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第八十一品《普贤行愿品》

大乘佛教有三部经,被称为经中之王,分别是《华严经》《法华经》和《楞严经》其中被推崇备至的是《华严经》。《华严经》不仅被称为经中之王,而且被称为王中之王。  

《华严经》是佛悟道后宣说的第一部经典,经中直接彰显了佛广博无尽,圆融无碍的因行果德,堪称经中之海,无所不摄,古德说:“不读《华严经》就是无从知道佛的富贵”。

《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经》的核心内容,是最后一卷,文字少而义理丰富,功德高而利益广,经中说:“若人于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  

《普贤行愿品》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净土宗大德把它列为净土五经之一,印光大师赞叹说:“净土法门得华严一经,遂得如大海之横吞万川,如太虚之总摄万象耳”。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文 / 一诚长老

《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一旦有了执著心,内心就有了挂碍,没办法获得自在。所以说要做到心无挂碍很难,尤其在现实,人的牵挂和负担很重,工作、家庭、生存的竞争,生活的压力,环境的压抑,都让人的身心时刻处于紧张状态,很难放松下来。

归根结底,心里的负担重、牵挂重,是因为我们向外的攀求太多了。期求事业成功,生意兴旺;希望父母、伴侣、孩子完全符合自己的喜好;梦想财富加身,越多越好;或者总想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整天计算着这些,当然不可能有放松的空间。

更何况世事又是十之八九不如意,求的东西越多,失望和痛苦也就越大,如此这般,该上哪儿去找自在?

一个人白天工作时心神不宁,吃饭味同嚼蜡,晚上睡不好觉,噩梦连连,人际上也处得很紧张,那就说明他心里有很多的思虑,很多的欲望,这样的人往往心眼小,看不开,不能通达,身心也难以安住。反过来,内心通达的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慌张,好事也好,坏事也罢,都不会念念不忘,没有什么能够真正地动摇他,束缚他。

这样的境界就好比《心经》里另一句话所描述的那样:“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里头没有挂碍,所以没有恐怖,不会用“颠倒”的观念去看待世事人生,任何时候都活得坦然、自在。

当年四祖禅师到南京的时候,看到山上的气与其他地方不同,就知道有高人在那里。山中住的是一位叫懒融的禅师。他住的地方,竟然有老虎替他看门。平日他也不用自己做饭,因为有天人给他送饭。

两个人见了面,就互相参禅,参到很晚。四祖睡觉时打鼾。懒融禅师听到呼噜声,睡不着。他醒着时,发现身上有虱子,就把虱子抖到地上。天亮之后,他对四祖说:“咳,什么祖师,一晚上打鼾,打我的闲岔。”四祖道:“打闲岔?你把虱子抖到地上,害它摔断了腿,叫了一夜,还打我的闲岔呢!”

呼噜响着,还听到虱子叫,这就是功夫。四祖之所以有这种“功夫”,是因为他的修为已经精深到“心无一物”的境界。一定是人的心里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存在,然后生活、情绪、人际才会出现问题。如果内心干干净净,不留一物,那么任何事都不会成为你的障碍。

现在有很多人,心里头很怕啊,有很多的恐惧,害怕权力不能长久,金钱不能长留,生命无法永恒。其实,这些“怕”都怕得没有道理。任有多少能耐,谁又能永远地留住权力、金钱和生命?谁都留不住。

既然无论如何也留不住,那又何必害怕失去这些东西。明知道这世间的一切都无法永恒,偏要死死攥在手心里,不肯放手,这不是自寻苦恼么。可是偏有许多人被贪欲蒙蔽了心智,不能够明了这个很简单的道理,以至于时刻在恐怖和颠倒之中,活得沉重,烦恼多多。

古人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如果我们白天有很多的贪欲、追求不得实现,心里头累积了很多的害怕、恐惧,晚上睡觉的时候,很可能就会做噩梦。我不会解梦,但是偶尔听人提及自己的梦境,多少也能从梦中的情形推断出这个人当时的心境。

比如,一个人总是梦见自己身陷迷宫,怎么也找不到出口,这很可能就代表着这个人内心的迷惘和无路可走;若有人经常梦见自己遭遇很恐怖的灾难,这就意味着在他的意识里,隐藏着很多不好的念头,他的内心不够净化。

假如说,我们真的有全然的善心,用全然的善念去对待一切人事,不苛责,不抱怨,不贪求,让心中三分田地,平平坦坦,不负人,不负己,少些计较,欢喜度日,那我们心念深处的噩梦就会消失不见,生活能少一点焦躁恐惧。

“心无挂碍”的意思是什么?

文 / 一诚长老《心经》里有一句“心无挂碍”,意思是内心没有任何的牵挂和负担,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人来到这世上,总是有所追求的,有所求,心里就一定会有所思所想,求而不得时,所思所想就容易变成执著。...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牌位超度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 问:写牌位超度祖先与佛教的根本精神是否相符?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慧律法师答:对于把祖先集中起来,写牌位送到某个地方去超度,站在慎终追远、站在儒家孝敬的角度,也不算...

放生文库:风水中的放生与吃素

放生文库:风水中的放生与吃素

有不少人,见到亲戚或朋友的运程有种种阻滞之时,都会劝他(她)说:不如看下风水啦!改一下运程啦!那么,看风水是否能真正改善命运呢?不错,看风水有时可使贫穷的人变成富有,可以使多病的人转成健康,可以使运...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索达吉堪布: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 问:修行人应不应该追求财富?索达吉堪布答:现在人一味地认为,经济条件越好,生活档次越高,从中得到的快乐肯定越大。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到了那个时候,你的竞争、压力越来...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地藏菩萨灵感近闻录 心然法师等编述 梦见延寿 左君履和,二家兄之内侄,左文襄公之曾孙也。素信佛法,兼邃于科学。据言其母夫人平日笃信佛法,持地藏经甚诚!常亲制方药送人,以制药时,辄默念大悲咒,故多神效...

宣化上人: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

宣化上人:你若能会用这个“忍”字,什么事情都会好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序品第一◎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序品第一(分三)A1 序分 A2 正宗分 A3 流通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