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是否有点矛盾

索达吉堪布: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是否有点矛盾

问:堪布您好。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我觉得有点矛盾,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索达吉堪布答:《金刚经》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百业经》说有,“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对此我们佛教徒要明白,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

空所表述的是本质或胜义,在这一层面,轮回中的一切都是空的:吃饭走路是空的,你是空的,我是空的,问是空的,答是空的,身是空的,心是空的,北京是空的,人间是空的,地狱是空的……

如今这已不仅是佛教理论,在分析物质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从分子、电子、夸克抉择到场或能量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种不存在实质的了解——类似于空的认识。他们感到惊讶,玻尔说:“谁如果在量子面前不感到震惊,他就不懂得现代物理学;同样,如果谁不为此理论感到困惑,他也不是一个好的物理学家。”

在这样的物理学家面前,这个茶杯存在吗?他们认为,其实它没有实质的体性。崇尚并理解现代科学的人,当看到佛陀的般若思想时一定很惊讶:为什么两千五百年前,就有人说出了这个道理?

如果一切万法是空的,为什么又有天界、人间和地狱,以及因果轮回?

这是显现层面。在显现层面,六道轮回并不虚妄,直到你证悟真理或实相之前,它在我们面前都会存在。也就是说,轮回的本质虽然是空的,显现上却有。

既是空又是有,难道不矛盾?

《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个法的显现和它的空性是不相异的。

现实中的杯子,是一种显现,它存在;但物理的观察认为,它的本质是众多的微粒,或者无实质状态。

“既然是微粒,怎么能装水呢?”如果你问物理学家,那他也会回答:“‘装水’不是在微粒层面上讲的,是微粒聚合的显现的作用。”

因此,两种层面不能混淆。

佛陀初转法轮时,讲述了业因果和轮回,二转法轮抉择万法空性,三转法轮阐释光明。在本体上,空性和光明是不二的,科学家最多了解了单空,对光明没什么认识。然而实相并不是一个单空,如果是,“什么都没有”不就是真理了?所以,密法的教言强调:一定有光明的法性存在。

和学者们的部分了解相比,佛陀的认识不仅完整,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解脱。一个众生能否解脱,就在于他对“我”和“无我”的认识。

不观察时,我们都认为有“我”,你也有“我”,我也有“我”。但一经观察,身体不是“我”,思想不是“我”,里面没有“我”,外面也没有“我”……其实是“无我”的。

虽然“我”和“无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但实际却并不矛盾。迷的时候,我们认为整个身心上有“我”,佛教称之为世俗状态,是一种假象存在;而悟的时候,你就明白“无我”了——是对同一个身心。

你们看这个杯子,我前面说它“难看”,后面说它“好看”,是同一个杯子。相违吗?这就是中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佛教短故事:无心之过

佛教短故事:无心之过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著一个老人,他和一个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这天,老比丘带著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

远离贪欲得三业自在

远离贪欲得三业自在

无欲自在佛经上说:「做人如果能够远离贪欲,就可以得到三业自在。」自在,就是自由。世间众生无论在那一方面,都受到种种的牵制,不能随心所欲而自由自在,主要的原因即在於众生的贪欲心太重。凡是对於自己的所有...

不同年龄段的异地恋分手复合期

不同年龄段的异地恋分手复合期

有的人感慨,异地恋能够熬过的都很厉害。确实是,不在彼此身边的感情,需要双方付出双倍的努力维系自己的感情,也需要双方足够的信任。当异地恋分手后,异地恋分手复合期是什么时候呢?其实,这要根据年龄来划分。...

毁坏佛像拆毁寺庙会有什么报应

毁坏佛像拆毁寺庙会有什么报应

毁坏佛像拆毁寺庙会有什么报应佛经有言,故意毁坏佛像,拆毁伽蓝(寺庙),是出佛身血,属于五逆十恶的极重大罪,必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佛像,无非木雕泥塑铜铁铸成,或者画于绢帛纸张,毁坏佛像为什么...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七回 拜婆须密多女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七回 拜婆须密多女

第二十七回 拜婆须密多女善财于师子频申比丘尼处,证得师子频申三昧,能如是遍十方界。自是思念:求善知识决不放逸。又来至险难国。险难国于前国大有区别,男女都是油头粉面,妖艳非常,出言淫秽,举动狂放,执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