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达吉堪布: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是否有点矛盾

索达吉堪布: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是否有点矛盾

问:堪布您好。佛家一方面讲轮回、讲有,一方面又讲无我、讲空,我觉得有点矛盾,能否请您解释一下?

索达吉堪布答:《金刚经》讲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百业经》说有,“轮回痛苦、因果不虚”,对此我们佛教徒要明白,这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意义。

空所表述的是本质或胜义,在这一层面,轮回中的一切都是空的:吃饭走路是空的,你是空的,我是空的,问是空的,答是空的,身是空的,心是空的,北京是空的,人间是空的,地狱是空的……

如今这已不仅是佛教理论,在分析物质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从分子、电子、夸克抉择到场或能量的时候,也出现了一种不存在实质的了解——类似于空的认识。他们感到惊讶,玻尔说:“谁如果在量子面前不感到震惊,他就不懂得现代物理学;同样,如果谁不为此理论感到困惑,他也不是一个好的物理学家。”

在这样的物理学家面前,这个茶杯存在吗?他们认为,其实它没有实质的体性。崇尚并理解现代科学的人,当看到佛陀的般若思想时一定很惊讶:为什么两千五百年前,就有人说出了这个道理?

如果一切万法是空的,为什么又有天界、人间和地狱,以及因果轮回?

这是显现层面。在显现层面,六道轮回并不虚妄,直到你证悟真理或实相之前,它在我们面前都会存在。也就是说,轮回的本质虽然是空的,显现上却有。

既是空又是有,难道不矛盾?

《心经》里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一个法的显现和它的空性是不相异的。

现实中的杯子,是一种显现,它存在;但物理的观察认为,它的本质是众多的微粒,或者无实质状态。

“既然是微粒,怎么能装水呢?”如果你问物理学家,那他也会回答:“‘装水’不是在微粒层面上讲的,是微粒聚合的显现的作用。”

因此,两种层面不能混淆。

佛陀初转法轮时,讲述了业因果和轮回,二转法轮抉择万法空性,三转法轮阐释光明。在本体上,空性和光明是不二的,科学家最多了解了单空,对光明没什么认识。然而实相并不是一个单空,如果是,“什么都没有”不就是真理了?所以,密法的教言强调:一定有光明的法性存在。

和学者们的部分了解相比,佛陀的认识不仅完整,而且有很强的针对性:解脱。一个众生能否解脱,就在于他对“我”和“无我”的认识。

不观察时,我们都认为有“我”,你也有“我”,我也有“我”。但一经观察,身体不是“我”,思想不是“我”,里面没有“我”,外面也没有“我”……其实是“无我”的。

虽然“我”和“无我”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认识,但实际却并不矛盾。迷的时候,我们认为整个身心上有“我”,佛教称之为世俗状态,是一种假象存在;而悟的时候,你就明白“无我”了——是对同一个身心。

你们看这个杯子,我前面说它“难看”,后面说它“好看”,是同一个杯子。相违吗?这就是中观。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禅茶一味 | 茶魂千古

禅茶一味 | 茶魂千古

茶,可谓人人会喝,若说品茶,可不是人人会品的。关于品茶应该这样:一品清苦;二品清香;三品清淡;沁人心脾。 千年古茶,任凭有情无情的岁月将青春风干,留下了灵魂。在细雨敲窗,草长莺飞的春夜,室内有淡...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达真堪布: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 问:我现在还没有缘分得到传承,可以修法吗?上师解答:没有邪见就可以修,不接传承也可以。但是如果你要成就,就一定要接传承。现在虽然还没有接传承的缘分,只是...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7」“法施”分享

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337」“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这篇继续和大家分享威神不可思义的药师七佛,能够令死人复活(精选白话感应录12~13)!12.药师佛消除顽疾这个故事是我...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

佛教故事:金山活佛神异录: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

十六、活佛行无缘大慈佛教古德有两句警语说:出家人放逸懈怠,不可思议,出家人生发道心,亦不可思议。这话的意思是说,一个出家比丘,如果不重道行,甚么不好的事都可做出来,要是生发道心,甚么坚苦伟大的事也是...

万物皆有灵性 这几种动物知道风水宝地 看你家有

万物皆有灵性 这几种动物知道风水宝地 看你家有

人类总认为是自己是万物之长,其原因就是人类拥有动物达不到的高智商以及思考能力,而且还会利用工具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并不代表动物各方面都不如人类。动物之本能经历千万年的进化,还是有其特殊之处的。人的...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在闹市中修行 前言 目录

佛教故事:在闹市中修行:在闹市中修行 前言 目录

在闹市中修行释颢 著编辑推荐《在闹市中修行》人生就是一种修行,修的不是苦难,而是一种心态。修行意味着一种不为物累的超脱,若能看穿得失,我们的人生便可泰然自若;若能看穿顺逆,我们的人生便可宠辱不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