样也可以活的很精彩。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那就是满足。

小结:知足者常乐,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但是几乎没有人可以做的到,因为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无限大的贪念,总是一直都想要更好的,却忽略了自己已经拥有的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挽回老公要使用正确方法 如使用夫妻和合术

挽回老公要使用正确方法 如使用夫妻和合术

我和老公认识到结婚已经12年了,那个时候我才不到17岁就和他同居住到一起了,他比我大1岁,那个时候的我们很幸福,开心,我们一起拼搏,6年后我们结婚,生了一对双胞胎,期间我们还是挺好的虽然有过问题都解...

成峰法师: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成峰法师:给双亲,一声感恩您!

给双亲,一声感恩您!母亲来寺院,给我带了一只手提箱。这已是第二只了,或许她感觉到我是个爱跑动的僧人,多个箱子迟早用的上。听说我生病,她要给我钱,我坚持不要,她一定要给,我不好拒绝。给她安排住下来,她...

观世音圣号的由来以及正确的念诵圣号的方式

观世音圣号的由来以及正确的念诵圣号的方式

观世音菩萨是传统佛教文化当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概念任务,是四大菩萨之一,以慈悲救世、悲悯世人所受之苦难为自己的所愿。无论是我们小时候听说的各种各样的神话还是我们所观看的一些电影电视剧情之中,对于观世音菩...

印光大师:为什么她能千处祈求千处应?

印光大师:为什么她能千处祈求千处应?

世人千万,灾难频生,观音菩萨仅一人,何能一时各随其人而救护?殊不知并非观音处处去救,乃众生心中之观音救之耳。观音本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故能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如皓月当空,所有水中皆现...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

【药师坛城“法施”连载16】药师禅:人活着不是靠身体,而是靠心。有时候,换个心情,你会快乐些。心是一块田,靠自己去播种,种善因,故得善果;种恶因,故得恶果。如果你有一颗宽容的心,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

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学佛网

从救国将军到佛门栋梁--学佛网

清定上师清嘉庆三年(1798年)十月的一天,昭觉寺自丈雪祖师中兴以来的第五代住持道魁了元禅师,自感身体不适。他知道自己时间不多,将不久于人世,于是召集四众学生,预付后事。这位道魁了元禅师在昭觉寺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