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故事:佛典故事:国王供养尊者

国王供养尊者

古德云:佛法从恭敬中求。能有一分恭敬,便能消一分业障,增长一分福慧。众生流转六道,无不因贪、瞋、痴、慢、疑、邪见六毒所致,所以唯有藉由修行返观自照,从恭敬中降服我慢,虚心求法,才能深体佛心,契悟法要。

久远以前,有一个国家叫月氏国。国王栴檀罽尼吒非常崇尚佛法,所以当他知道罽宾国内有位证得阿罗汉果位的只夜多尊者,就一直想去请示佛法。一日,国王带领王宫大臣前往罽宾国拜见只夜多尊者,途中却生起傲慢之心,心想:「我贵為一国之尊,统领天下,臣民百姓无不对我恭敬礼拜。倘若不是真正有德行的的尊者,怎能堪受我的供养?」

月氏国浩荡庄严的车队抵达罽宾国后,有人告诉只夜多尊者:「月氏国王率领大臣远道而来,希望尊者您也能换上庄严的衣服,好出去迎接国王及贵宾。」只夜多尊者回答:「出家人以道业為重,所要追求的是如何提昇自己的修行,而不是虚华不实的外相。」说完便端坐静默,毫无起身迎驾之意。

国王来到尊者的住处,见到只夜多尊者摄眾的威仪及德行,油然敬信,于是向前恭敬顶礼,并且静候一旁。后来,尊者想要吐唾,国王见状连忙递上唾盂给尊者使用。尊者告诉国王:「贫僧道业德行浅薄,怎能堪受国王的供养,作国王的福田,今日还劳驾国王亲自前来看我?」

国王听了非常惭愧,暗自忖度:「尊者必定是觉察到我在来的途中,心中起了傲慢的念头。他若不是得道证果有了神通,又怎会知道呢?」于是对尊者更加敬重。只夜多尊者见国王已心生懺悔,于是说道:「国王,您以敬信之心来此求道,回去后也要像来的时候一样。」

国王得到法益后,便率领文武百官回国。回去的路上,群臣抱怨:「我们跟随国王长途跋涉来到罽宾国,竟然没有听闻任何佛法,一无所获地回国。」月氏国王对臣子正色说道:「你们误会了,尊者已為我说了重要的法。他要我回国后,要像来时的道心一样,你们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吗?我过去持戒布施、造寺修塔、安僧度眾,所以才有种种功德福报,享有今日的地位。回国后,我还是要秉持过去对佛法的信心,广积福德资粮,来世才能再享这些福报。所以尊者是告诫我『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的道理啊!」群臣听完国王的解释,皆心生欢喜,纷纷伏地叩谢感恩:「臣等真是愚昧浅见,只有国王的威德智慧,才能契悟尊者所言;亦因福德深厚,所以才能成為一国之君。」说完,群臣便欢喜而退。

佛经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凡是有心定当作佛。若是深信此理,身口意三业自是恭敬和悦,人与人之间必定相互敬重,社会必能安详和谐,开展光明和乐的未来!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自从建了佛堂,一家人都改变了!神奇吧?

自从建了佛堂,一家人都改变了!神奇吧?

生活中,我习惯对丈夫、孩子指手划脚,眼睛盯着他们的过错,嘴里苛责他们的举止言行,却对自己无限宽容。丈夫平时看似事事不与我计较,可他想做的事,即使知道是错的,无论你怎么说,他表面答应下来依然我行我素,...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幽默之中有禅意

佛教故事:哲理故事:幽默之中有禅意

天地禅院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问题是,这...

韩焕忠博士: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博士: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

韩焕忠博士:佛教对中国和文化的贡献苏州大学哲学系 韩焕忠【摘 要】中华民族具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和文化传统,而佛教的输入则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传统,将其推向极致。在印度佛教中,“和合”具有将不同...

别再迷信拜佛了,唯有虔诚学佛才能解开“命运锁链”

别再迷信拜佛了,唯有虔诚学佛才能解开“命运锁链”

我曾经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夫妻恩爱,儿子乖巧,丈夫开车跑生意,虽不算富有,但也衣食无忧。我们家供奉着一尊观音像和一尊财神爷像,每月初一、十五我都会上香,上供。求观音菩萨保佑我们合家平安,求财神保佑我丈...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总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问:海涛法师,您好!对小孩教育是应该严格好还是对他凡事宽容?本人急性子,看到小孩不好的时候忍不住就想发火,怎么办? 海涛法师开示:首先,千万不要认为孩子是你...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理净法师:如何看父母和子女的俗世因缘? 问:佛教如何看待子女? 答:从佛法上讲,子女与父母之间是一种相互的业缘关系,或者是父欠子债,或者是子欠父债。当然,这种业缘有善也有恶,如果是吃斋修善而修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