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 崇静尚简

中国茶道是美的哲学,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是中国茶艺美学的最高原则,虽然中国茶艺集儒家“中和”之美、佛家“空灵”之美以及道家“自然”之美于一炉,但是“道法自然”是茶艺美学理论的基石我们强调“道法自然”,这就要求通过修习茶艺使人性得到彻底解放,从精神上追求自由,反对心为物所役,从人格上追求精行俭德,率性任真,本色做人。在修习茶艺时,要求动如行云流水,静如苍松屹立,笑如春花烂漫,言如山泉絮语,一举手一投足都纯任自然,发自心性,毫不造作,至真至诚。中国茶艺倡导“道法自然”,能培养茶人自由旷达、潇洒不群、超然洒脱的个性,造就茶人淡定从容、自尊自信、不卑不亢的气质。养成茶人率性任真、不饰造作、真诚处世的人格。

“崇静尚俭”是中国茶艺的人文追求。这里所说的“静”不是外部的安静,而是内心的虚静。“虚”是指心不被妄想和奢望所充斥,“静”是指心不因外部的干扰和诱惑而躁动。

中国茶艺学倡导的“崇静”思想源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历代儒家文士都把“静”视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基础。陶渊明追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王维宣称“吾生好清静,蔬食去情尘”;白居易的座右铭是“修外以及内,静养和与真”;苏东坡对静的论述更加独到而深刻,他认为“夫人之动,以静为主,神以静舍,心以静充,志以静宁,虑以静明,其静有道”。由此可见,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们都是在静中证道悟道,在静中明心见性,同时也在静中寻求自己独立的人格和自尊。

佛教则把“戒定慧”三学作为修持的基础。戒是止恶修善,依戒资定;定是息缘静虑,依定发慧;慧是破惑证真,依慧成佛。定即是静,足见静是佛教修成正果,达到大彻大悟的不二法门。儒、释、道三教对静的理解在茶艺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美须静悟”、“道须静修”的理论和实践。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茶艺学中所强调的“静”不是“不动”,更不是“死寂”,而是要求茶人通过修习茶艺,最终做到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心如止水”。

“尚俭”是中国茶道的人文追求。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文中的“精行”指行为至诚,“俭德”指有道德修养,善于约束自己。在当前人心浮躁、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中,中国茶艺学倡导道法自然,崇静尚俭,不仅对于培养德艺双馨的人才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明安法师:禅修好处说不完

明安法师:禅修好处说不完

自己很喜欢禅修,所以也经常带领别人禅修,所以通过禅修后的人得到的好处自己是经常能看得见的。身体的好转、疾病的减轻、记忆力增强、专注力的提高、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减轻等等好处,随处可见。身体的好转、疾病的...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落荒而逃的魔鬼

佛教故事:菩萨与罗汉的故事:1.落荒而逃的魔鬼

1.落荒而逃的魔鬼从前,在舍卫城郊外有一个非常荒凉偏僻的地方,那里住着一个魔鬼。这个魔鬼善于变化自己的形体,经常在这一带作祟,祸害不少人。曾经有一个远来的商人,带着不少香料,准备到舍卫国做生意。当他...

起床喝杯热茶降低患肾癌几率

起床喝杯热茶降低患肾癌几率

早起一杯茶:国际癌症杂志发表文章说,早上起床喝杯热茶,特别是普洱茶,可以让人们患肾癌的几率降低15%。睡眠时间适中:英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天睡眠时间超过9个小时或低于6个小时,都会损害人的寿命。坚...

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日常的佛心行禅:第九章 佛是随缘

第九章 佛是随缘处处晨钟暮鼓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禅师从法堂出来。禅师非常欣喜的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来以香花供佛,依经...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美味促寿

纪晓岚写的因果故事:美味促寿

美味促寿文安王氏姨母,先太夫人第五妹也。言未嫁时,坐度帆楼中,遥见河畔一船,有宦家中年妇,伏窗而哭,观者如堵。乳媪启后户往视,言是某知府夫人,昼寝船中,梦其亡女为人执缚宰割,呼号惨切。悸而寤,声犹在...

佛门养生六大秘诀 说说高僧大德长寿那些事

佛门养生六大秘诀 说说高僧大德长寿那些事

“天下名山僧占多”,僧人大多居住在山林里。那儿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空气新鲜”对长寿有特殊的功效。(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长寿是千百年来人类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秦始皇为了能使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