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墨家、道家的饮食观

墨子、老子和孔子的饮食理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在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涌现出许多学派,它们的代表人物或著书立说,或开展争辩,以百家争鸣的方式阐述与自己学派的学术思想相关联的饮食理论。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派主要有墨家、道家和儒家,其学术代表人物分别是墨子、老子和孔子,他们的饮食理论直接影响到整个社会生活。

墨子崇尚俭朴的生活,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他的学生,吃的是藜藿之羹,穿的是短褐之衣,与一般平民无异。为了解决社会上“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的“三患”问题,墨子除了提倡社会互助外,又提出积极生产和限制消费的主张,反对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追求过高的享受,认为只求吃饱穿暖即可。他反对不劳而食,自以夏禹为榜样,甘愿吃苦,昼夜不息。而且提出一条圣王制定的饮食之法,即“足以充虚增气,强股肱,耳目聪明,则止。不极五味之调、芬香之和,不致远国珍怪异物”(《墨子.节用》)。也就是说,墨家不求食味之美、烹调之精,饮食生活维持在低水平。

哲人老子则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名言,认为治国与烹饪原理是一样的。老子以为发达的物质文明没有什么好结果,倡导永远保持极低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老子提倡“节寝处,适饮食”的治身养性原则,比起墨家来,似乎倒退的更远。老子学派的门徒末流既有变为法家的,也有变为阴谋家的,更有变为方士的,他们以清虚自守,服食求仙,梦想长生。

儒家的食教比起道家和墨家的刻苦自制更易为常人所接受,尤其易为统治者所利用。儒学即礼学,孔子所创立的儒学,主要内容为礼乐与仁义两部分。礼实际是统治阶级所规定的一切秩序,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是礼的根本,由此制定出无数礼仪,用以区别人与人之间复杂的关系,确定每一个人应受的约束,不得逾越。乐则是从感情上求得人与人相互间的妥协和中和,使之各安本分。礼用以辨异,分别贵贱的等级,食养的意义。儒家的饮食理论注重礼仪礼教,讲究饮食的艺术和卫生。

在《论语》中有许多关于饮食和食教的内容,以《乡党》篇的记述最为集中。从这些记述来看,孔子对饮食非常讲究,可谓是“食不厌粗,脍不厌细”,要求饭菜做得越精细越好;“色恶,不食;臭恶,不食”,烹饪不得法,菜肴颜色不好,气味不正,孔子是不会吃的;“食不语,寝不言”,吃饭睡觉不能说话,为的是吃得卫生,睡得安稳。儒家的饮食观与墨家正好相反,墨家指责儒家“贪于饮食”,就是针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对饮食的过于讲究。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

佛教故事:微型小说: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

皇冠有时也只不过是一些杂草威严的加冕典礼,隆重的授印仪式。之后,皇冠或印章便有了神圣的意味。一旦拥有了它们,很多人物便跟着显得神圣起来。然而每次看到这些人物热衷于炫耀帽子和印章给自己带来的权威时,却...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3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3集

钟茂森:文昌帝君阴骘文 研习报告 第33集 尊敬的诸位大德、菩萨,大家早上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文昌帝君阴骘文》,今天我们来讲第三十九句,也是下卷的第二句: 【创修寺院。】 安士先生在发明注解里...

宣化上人:有贪心 无成就

宣化上人:有贪心 无成就

有贪心 无成就有了贪心的念头,便起了化学作用,将清净的水变成秽水,不能利人,反而害己。◎一九八四年五月十七日开示修道人,好像眼睛那样地清净,不能容纳一粒沙子。如果眼中有沙子,一定不舒服,总想找个法子...

吃草的特权

吃草的特权

他生来就是素食者,那时善待动物组织还未成立,而素食几乎都不能算美语词汇中的一个单词。转眼间这位素食者---主厨阿伊德?豪威尔(Ayinde Howell)现在开了一家素食餐馆, 他做的菜非常受欢迎。...

46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46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日莲正宗与一贯道也是佛教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日本兴起了富士山大石寺派的日莲正宗,亦名创价学会,其所建立的政党则名为公明党。该宗以日莲(西纪一二二二──一二八二)为教祖,否定印度释迦牟尼佛...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四)

古代经典放生故事四则(四)

舍巨鳖厨婢愈疾程氏夫妇平素喜吃鳖肉。有一次偶然买回一只大鳖,吩咐厨婢宰割烹煮,当时夫妇有事暂时外出。厨婢心想:“由我亲手宰杀的鳖命,已经不可计数。今日我决定要释放这只大鳖,甘愿挨受鞭打,不忍心再宰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