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第九章 佛是随缘

处处晨钟暮鼓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做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明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评:向往寺院生活,也是动了人心,以为那样修得容易。佛心不会害怕艰险,只怕自己修行路上的考验太少,提高太慢。

(随缘)

人间的万事万物,难道都有宿命的安排?这到底是种怎样的安排?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鸟闻法要感生天

鸟闻法要感生天

鸟闻法要感生天佛陀時代,有位精進用功修道的比丘,飯後到祇樹給孤獨園經行,經行完畢,便誦經用功。比丘的聲音十分清揚、幽雅,尤其是誦經時的聲音,更是無比莊嚴。這時候,天空飛來了一隻鳥,這隻鳥聽到如此莊嚴...

婚姻和合是什么?婚姻和合术是真的吗?

婚姻和合是什么?婚姻和合术是真的吗?

婚姻和合是什么?古时候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没有感情基础,为了确保新婚夫妇甜蜜恩爱,要结婚的时候父母都会请道士来帮新婚夫妇做婚姻和合术,使得他们夫妻恩爱白头偕老。现在的人也有很多人重视和合术,你也可以...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你是自己的魔术师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你是自己的魔术师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看魔术表演。当时我们村没有电视机,也没有剧院。惟一可以观看到魔术表演的机会,就是等到农闲或正月的时候,会有一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杂技班子到村头的场院上扎台卖艺。这些规模较小的班子,也...

悟慈法师: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悟慈法师: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一、给孤独经:给孤独长者深信三宝,凡出入其家,都劝其皈依,故相信在其舍命终的人,均得生天。像如是的经教,乃结集者的我们,都同样的听过的: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于舍卫国的祇树给孤...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达真堪布:学习面对死亡是逃避现实吗? 我们学习无常,学习面对死亡,这算是逃避现实吗?达真堪布解答:寿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定的,什么时候死,在哪里死,以什么方式死,谁也说不准。每个人都是,随时都有可能...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八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八

静波法师:大方广佛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 普贤菩萨行愿品 讲记 八下面的经文是:“善男子,彼诸众生,菩萨若信此大愿王,受持读送,广为人说,所有功德。除佛世尊。余无知者。是故汝等闻此愿王。莫生疑念,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