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谈六种信佛的层次

随着「人间佛教」的风起云涌,现在举世的佛教徒增加了。平时经常听到有人统计说中国台湾省的佛教徒有多少,世界的佛教徒有多少,但是总说虽然都是佛教徒,其中却有「信佛」、「求佛」、「拜佛」、「念佛」、「学佛」与「行佛」的不同:

一、信佛:一般人信佛,刚开始仅止于表示不反对,承认自己是佛教徒,但是并不是真的认识佛教,对佛教的义理并不了解,也没有皈依受戒,只是觉得佛像很庄严,知道佛教很好,甚至因为父母是佛教徒,因此很自然的传承父母之教,只是一种文化的继承。

二、求佛:有的人知道佛教很伟大,认为理所当然的佛祖应该会帮人的忙,因此平时虽然没有想为佛教做什么,但是一旦遇到生病、贫穷、失意、失败、失业等人生困境时,就想到求佛帮忙。姑且不管佛祖有无帮忙,但是有此希求之心,自己的佛祖会在心中增加力量。

三、拜佛:有的人感觉佛陀很慈悲伟大,在他面前很自然的就会谦卑礼拜,表示恭敬。有的人拜得如法,也能与佛接心,感到身心有一种轻安欢喜的变化,获得佛的力量、慈光加持,这就是信仰的升华。

四、念佛:有的人刚开始念佛,只是随缘的念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观世音菩萨,慢慢念到感觉佛与自己同在,所谓「朝朝共佛起」,念佛心中就有佛,念到身心舒畅、清安自在、烦恼减少、心开意解,当然就会欢喜念佛。  

五、学佛:经过念佛,身心有了感受之后,再经师长指导,觉得应该要学佛。所谓「学佛」,佛有慈悲,自己有学到他的慈悲吗?佛有智能,自己有佛的智能吗?佛有愿心、忍耐,佛是无有执着、无有计较、无不放下,如果自己也能如佛一样无牵无挂、自由自在,这就是「学佛」。  

六、行佛:学佛如果没有实践,则「如人说食,终不能饱」,因此学佛之后,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慈悲喜舍,要行四摄法,要有六度万行,要「行佛所行,做佛所做」,如果能够如佛所说的去实践,到了最后即「我是佛」,这就是学佛的最高层次。  

佛教讲「解行并重」、「福慧双修」,都是说明学佛不能只在义理上钻研,佛法要在生活中体验、印证,唯有透过自己力行,才能融入身心,成为自己血液里的养分,如此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全家念观音吉祥福满门

全家念观音吉祥福满门

四川省南充市退休女干部王善英,生于佛化家庭,幼受佛法熏陶,从小就喜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每天坚持至少念200声。15岁以后,她愈念心愈灵,眼愈明,性格变得温柔,容貌更加俏丽,且品学双优。读高中时...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老师的惩罚

佛教故事:励志故事:老师的惩罚

五年级余老师班上有个小淘气,调皮捣蛋不说,还不爱完成作业,不管余老师怎么劝导他都我行我素,余老师对此伤透了脑筋。这一天于小不但没完成家庭作业,还在课堂上大声喧哗,余老师被他气的满脸通红。刚想责罚他时...

10个善待素食者的“天堂”

10个善待素食者的“天堂”

讲起素菜,想必很多年轻人都会认为那只是那些信佛的阿公阿婆们才会喜欢的,又或者是因为健康的需要才不得不吃的。其实这种观念,真的已经落伍啦。现在的素菜,不是只有罗汉斋之类的传统菜式,而是百花齐放,基本上...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是非本属无常性,故面临是非无挂于心

学佛修行者的基础《世法哲言》二是非由或自论,凡事之非,莫可于执,著之抗言之斗,自度非业加盛,终至入患,由是之道故面是非切勿掛怀。所有是非之本体都是不可执著的,它只能给人们带来坏处,只会给人们来不幸和...

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

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

投子义青禅师悟道因缘舒州(今安徽安庆)投子义青禅师,大阳玄禅师之法嗣,俗姓李,青社(安徽舒州境内)人。义青禅师七岁时于妙相寺出家,试经得度。出家后,先习《百法论》,学了不多久,义青禅师便深感滞于名相...

老字号“功德林”:海上素食第一家

老字号“功德林”:海上素食第一家

功德林的一天,是从清晨6点30分那碗热腾腾天的素交面开始的,这时南京路还没醒,而功德林的客堂间里已经人声鼎沸。3个小时的早市,面价是午市的一半,半价面,这是这间95年历史的老字号坚守的传统。初春的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