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墨子、老子和孔子的饮食理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在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涌现出许多学派,它们的代表人物或著书立说,或开展争辩,以百家争鸣的方式阐述与自己学派的学术思想相关联的饮食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派主要有墨家、道家和儒家,其学术代表人物分别是墨子、老子和孔子,他们的饮食理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墨子崇尚俭朴的生活,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学生,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与一般平民无异。为了解决社会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三患”问题,墨子除了提倡社会互助外,又提出积极生产和限制消费的主张,反对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追求过高的享受,认为只求吃饱穿暖即可。他反对不劳而食,自以夏禹为榜样,甘愿吃苦,昼夜不息。而且提出一条圣王制定的饮食之法,即“足以充虚增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也就是说,墨家不求食味之美、烹调之精,饮食生活维持在低水平。

哲人老子则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认为治国与烹饪原理是一样的。老子以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没有什么好结果,倡导永远保持极低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老子提倡“节寝处,适饮食”的治身养性原则,比起墨家来,似乎倒退的更远。老子学派的门徒末流既有变为法家的,也有变为阴谋家的,更有变为方士的,他们以清虚自守,服食求仙,梦想长生。

儒家的食教比起道家和墨家的刻苦自制更易为常人所接受,尤其易为统治者所利用。儒学即礼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两部分。礼实际是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一切秩序,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礼的根本,由此制定出无数礼仪,用以区别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确定每一个人应受的约束,不得逾越。乐则是从感情上求得人与人相互间的妥协和中和,使之各安本分。礼用以辨异,分别贵贱的等级,食养的意义。儒家的饮食理论注重礼仪礼教,讲究饮食的艺术和卫生。

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饮食和食教的内容,以《乡党》篇的记述最为集中。从这些记述来看,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可谓是“食不厌粗,脍不厌细”,要求饭菜做得越精细越好;“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烹饪不得法,菜肴颜色不好,气味不正,孔子是不会吃的;“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睡觉不能说话,为的是吃得卫生,睡得安稳。儒家的饮食观与墨家正好相反,墨家指责儒家“贪于饮食”,就是针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饮食的过于讲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办公室养鱼风水也有不小的门道 想要发财就这样

办公室养鱼风水也有不小的门道 想要发财就这样

老板开公司的时候,会比较注意办公室养鱼风水的文化。养鱼可以对风水格局进行一个良性的改善,可以说,对好的格局会产生一个良性影响。下面和大家分析一下办公室养鱼风水要注意的事情。办公场所的风水可以说是职场...

韩国开始流行吃素

韩国开始流行吃素

烤肉是深受韩国人喜爱的传统美食。不过,现在有越来越多韩国人开始选择吃素,有些人是因为信仰,一些为了保护动物,而更多的是为保持身体健康。上世纪80年代,韩国人均牛肉消费量每年不足3公斤,去年为10公斤...

10大利益!任何一条都会让你马上想吃素

10大利益!任何一条都会让你马上想吃素

释迦牟尼佛于《十善业道经》中说:当知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言善法者,谓人天身、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故名善法。此法即是十善业道。何等为十?谓能永离杀生、...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佛教故事:佛陀的圣弟子传:第六章 马哈咖咤亚那的其他教导

第六章 马哈咖吒亚那的其他教导马哈咖吒亚那尊者的开示形式并非都是对佛陀「略说」的注释,他也有自己的独立说法,且擅长以自己对缘起教法的洞见,来解决同修比库们的疑惑与问题。《中部》的记载《中部》有一篇记...

消业感应实在太强

消业感应实在太强

之前我尝试了不同的经咒,比如大悲咒,地藏经等,效果是有,不过修行的障碍也大,比如淫欲,懒惰,信心不够等。前几天我在手机无意中看到精华版,就尝试了一下,就是念地藏经后做小回向,再做。大家可以上网去搜索...

面带笑容,广结善缘

面带笑容,广结善缘

种瓜的老叟,看瓜的好坏,不必用手弹,也不必用鼻子闻,只凭眼力看就知道。看人也是一样。辽阳县张忠堡有个老太太,自从过门就挨丈夫骂,一直到老。她问王凤仪:「我为什么经常挨骂呢?」王凤仪回答:「只看你那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