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第九章 佛是随缘

处处晨钟暮鼓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们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城市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于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份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就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惟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进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欢喜做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明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博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古德说:热闹场中作道场。宁静,只要自己息下妄缘,抛开杂念,哪里不可宁静呢!深山古寺,如果自己妄想不除,就算住在深山古寺,一样无法修持。禅者重视当下,何必明天呢?参禅何须山水地,灭却心头火亦凉。即此之谓也。

评:向往寺院生活,也是动了人心,以为那样修得容易。佛心不会害怕艰险,只怕自己修行路上的考验太少,提高太慢。

(随缘)

人间的万事万物,难道都有宿命的安排?这到底是种怎样的安排?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家高斯的故事

高斯(Gauss 1777~1855)生于Brunswick,位于现在德国中北部。他的祖父是农民,父亲是泥水匠,母亲是一个石匠的女儿,有一个很聪明的弟弟,高斯这位舅舅,对小高斯很照顾,偶而会给他一些...

内在的光

内在的光

德山禅师被在路上卖点心老太婆难倒了,内心着实不好受,饿着肚子上山直奔龙潭寺,暂时住下习禅。 一天深夜,德山随侍在崇信禅师的左右。 崇信对他说:“夜已深了,还不回去吗?” 德山说:“外面太黑了,伸手不...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三·故起犯戒心戒

慧僧法师:佛说梵网经讲录 贰 列重轻戒相(分二) 四十八轻戒 第四十三·故起犯戒心戒

第四十三故起犯戒心戒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毁犯圣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养。亦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贼。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复常扫其脚迹。一切世人皆骂言。佛...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白莲净土)

佛教故事:高僧大德的故事:慧远 (白莲净土)

慧远 (白莲净土)公元378年,前秦王苻坚派苻丕攻打襄阳。在此讲经传道十五年的释道安想转移他处,但被守将朱序所拘,只得将徒弟们派往各地。总不能全部陷入牢笼,再说,修行这么多年,徒众中不乏出类拔萃者,...

佛教故事——救人一命的念佛机

佛教故事——救人一命的念佛机

救人一命的念佛机12月25日,这个在国外人人欢渡「平安夜」的日子里,吴冰弦先生(满光法师的父亲)却在当晚与死神做生死的搏斗。居住于纽约市的吴老先生,趁着年假之便,和二女婿开车,一家人前往德州探视朋友...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达真堪布:修除障法身体不适,是消业吗? 问:修除障法身体感到有些不适,不舒服了,是不是消业的表现? 答:觉得有病,觉得着魔了,到底这是不是有病?有没有着魔?主要看你的心态。若是你把它当消业,把它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