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隽永故事:修行在生活

修行在生活

文/噶玛天津仁波切

马祖道一禅师和他的徒弟百丈禅师二人,创立了汉传佛教「丛林教育」,他们把许多僧侣聚集到丛林之中,制订僧团的生活规范,以做为磨炼身心、澡雪精神的凭借。其中有一门「出坡」功课,就是每天要进行环境清扫、锄草耕种等劳动作务。百丈禅师坚持「一日不做、一日不食」的根本原则,即使年届八十多岁高龄,依然遵循自己所立的规范,每日劳动精进不懈。

徒弟们看见师父年纪大了,不忍让他继续再做粗重的工作,于是就把百丈禅师的工具藏了起来。百丈禅师因为找不到工具无法工作,就禁食不吃饭,以贯彻自己订立的丛林清规。僧团在老禅师的身教熏陶下,也都能恪遵其规定,日日力行无违。

有一次,老禅师在日正当中时晒咸菜,骄阳炙人,满头大汗,徒弟看到了,就说:「师父您年纪大了,现在做太辛苦了!」老禅师气定神闲地回答:「那你认为什么时候做好呢?」

老禅师的话语具有双重启发:现在日正当中不做,难道要留待太阳下山才晒咸菜吗?当下,就当善加把握,学习、修行皆然。否则老是错失良机,因而只会劳累叫苦,生活全然无味。再者,年纪大了还不做、不知精进修行,依然茫然于俗务,人身难得啊,在垂垂老矣的晚年,更当万缘已休,唯心不死,将生命中的慈祥发挥得淋漓尽致,带着欢喜迎向下一个旅程。

至于出坡,则是训练谦卑忍辱、破除骄慢最好的方法。「黎明即起,洒扫、应对、进退」是汉文化重要的生活教育,在佛门亦然。出家唯一利他修行,而非吃斋念佛,舍世间无有可修对境。出坡,也是将自己内心杂乱一扫而空的方便法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道“水很深”,用功对路才不会自误

佛道“水很深”,用功对路才不会自误

    与佛结缘,做起来很简单。而要修行受益,却又不是简单的事。学佛亦有道,其水也很深,用功对路,才不会耽误了自己。    千辛万苦爬山到山顶,这时说“一览众...

这样念佛才能专心

这样念佛才能专心

从前有个国王,他看见出家人整天没有事做,只是不断的念佛,觉得不以为然、有一天,他问出家人道:“我听说修行的人,必须刻苦,方能成就道果,你们整天清闲没有做事,只是念佛,那里会有成就?”那出家人说:“修...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求观音,一夜换头学会中国话

佛教故事:人物故事:高僧求观音,一夜换头学会中国话

南朝刘宋时到中国来的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罗,他就是靠换脑袋来学中国话的,一夜之间就学会了。对,不出你所料,这又是一个浑身散发传奇色彩的和尚,毕竟,但凡高僧,他怎么可能只会念经嘛!求那跋陀罗,中天竺人,婆...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后应如何回向发愿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后应如何回向发愿

索达吉堪布:行持善法后应如何回向发愿 问:行持善法后应如何回向发愿? 索达吉堪布:宗喀巴大师教导我们发愿回向的方法,应该怎么样发愿,怎么样回向呢? 比如说我们造了转绕经堂、转绕坛城或者闻思修行、讲...

观世音菩萨法相 -- 正法明如来 -- 古佛

观世音菩萨法相 -- 正法明如来 -- 古佛

观音菩萨:正法明如来。观音菩萨是佛教中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无论在大乘佛教还是在民间信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观世音菩萨为主导的大慈悲精神,也是大乘佛教的根本。 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称为西...

几个小妙招教你已经分手了想要挽回前男友应该

几个小妙招教你已经分手了想要挽回前男友应该

很多人都说爱情其实是毒药,只要沾上一点,就很容易深陷其中,特别是女生,本身感情就比较脆弱,一旦陷入爱情之中,就很难自拔。而且很大一部分女生在和男生分手后选择挽回自己的前男友。但是怎么挽回才能成功,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