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佛心行禅:一步步莲花开

一步步莲花开

一行禅师

当艺术家或雕刻家完成一幅或一尊佛陀端坐在莲花上的佛相时,

它不仅只表达了他对佛陀的敬仰,

而是尽其所能地来表达佛陀端坐时其内心的状态:

一种完全平和、无上幸福的状态。

我们一天都禅坐了好几次,

但我们之中却很少有能够坐得平和与自在的,

很少人能够像佛陀那般庄严地端坐着。

我们大多数在坐过一段时间后便不耐烦,就宛如坐在热毡上一般。

不管佛陀是坐在草地上或岩石上,

他看起来都像是安坐在莲花上般地宁静。

当我初入修行之门时,我的师父教我在禅坐前先思惟这样的念头:

「正身端坐!当愿众生,坐菩提座,心无所着」。

只有我诵完上述的偈愿后,才缓缓坐下。

这便是学习像佛陀一般端坐的方法。

我有个忠告要给净土宗的佛教徒,

那就是:当下此刻就要端坐在莲花宝座上,

而不需等到往生净土时。

要在每分每刻於莲花中重生,

而不需等到濒临死亡时。

如果你能体会到在此刻便能重生於莲花中,

在此刻便能端坐在莲花上,

那么净土的存在对你来说将不再置疑。

步行也是相同的!

佛陀的诞生经常被描绘着他踩在地面上最初的七步,

每一步在其足下都生起一朵莲花。

我们也应该让我们和平的步伐引生朵朵的莲花开放。

下回,当你行禅时,

请试着看清当你踩在地面的每一个脚步所引生的莲花,

一如刚诞生的佛陀那般!

别以为这种观想是无益的,

如果你的脚步是宁静的,

那么这些莲花的绽放便是具有价值的。

你便是佛陀,

并且其他的每个人也都是佛陀。

这不是我捏造出来的,而是佛陀亲口所说的。

他说众生皆有觉悟的可能性(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练习行禅便是练习生活在正念中。

正念(定)与觉悟(慧)是一体的,

觉悟(慧)引生正念(定),

而且正念(定)也引生觉悟(慧)。

更多精彩: http://yfs.bbs5050.com/

点我:

相关文章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

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一天,苏格拉底和弟子们聚在一起聊天。一位其父相当富有的学生,趾高气扬地面向所有的同学炫耀:他家在雅典附近拥有一望无边的肥沃土地。当他口若悬河大肆吹嘘的时候,一直在其身旁不动声色的苏格...

蔡礼旭: 行善绝对不能染着上名闻利养的心

蔡礼旭: 行善绝对不能染着上名闻利养的心

尊敬的诸位长辈、诸位同仁,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悯」跟仁爱、慈悲的心相应,怜悯别人错误的行为,或者是怜悯别人有凶灾。而这个怜悯还要化诸于行动,常只是...

深度剖析作死的婚姻可以挽回吗,挽回婚姻快速

深度剖析作死的婚姻可以挽回吗,挽回婚姻快速

想要快速挽回婚姻,就要分析自己作死的婚姻可以挽回吗,很多时候是不能挽回的,但是如果肯付出自己的真心,加上去做和合术,还是有转机的。在平时,应该用各种正确的方法来对待对方,对待自己的婚姻,不要总是被动...

星云法师:消灾免难祈愿文

星云法师:消灾免难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罪恶的世界,我们的人生,是一个苦难的人生。到处充满迫害,到处遍布灾危。正如传播媒体的报导,水火风的三灾无日无之,烧杀抢的八难天天都有,地狱恶鬼畜生遍满人间,贪瞋痴恨...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鬼也恩怨分明

妙莲老和尚讲故事:鬼也恩怨分明

妙莲老和尚说故事-鬼也恩怨分明一、看经拜佛怨鬼扰回想起几十年前,那时我还不到二十岁,在我的家乡有位受过菩萨戒的老居士,那时他五十几岁没有结婚,父母已经过世了,兄弟在另外的地方住。他的家庭在乡下可算是...

三位高僧节俭惜福

三位高僧节俭惜福

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衣、食、住等,皆极简单粗劣,力斥精美。民国十三年(1924),余至普陀山,居七日,每日自晨至夕,皆在师房内观察师一切行为。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云:初至普...