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二十五回 拜无上胜长者

第二十五回 拜无上胜长者

善财从烦恼之深渊出发,途经苦海的千锤百炼,经过数日才登可乐彼岸。登上彼岸,烦恼顿息,身心轻安,如浣春阳。

善财不须问路,只凭轻安感觉方向走去,不数日,来到可乐城。

可乐真乐,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只有和乐谦让,互相恭敬。善财在街上行走,所见一切,与平常大不相同。凡是摊贩售货,只愿少收钱,不愿多赚钱。买东西的都愿多付钱走开,不要找补。茶馆酒店,路旁凉亭,都是互相让座,不见争座。

善财走到一家茶馆门口,馆内宾客满坐,无有虚席。店小二看见却出门招呼:客官,请进!

善财以礼相还,道:已座无虚席,算了吧!

馆内宾客都纷纷起立谦让。善财不知如何是好?不敢进去。店小二急忙搬来一条凳子放在一位老者旁边道:客官,请坐吧。 这老者却站起身让善财坐,自己搬来凳子坐。善财也不好意思坐。老者拉着善财手膀,请善财坐在座位上说:客官远来,行路辛苦,我等理应让坐。

店小二送上茶来,善财,摸出一枚银币付了。小二却一枚不收。老者说:客人远来,清查接驾本不恭敬,何敢收高价钱?将银币塞入善财袋内。

善财眺望街上,看见一老一少,二人争吵不休。善财感到奇怪的是这么谦让有礼的地方还是有争吵嚷架的。于是走出茶馆,去听二人吵些什么。那二人直往城东无忧林走去。

善财来到无忧林,见那二人寻到无上胜长者,互道经过,请长者评理。

老者道:买物付钱是正理,我买他一个线,付他两枚钱,他竟敢不收!

少年说:尊敬老人是应该的。我一个线只值一枚钱,理应敬奉。他却硬要给两枚,真岂有此理!

无上胜长者说:争吵不应该,更是无理,各自去做个人的事,不要再为谦让争执。

一老一少去后,又来一男一女。男的背个娃娃向无上胜长者施礼道:扶老携幼是青年男人的美德,她偏不要我背娃娃去请医生看病。

女人却说:男人干重活那么忙,带娃娃是我们女人的事,生了病应该由我去请医生看。

又来两个商人,一个说:你不是卖整装,我买当然给零卖价。另一个说:不是买去用,是买去卖,你应该只付整装价,你还要赚几个吃饭钱!

善财看得真实,听得清楚,上前向无上胜长者施礼道:圣者,我乃善财,已发菩提心,利乐有情造福人间,前来参拜善知识,愿慈悲教诲。

长者还礼道:你一定走了很远的路,拜访了很多善知识者吧?

善财道:我受文殊师利的教导,出来采访善知识者。经历了一年多,参拜了二十几个善知识者,还没有看见这样谦让的人们,为什么有这样好的世间高尚风格?祈望教诲。

长者道:善男子,我已成就一切菩萨行门。能知人的心理,针对其心施各种教化。我在一切村落、城市、劝一切人学习各种技艺来作世间种种利益。为世间造福。使人们不起冤嗔、妒嫉、和平亲善,互为利益。

长者稍停一会,又继续说道:行菩萨行,不能理解众生的心理,不与众生心一致,怎能教化众生呢?人之相知,贵相知心啊!

善财就在这无忧林中,与无上胜长者谈了很多问题,懂得知人心理活动的知识不少。最后对善财说:你还年轻,要学习的东西还多,南方输罗国迦陵迦林城中,有个比丘尼,名师子频申,她可以帮助你成菩萨行的大事。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即将发生爆炸

即将发生爆炸

即将发生爆炸一辆出租车撞在路边的护栏上,变形着火了。兄弟俩出门办事时正好目睹了这一幕,俩人飞跑过去时,火正从副驾驶位烧向后排座位,司机已经不省人事。兄弟俩没有片刻犹豫,齐声喊着号子,想使劲拉开车门,...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学佛网

《百业经》:贫穷者——供佛发愿而得授记98--学佛网

译序(摘录)《百业经》是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宣说因果不虚的一部甚深经典。共有一百多个公案,涉及到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优婆塞、优婆夷、仙人、国王、大臣、婆罗门、施主,居民、妓女、猎人等人物,形象...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在寺院吃斋饭必须要知道的常识

佛教传到汉地之后,形成了一套传统的丛林过堂(用斋)仪轨,规定了碗筷摆放、使用和添饭加菜的步骤与方法。其中的重点是止语端坐、正念受食、威仪寂静。用斋前后念诵《供养偈》与《结斋偈》,表示普同供养佛法僧三...

单臂拜完十万大礼拜, 业障消除一心向佛陀!

单臂拜完十万大礼拜, 业障消除一心向佛陀!

我是一名普通工人,因工作原因发生意外事故,从此失去右臂,从一名正常人变为一名残疾人。我一时无法接受和面对现实,整个人长期心情低落,思想萎靡不振,开始与酒为伴,生活不规律起来,久而久之,把自己的身体搞...

佛学的真面目:29:“开悟”仅是一个起点?

佛学的真面目:29:“开悟”仅是一个起点?

29:开悟仅是一个起点?按佛学的义理,明了本性开了悟就是见道 ,见到了道我们才能修道 ,才能有的放矢地证道。没见道我们修什么道呢?从这个意义上讲,没见道的人其信仰多少都有些迷信或盲目的成份。当然,佛...

理须顿悟、事要渐修

理须顿悟、事要渐修

  有人认为神秀大师的不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不及六祖本来无一物高超,于是把不时勤拂拭疏忽了。谁知不时勤拂拭乃检查功夫。  初发心人,不时检查自己思惟行为上的尘埃,很有需要。再进一步,尘埃拂去了,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