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

第三十二回 拜安住主地神

摩竭提国,又名善胜国,昔日帝释天主释提垣因与阿修罗交战,阿修罗一枪刺在山峰上,山峰流出甘露,甘露就流到这个国内,所以这个国内的臣民都行善,没有刑法。最大的惩罚,就是把犯人送到寒林去受苦。这个国里臣贤将猛,帝王有德,没有哪个国家敢来侵犯。诸佛都到这个国土来说法,国王专门修一个庄严雄伟的说法场所,名菩提场。

这个菩提场,大能容纳三千大千世界,小则仅够罗汉修行。这里经常有百万神兵守护,这些神,各具本领,无与能比,都是出类拔萃的能者,所以里面有很多是善知识者。

安住主地神,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能预知什么时候有什么人来,来的人过去有些什么道德感化,有些什么善恶因缘,来是什么目的。所以善财一到,安住主地神带领百万地神,摆开阵势迎接。

善财出来两年,拜了三十多个善知识,还没有遇到这样的热闹迎接场面。

善财来到菩提场,就看见前面旌旗招展,听得军号声声,有如大军出阵之势。

前面队伍金盔金甲,手执金枪,金色大旗迎风飘舞。金色军号,金色战鼓,其音铿锵。布列成阵,列于两旁。

随后银盔银甲,银色大旗迎风飘舞,手执银枪,银色军号战鼓,其音咚咚,布列成阵,列于两旁。

再后红盔红甲,黑盔黑甲,青盔青甲。各色大旗迎风飘舞,各色铠甲鲜明,各色军号,各色战鼓,其音整齐,嗡嗡然,哨哨然,如高山流水,如海浪吼啸。队列雄壮,如高山耸立,又如铜墙铁壁。安住主地神,由众神将陪同,站于阵前。见善财行来,率众将迎接,手行军礼。乐音齐奏,炮声齐鸣,将善财迎入中军帐中,分宾主坐下。

安住主地神道:文殊师利早有吩咐,恭候圣者已久,今日礼节不周,请多谅解。

善财答道:文殊师利教我南行,参拜大善知识者,接受利乐有情造福人间的教导,时经两年,路行万里,参拜三十多个善知识,都谆谆教诲,受益非浅。承蒙大天神指点,前来参拜圣者,望圣者慈悲教诲。

主地神道:菩提场是诸佛菩萨说法之处,无量劫来我守护此场,集诸佛菩萨的福德,为诸佛菩萨说法创造环境。说着地神将右臂一伸,大地轰然震动。再将左臂一伸,场内诸树发芽、开花、结果、香风飘盈菩提场中。主地神又将左腿一伸,大地为之荡然。再将右腿一伸,地下涌出七宝、金、银、琉璃等。

善财问道:圣者以何因缘,享受如此善果。

主地神道:我从燃灯古佛,直到现在,都为诸佛守护宝藏。这些宝藏,都是诸佛菩萨无量劫精勤修习而来。若不精进修习,宝藏就会失散。我若不精进修习,也不能守护,也无法守护。

善财问:造福人间的事也要精进修习?

主地神道:是的,一切善法都要精进修习,才不会失散。

善财问:造福人间的事该怎么修?请圣者开示指导。

主地神道:我只知道这不散失法门,就是精进修习。还有其他的方法我就不懂了。你想知道,就到本国的迦毗罗城去,那里有个名婆珊婆演底的主夜神,他可以告诉你。

善财求善知识心切,本想拜辞离去。但想到来时迎接的场面,不好意思的问道:我已知道不散失法门来之不易。还想知道你是怎么精进的?精进些什么善法?

主地神道:你去参拜主夜神自然会知道的。

主地神送善财出门,善财知道了不散失的精进修习,以此用在参善知识上,谢了主地神的教诲,往迦毗罗城走去。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心律法师: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心律法师: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

懂得取舍更靠近成功孟子的这段话大家都很熟悉:“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但大家在自己面对抉择的时候,却很难做出判断。对于生活中的取舍,有时表面上看起来会令你有损失...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魏晋佛性论 姚维佛性理论问题是整个佛教的中心问题,其涉及宗教信仰的两个重要方面:其一是宗教哲学的形而上问题,即探索一切现象背后的依据,回答世界究竟是什么。其二是宗教实践问题,即探索佛徒修习的最高境界...

佛学书籍:佛光学:第十四课、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佛学书籍:佛光学:第十四课、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佛光山以文教开山,其文教的精神内涵,就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也是慈悲喜舍的实践。为求佛光法水传承久远,以下的工作信条与理念,凡佛光人均须确实遵行,深入体会。一、佛光人的工作...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

达真堪布:病得走不动怎么办问:我病得走不动路,怎么办?达真堪布答:没事,这是业障,好好忏悔,好好消业,慢慢就好了。勇敢一点,这算什么呀?得人身是福报,我们人间的苦,再大也不算苦。如果你托生为畜生了,...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好个性产生好主见

佛教故事:心静自然禅:好个性产生好主见

好个性产生好主见个性是本能生成的,为什么要去改变?没有个性的人,就像失去了能让人们记忆的特点。然而,我们所说的改变个性是机智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因为,为了更好的生存,我们在必要的时候,必须改变我们...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01-205)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300篇(201-205)

201、在传说中南海的君王叫做倏,北海的君王叫做忽,中央的帝王叫做浑沌。倏与忽经常作客于浑沌的国土,接受浑沌丰盛的招待,倏与忽欲报答浑沌这样热情的款待,想着人都有七窍而浑沌却没有,就想要一天凿出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