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连载107)“法施”分享

药师坛城(世界)文化集团传播有限公司主办

北京药师坛城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

药师佛住于东方净琉璃世界,其国土庄严就好像是西方极乐世界。这种药师佛的信仰从古至今一直盛行,直到现在寺庙的早晚课诵还要念诵“南无消灾延寿药师佛”。《药师经》既描述了药师净土种种清净梵行,也讲述了药师佛的真言咒语及其八大菩萨,以及密宗的神幡、燃灯续命的修持方法,是一部大乘佛教通用于净土宗和密宗的重要经典。

《药师经》的内容主要是佛应文殊师利菩萨要求而开示的净土法门,是赞叹药师佛功德的经典。它主要描绘了东方净琉璃净土,宣说了药师如来发愿成佛的本愿功德,是修证药师佛法主要依据的经典。在佛法中,药师佛这个法门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大藏经》《百宝口抄》中对于药师法门的开示是这样说的:“药师法门于相法起时独超余教”、“法身毗卢遮那佛、报身卢舍那佛、百千万亿化身释迦牟尼佛、相法起时药师琉璃光如来”。又于百宝口抄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在住世的时候,就曾经雕刻出药师琉璃光如来佛像放在精舍中让生病的弟子们礼拜。

可见药师法门在佛法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明天请继续关注。

●药师法门如果用七个字概括,就是吃好、睡好、心情好。吃好是秘密禅;睡好是祖师禅;心情好,心息相依就是如来禅。这就是药师禅!

坛城是所谓“治”的象征,“治”的反面就是“乱”。恶劣的天气,身体的疾病,荒凉的土地,野蛮民族,异教徒之国,这些都是“乱”。通过建立一个坛城可以变“乱”为“治”。所以一个坛城可以表示几乎所有真实的或意念中之物:人的躯体,一个寺庙,一座王宫,一座城市,一片大陆,一个念头,一个幻景,一个政治结构。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

药师佛心咒:得雅他嗡贝堪则贝堪则玛哈贝堪则惹杂萨目嘎喋梭哈

“坛城”顾名思义即佛的殿堂。

药师坛城则是药师佛文化的信仰中心和药师法门以及“药师禅”的修持圣地,具有圣地胜境的殊胜加持力“道场”。

回向:此福愿得一切智,催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犹涛涌,愿度有海诸有情。

愿以此功德,遍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供成佛道。回向给法界有情众生离一切苦,得一切乐。

星光“义工”温馨提示猴年365天药师禅文化传播年“每天法施”分享,只要大家“坚持”看一年的“药师法门”分享,大家就能明白药师法门和药师禅。顶礼供养皈依出有坏善逝应供正等觉药师琉璃光如来!药师法门(药师禅)“法施”时应遵守戒律,对佛法不具信、未成熟的“众生”不行法施,否则失去对佛法的尊重。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

高振农教授:中国近代佛教中的伦理思想(下)高振农太虚还认为,佛教道德是人类道德中最完美的道德之一。他说:“人类道德,古今中外的宏哲,罔不详言。举要言之,儒家的仁义礼乐,道家的慈俭不争,耶教的博爱,希...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他们夫妻二人为什么遭雷打

佛教故事:因果报应:他们夫妻二人为什么遭雷打

他们夫妻二人为什么遭雷打村里有两兄弟,因父早逝,由母亲背着要饭才算长大成人,成了家。但这两兄弟是附近有名的不孝之子,不逆不道之人。特别是老大,夫妻二人,更是人见人恨。他们不但不给老母吃饭,赶出门外,...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跟家里都一样

佛教故事:哲理小故事:跟家里都一样

吴老汉和老伴要去加拿大看儿子了。出发前的两个月,两个老人忙活坏了。吴老汉先是花大价钱,请了外国语大学的一名老师,辅导他们简单的外语。学外语的同时,老伴还准备了陕西辣子和酱菜,在家里买了几只羊腿,练习...

领证择吉日 有一个好的开始 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领证择吉日 有一个好的开始 也会有一个好的结局

两个人决定相守一生,给对方礼物和安全感就是我们共有的一本结婚证,那么领证择吉日也是有必要的吗?领结婚证不像是举办婚礼一样那么隆重,但是还是需要一个好日子去领取结婚证会更加有意义吧!一点点仪式感会让自...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45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密教盛行佛教会灭亡吗?  佛教在印度的确是在密教的盛行之后灭亡的,所以,称密教为印度的晚期大乘佛教。但也不能说密教盛行,佛教必亡;西藏密教流传,虽有兴衰,也延续了下来。  密咒本来是婆罗门教四种吠陀...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七回 拜寂静音海夜神

佛教故事: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简介:第三十七回 拜寂静音海夜神

第三十七回 拜寂静音海夜神天色将晚,寂静音海已在菩提场中四处巡走,步子轻慢,没有声音,只是祥光随布闪灿,善财上前顶礼,寂静音海止步,善财右绕三匝说道:圣者,我已发菩提心,愿求菩萨行,作利乐有情造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